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专题 > 新北养老服务专题 > 最新动态 > 内容
十三五期间,新北区将通过抓好实事工程、完善政策体系、推进设施建设、推动机制改革、升级智慧养老等举措,全力打造居家和社区养老高质量发展的新北样板。
多措并举 创新模式
新北区共有老年人口12.11万,占总人口的20.68%。新北区高度重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连续8年将爱老助老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已建成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69家、老年人助餐中心(点)98家、助浴点3家、日间照料中心4家等一批优质的养老设施;出台了一批优惠的养老政策;引进和培育了荷兰博组客、中民颐乐、上海海阳、江苏枝秀、万家安、乐汇老等一批优秀的养老品牌,养老事业影响力显著增强。
去年,新北区成为全市唯一的“江苏省居家和社区养老创新示范区试点单位”。十三五期间,新北区将在现有基础上多措并举,打造居家和社区养老高质量发展的新北模式。
政策引领上,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扶持政策,今后每个镇、街道都将建设一家中央厨房,将助餐服务覆盖到辖区每个村、社区老年人;并制定个性化为老服务菜单,同时制定规范化的服务标准。
载体建设上,继续建设一批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助餐中心(点)、助浴点等养老服务设施。
品牌培育上,继续培育一批在省、市有一定影响力的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企业或组织。
智慧养老上,加强区级智慧养老公共服务平台应用与管理,建立健全援助服务线上流程,形成覆盖全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力争每年服务老年人达4万人次。
引进品牌 三社联动
新北区近年来不断探索和创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各镇、街道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其中,春江镇投资120余万元在百馨西苑二社区建成中央厨房,为全镇老年人提供统一、卫生的健康餐,并打破居住小区、社区养老与医疗服务分立状态,促进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布局,创新探索医养融合模式,为社区老人提供集短期托养、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日前,区首个助餐中央厨房——春江镇中央厨房正式投运。上午9点多,就陆续有市民走进来“参观”,并打听了解当天菜单。
据了解,春江镇老年人口已达3.06万,占全镇户籍总人口的24.29%。滨开区(春江镇)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卢红斌介绍,近年来,春江镇整合社区资源,引进民营养老品牌,确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模式。
全区首个助餐中央厨房,位于百馨西苑三期商铺,一层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走进去,窗明几净,原木色桌椅搭配得清清爽爽。
据介绍,中央厨房目前已经覆盖了百丈片区的老年助餐服务,包括4个社区和1个残疾人圆梦工作室,今后还将辐射整个春江镇。如何确保管理规范,让老人吃得安心?为此,他们引进了“江苏枝秀”这一本土为老服务品牌来运营管理。
负责运营的枝秀央厨负责人说,投运前一天,他们已经预订出254份老年餐。“目前日单供量可以达到600份,每个社区我们配备了一名服务人员,由他们到中央厨房领取餐食,送至社区,订餐的老人到社区领取即可。”
老年助餐,每餐标准是8元,由政府补贴3元,老人自己只要出5元,享受一大荤一小荤和两素一汤的美味餐饮。
此外,和其他地方的中央厨房模式不同,在老年助餐服务稳定后,春江镇中央厨房还将进行市场化运作,向周边所有居民提供常规的午餐和晚餐,单个菜品价位从1元至15元不等。
楼下用餐,楼上活动。中央厨房的二楼,还是老年人的活动室和理疗室。
顾建美是春江镇百馨文化艺术团的成员之一,她说,以往他们的排练条件艰苦,要么在小区地下车库,或者就得凑社区不上班的时间。“人一多,社区办公室里也挤不下,现在好了,有一个专门的排练场地,队友们都很开心。”
中央厨房斜对面的百馨西苑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天都聚集了很多老人,喝茶、聊天、下棋、打牌。百馨西苑一社区主任杨俊君说,这个养老服务中心,最初的雏形只是一个简陋的毛坯房,几张陈旧的桌椅、一台老电视机,靠着两名老年志愿者义务管理,让居民们自娱自乐。2014年和2017年,社区两次对活动场所提档升级,硬件提升了,活动变多了,今年,他们还引入“江苏枝秀”承接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专业化服务,形成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的养老服务模式。养老服务中心内的小黑板上,每天的日程写得清清楚楚:周一上午8:00-9:00免费测血压、每周二上午爱心理发……
下一步,春江镇还将统筹规划,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购以及文化娱乐、学习教育、体育健身、精神关爱、应急救助、权益维护等服务,让老年人安享更加幸福的晚年。
制定标准 智慧养老
新北区以“事业+产业”为引领,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跨越发展。在接下来的2年内,将继续加大投入,按照《新北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布点要求,高标准再建一批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解放思想,鼓励站点“公建民营”“民建民营”,通过社会力量参与运作,进一步增强站点活力,并通过“智慧+”“标准+”“品牌+”等手段,对承接管理运营的专业公司和社会组织加强监管、明确标准,实现服务精细化、精准化、精良化。河海街道的“智慧养老”产业,走在全区的前列。
