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常州高新区科技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加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及高新区争先进位工作”为主线,着力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为全区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年预计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20亿元,同比增长1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9%,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6%。
1.争先进位工作成效显著。落实好“省科技创新40条政策”、江苏“知识产权18条”、“常州29条”等政策,制定《增创发展新优势创新驱动行动方案》、《2017年常州国家高新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要点》,巩固创新优势、集聚创新资源、释放创新活力,科技综合实力和支撑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常州光伏创新型产业集群被纳入科技部第三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我区在国家高新区年度评价中综合排位上升至25位,在全省国家高新区中位列第3。
2.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巩固。一是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87项,争取省级以上经费1.64亿元,其中,9个项目获得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支持,位列全省高新区第一。二是大力推进高企培育工作,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8家,有效期内高企总数为359家。三是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新增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9家。
3.创新创业载体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探索建立全区孵化器分级分类服务(培育)机制和精准产业孵化模式,国家创业服务中心新基地暨印刷电子科研楼落成,爱尔威国际人工智能孵化器建成投运,常州拨云科技创业园晋升国家级孵化器,西夏墅智能数控工具众创社区获评全省首批众创社区。安泰创明新能源材料(常州)研究院成功设立并获批全市首批新型研发机构。中科院自动化所常州智能机器人研究所签约成立。空港产业园科技企业加速器、低空物流飞行器实验室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也相继投运。
4.产学研与国际合作硕果累累。积极组织参加各类专场产学研活动,“5.18”期间主会场共签约项目12个,总金额达28.29亿元,均列辖市、区之首。中简科技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四院共建航天军民融合产业园,加快推动航天新材料产业发展。鼓励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千红生化制药投资500万澳元与南澳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全年组织产学研活动35场、国际科技合作活动5场,签订产学研及国际合作协议90项。
5.创新优质资源优化整合。一是全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及“江苏省高新区专利审查员实践基地”。全区专利申请9524件,其中发明专利4048件,专利授权4170件,其中发明专利775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0.27件,PCT申请119件。二是聚焦高端人才培育。成功入选省“双创团队”4个。三是加强科技创新综合服务社会化。成立“江苏省科技企业投融资路演中心常州分中心”、“江苏省技术交易市场常州高新区光伏智慧能源分中心”,进一步拓展科技金融、科技咨询服务功能,完成苏科贷I、II及保证保险备案40家,备案总额1.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