201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中期年,城建局将按照十九大的总体要求和部署,高定位、高起点、高标准的谋划好明年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转变观念,不断开创高新区创新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一、突出重点,明确任务,推进全区各项建设任务
按照“产城融合先行区”和“和谐宜居幸福区”的目标定位,以“三年行动计划”为指针,突出补短板、强基础、优环境,努力在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需求、服务民生幸福上有作为。
一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骨干道路建设,加快互联互通。主动对接上级部门,积极争取关乎高新区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江宜高速公路小黄山互通及连接线、262省道快速化改造、239省道改扩建工程开展前期手续,力争进场施工;新孟河延伸拓浚及综合配套整治工程全面开工;配合推进轨道交通一号线试运行。继续完善区域骨干路网建设,加快推进紫金山路高速公路以北段施工,完成高速公路南段前期工作并启动建设;星港路、乐山路、春江路、北海路、孟河大道全面开工;大力开展镇村道路改造和危桥重建工作,计划道路改造70公里,危桥重建15座。
二是推进花园城市建设,打造生态“花满城”。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市政府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总体目标,三江口公园、新龙生态林二期建成开放,延伸建设生态廊道绿道,力争年内再打造3个特色体育公园,逐步实现区域生态元素“连线连片”。打造流光溢彩晋陵路“精品示范街”,借助轨道交通一号线建设的契机,重新梳理晋陵北路城市开放空间功能,结合紫花大道、生态慢行系统、设施多杆合一等措施,打造出融合低影响开发、花园城市等设计理念、以“繁花红满堂,流光耀晋陵”为主题精品特色道路景观,打造特色精品景观街道。
三是推进新龙国际商务城建设。持续推进新龙国际商务城能源站建设,结合新龙商务区科普一条街地下空间利用,进行人防(地震)科普馆可行性研究;继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按计划实施凤凰名城、新龙小区等4个生活小区和红河路、新桥大街等5条道路海绵改造,完成红河路南侧河道生态岸线改造;新龙三路、云河路综合管廊试点完成方案设计,进场施工;新桥大街滨河风情街建成开放。
四是推进城市长效管理,巩固提高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以城市长效管理和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发挥好大城管体制的作用,实行网格化、精细化、精准化管理,建立联动机制,强化监控力度,确保城市长效管理全市领先。继续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互惠一体。
五是深入开展环境整治,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大力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工作。继续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完成48个小区、100个企事业单位和6个村庄布点,重点开展大型商业综合体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和实施工作,建立全区生活、餐厨、建筑装潢垃圾收运、存放和处置体系,规范和完善可回收物的收集和统计工作。实现光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二期工程建设投运,开工建设装潢垃圾综合处置和大件垃圾分拣中心项目。整治黑臭水体办公室进行集中办公,优化整治方案,强化整治力度,稳步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全年完成30%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完成92.2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和36个规划发展村庄生活污水收集,确保完成全年目标。全面推进“五项行动”工作。继续梳理责任清单,明确整治任务,抓好督促检查,列出问题整改时间表,问题解决消号,责任追究到人,确保任务按时保质完成。继续贯彻落实违建查处“五年计划”。重点推进建成区违法建设查处工作,督促属地严控新增违法建设,对新建、在建违法建设采取“零容忍”,确保建成区查处违法建设比例须不低于70%;继续开展交通环境整治工作。加强道路、道板停车管理,优化停车资源,减少道路停车,拓展道板和空闲地块设置临时停车场,进一步缓解停车难问题。
二、深化改革,整合资源,促进服务发展高质高效
一是在服务重大项目上,真抓实干下功夫。继续优化多部门联动、主动掌握信息、主动提供建议、主动优化服务、主动闭合流程的项目审批服务体系。为项目落地提供审批服务和硬件保障,主动协调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重点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容缺预审”审批方式。主动协调龙控、黑牡丹以及镇(街道)等建设主体,发挥全区大城建的优势,超前做好征地拆迁和附着物处理,化解地方矛盾,切实解决好项目落地难、开工难。认真细致排定年度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计划,集中精力推进新龙国际商务城建设、新孟河水系调整、综合港务区建设、德胜河六改三、骨干路网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项目。
二是做好衔接工作,配合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力协作,积极参与,配合区行政审批局规范审批程序,加强批后监管。派专人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逐步实现全局行政审批事项“一个处室负责”、“一个窗口”对外,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全面实行“一站式”服务。全面落实一张网、不见面审批,完善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全面提高服务标准和办事效率,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政务平台。