“不出小区门,在家享天伦”,这是不少老人所希望的理想生活。在河海街道,这种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已经成为现实。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助餐、休闲、娱乐、家政、陪聊等一系列贴心服务。
2年前启用的新北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坐落在河海街道,在居家养老全覆盖的基础上,为全区11万老人提供了包括紧急呼救、随叫随到的各类上门助老服务,同时根据需要,老人家中还可以加载生命感知仪、智能居家宝等智能设备。业内人士称,新北区构建的养老模式,正是智慧养老的鲜活样本。
实现养老服务的社会化、智慧化,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养老服务资源结构性短缺、劳动力不足、养老方式困难重重的必然选择。智慧养老是随着养老服务相关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新兴理念,指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面向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整合政府、社会及社区家庭资源,为养老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创新服务模式。
投入220余万元、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的新北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设有一个大型指挥平台。指挥平台储存了老人的健康档案、住址及联系信息。根据老人的需求,工作人员会每周拨打老人的电话,提供慰问服务。老人也可以通过电话、手机、微信等方式,与指挥平台进行联系,紧急呼救。此外,老人还可以与中心联系,提出自己需要的上门送餐、家政、助医等服务。
相比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万家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早在2011年就成立。万家安近2000平方米,设有棋牌活动、阅览、洗衣、理发、保健、日间休息等20多个活动专项区,是一个集娱乐、休闲、学习、康复、保健等于一体、一站式多功能的综合照料中心。中心还成立互助俱乐部,为老人提供“心灵关爱”“亲情陪伴”等志愿服务。
针对90岁以上老人,万家安还提供套餐服务,包括送餐、保洁、陪聊、帮助购物等服务,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其他老人则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需要,选择购买不同类型的套餐。也就是说,除了晚间的住宿,万家安是一个功能齐全、开放式的小型养老院。
万家安是常州市唯一居家养老标准化服务单位,涉及84项标准化服务。以万家安为龙头,采取标准化、连锁化的经营模式,河海在全街道推广建设“乐汇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目前已实现8个社区全覆盖,为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娱乐、学习等多项服务。
截至2018年5月,河海街道户籍人口为45920人,60周岁以上人口为7008人,占街道户籍人口的15.3%。
近年来,河海街道通过启动养老服务“事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双引擎”,引进了中民万家、江苏枝秀等知名养老企业,培育了万家安、乐汇老等养老服务品牌,着力打造国际养老产品展示体验中心和养老服务特色街区,并成功入选“2017年度全省现代民政创新成果”。
目前街道已经形成涵盖万家安、“乐汇老”、海阳智慧养老、369博组客、江苏枝秀、中民颐乐、九悦医院等为主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以通江路丰臣国际、道生中心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商圈;以新区公园和中央艺术公园为核心的绿色生态圈。
河海街道的老人们不仅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还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街道于2012年8月开办了新北区首家乡镇级老年学校,目前已开设刻纸、舞蹈、书法、模特等19门课程。
由于老年学校深受老人欢迎,街道又先后拓展了富都、海阳两大校区,形成了“一中心两校区”架构,并成功创建为“江苏省示范老年学校”。老年学校的教师团队由街道内的退休教师和文艺爱好者构成,每位老师都是义务教学。
老年学校的创办,不仅丰富了老年居民的生活,同时还让刻纸、太极拳等一批非遗项目得到了传承,培训对象已经拓展到了新北区内的大中小学。老年学校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义送义卖作品。
养老事业任重道远,河海街道将进一步推动健康养老全产业链开发,集聚发展养老产品销售租赁、电子商务平台、仓储物流、健康养生等产业,形成汇聚全球养老产品集散地、养老信息国际化交流平台、养老产品研发高地的综合性养老服务街区,全面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最终将河海街道打造成全国养老服务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