三是提前做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应对。进一步理顺体制,理顺职责分工,厘清执法与管理的职责,正确认识理解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的要求,对于新集中下放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园林绿化、物业管理等行政处罚权,提前与现在的职能部门保持沟通,与市城管局法规处和区法制办密切沟通,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工作。
三、规范高效、扶优助强,行业管理体现新亮点。
一是形成政策体系,规范行业管理。城市管理工作。构建城乡一体的市容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乡镇建成区的街镇容貌督查管理,规范环境整治要求。开展市区两级示范街和示范小区创建工作,尝试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管理试点工作。动迁安置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工作规程,明确区、镇及各有关部门、行业的单位在动迁安置工作中的工作职责、岗位职责和动迁安置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工作程序、工作要求、工作时限等。全面要求拆迁政策、拆迁程序、确权情况、安置人口、附着物补偿、补偿总额“六公开”全公开。物管行业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区物业管理体制,继续落实并健全物业属地负责管理体制,优化街镇物管工作考核机制,完善区、镇(街道)、社区(村委)三级物管网络,深入推进区物业管理“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房地产管理工作。研究租售同权政策和大力推进房产租赁市场发展,建立房地产市场管理新体系,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提高住房保障标准,积极研究制定租售同权和房产租赁市场相关政策。
二是加强行业指导,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发挥行业指导、服务和协调作用。推进全区建筑行业改革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积极引导新技术、新工艺企业进区发展,扶持区内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发展建筑业产业现代化骨干企业,鼓励质量创优,打造精品工程。
四、把脉发展趋势,创新理念精准发力
一是积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按照国家和省、市的要求,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严格落实设计标准和验收规程,完善监督管理体系,为在全区营造建筑产业现代化培育发展环境。
二是加快推进工程EPC总承包。积极推行工程设计、施工EPC总承包,加快完善工程总承包相关的竣工验收等制度规定,按照总承包负总责的原则,落实工程总承包单位在工程质量安全方面的责任。
三是在城市建设中应用新技术。继续推进新北区全区路灯节能改造和设施提升改造,进一步消除核心区范围内的照明盲点,逐步实现节电15%的节能目标;运用智慧管道探测技术对道路面层及内部管道进行损坏评估,全面掌握管道运行情况;应用地聚合物注浆技术和沥青再生新技术,节约路面改造的成本,增加基层的稳定性,增强道路结构的使用寿命,提高承载力。
四是鼓励先进建造设备、智能设备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引导施工企业提升各类施工机具的性能和效率,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限制和淘汰落后、危险工艺工法,保障施工安全;积极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中的应用,促进建筑业提质增效。
五、坚持党的领导,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继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坚持思想引领,加强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深化理论学习,进一步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重抓好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市委、区委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增强宗旨意识,看清发展大势,抓住主要矛盾;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做思想上的明白人,行动上的坚定者,引导城建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加强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
二是巩固教育成果,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利用好各项教育新载体,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活动,不断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积极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水平。
三是坚持从严治党,继续落实机关作风建设。坚持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及作风建设制度,抓好廉政风险教育,积极遏制“四风”问题反弹,践行“马上就办”精神,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紧迫感、责任感,不断提高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服务效能。
明年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当前各项工作正处于攻坚期、冲刺期、决战期,对标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时间紧、压力大、责任重。区城建局全体干部职工必将贯彻十九大精神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城建工作新活力,加速形成争先、领先、率先的发展态势,为“两聚一高”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