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9专题 > 产城融合 > 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委区政府也下发了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制定了专项行动计划,明确了产业规模实现新突破、产业层次实现新跨越、产业水平实现新提升、科技创新实现新发展四项发展目标。
根据街道产业规划,真正实现“光伏高地、传感之谷、幸福龙虎”的美好目标,龙虎塘街道将聚力高质量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创新驱动等方式谋发展。
一、我们的优势
1、产业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街道产业特色明显。从产业分类来说,已具备两大板块:一是以光伏、传感器产业为主的制造业板块;二是专业市场较为集中的商贸服务业板块;从产业规模来说,有全球领先的光伏组件制造企业天合光能,2018年完成产值353亿元,占街道经济总量的67%;有全球技术领先的汽车胎压传感器制造企业森萨塔,2018年完成产值50.6亿元,占街道经济总量的10%;有塑化、长贸等七大专业市场,2018年实现市场成交额300亿元。街道已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
2、区位优势
交通便捷。街道地处常州高新区东北,G42沪蓉高速常州道口就在街道核心位置,同时,街道形成以通江路、常澄路、辽河路、天合路及浏阳河路为基础的两纵三横交通圈,距常州北站5分钟车程、常州机场也仅20分钟即可抵达。产业飞地。毗邻江阴璜土,与小湖工业园仅一路之隔,能有效为街道产业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长远可实现研发在龙虎、产业在小湖的龙虎核心区域总部经济。
3、基础设施优势
教育布局合理。街道2019年新建小学及幼儿园各一所,目前共有幼儿园4所,小学3所,中学1所,辅以常外、天合国际、北郊高中等一批私立及市属院校,为街道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保障。三生融合显现。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不仅仅停留于嘴边,除大力发展产业外,生态方面,着力打造三江口生态公园及光伏产业公园,营造良好生态绿地;同时注重水环境治理及空气质量管控,街道常年处于良好的环境中。生活方面,重视民生建设,除江南环球港,月星家居及五大专业市场给居民提供生活便捷外,在雨污分流、防汛改造、社区治理等方面进行基础设施提升,保障居民良好的生活状态。
二、我们的差距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的状态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较大的压力。主要体现在:
1、光伏产业结构偏重
2018年光伏产业比重在全街道依旧在67%以上,且受2018年国家531政策影响,光伏行业补贴缩水,利润率明显下滑,大部分光伏企业对此持观望态度,部分企业关停,部分转型或开拓其他领域市场,但收效甚微,从侧面反映光伏行业仍对国家政策、国际环境的依赖度较高、行业波动较大。
2、传感产业集聚不明显
截至目前,街道传感领域企业翘楚为突破50亿元年销售的森萨塔,未能产生销售过百亿的标杆企业,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同时,本土企业规模更小,以常荣、三恒、太平、常工为例,均只有10亿左右的年销售,甚至更少,且产品层次不高、多集中在小家电等低端领域或煤矿行业等受限较大领域。
3、服务业以传统商业模式为主
虽然近年来街道引导市场以“互联网+传统市场”的模式探索“线上市场”,成功打造网上长贸、月星家居线上商城、江南五金机电城“718淘宝狂欢节”“920线下商人节”等品牌,但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商家仍然更多采用实体经济和当面交易,网上交易所占比重仍较低。
三、差距分析
在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今天,我们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差距,中间的原因不得不令我们深思,究其根源,不外乎以下四点:
1、大地域差距明显
常州地处南京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中心位置,区域优势明显。但同时,无论是南京都市圈的宁镇扬一体化发展还是上海都市圈的沪苏锡甬协同发展,都没有将常州划入,仅在上海2035规划上海大都市圈时,才将常州纳入规划之中。与上海南京相比,常州尚不具备直接竞争实力,无论从财政投入还是民间资本,均有质的差距。
2、产业集聚涣散
全省规划一区一战略产业,常州高新区积极打造一镇一特色。龙虎塘街道重点打造“一特一新”暨光伏智慧能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支柱产业。然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大产业无论哪一项都没有在街道范围内形成集聚效应,有的甚至在高新区其他板块就有较大比重。光伏行业方面,天宁有亚玛顿、武进有顺风、瑞声、金坛有亿晶;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是在钟楼、三井街道等都有广泛的应用。即使缩小到传感器领域,三井的梅特勒托利多,新桥的汉得利电子,也都是高新区内较强的企业。在街道范围能无法形成绝对的产业集聚。
3、招引力度不足
不论是产业项目还是人才资源招引力度均不能满足区域发展需要。我们的地域存在差距,产业存在竞争,就更需要我们在招引力度上有所侧重及加强。目前,双招双引已在项目领域有所侧重,即光伏类及传感类项目及人才优先考虑在龙虎塘落户。但在支持力度上,依然没有突破思维定式,坚持“法有依据皆可为,法无依据皆不为”的理性思维,而非“法有禁止皆不为,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创新思维。在地域及产业集聚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双招双引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
4、服务界限不清
近年来,常州高新区力推店小二式的服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辖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但是在如何服务企业,怎样服务企业上,却往往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加强企业沟通服务,这种讲求为企业提供精细化服务,随时随地做好相应指导。但因为频次太多,导致企业不堪其扰;二是避免经常性打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状况,在企业提出需求后的被动式服务,这种服务往往消息滞后,不能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问题。
四、高质量发展规划
高质量的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没有产业创新的高质量,就没有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更谈不上民生社会文化的高质量。在地域及市场因素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如何促进街道产业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聚力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
发挥天合光能全球行业龙头带动作用,以天合光能新能源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为核心驱动,依托世界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大会的召开,集聚全球光伏新能源产业优势资源形成紧密合作的创新网络和良好的创新生态,重点发展光伏微电网、光伏智慧能源、“光伏+”产业相关领域,引领光伏智慧能源产业迅速崛起,推动光伏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整合国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协同开展光伏智慧能源产业体系中智能传感技术创新及应用,开发能源物联网智能传感的关键器件,拓宽传感产业应用领域,带动传感产业发展。
2.多方联动发力,加速产业集聚
借助中国“国际传感谷(常州)”、常州智能传感小镇、工信部授予的“全国传感器产业集聚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地区”的品牌影响力,结合传感小镇产业规划、发展定位,加快推进产业招商、项目招商、科技招商、人才招商、以企引商等工作,引进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知名度高、实力强的传感器骨干企业,并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重点招引上游半导体芯片及下游应用软件服务企业,抢抓芯片技术研发,拓宽应用领域,补齐核心技术短板,强化产业链建设。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支持,根据产业园区定位,对符合园区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项目,在政策上资源配置上予以优先扶持,积极倡导“法无禁止皆可为”理念,以效益目标拓宽扶持思路,在住用行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推动传感产业集聚发展。
3.集聚各类资源,创新驱动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充分依托企业这一创新主体力量,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深化产学研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孵化器、众创社区等创新载体发展,完善创新平台服务功能,建立“引驻申”一体化办公模式,营造适合科技创业的优化环境,以此更好地招引科技、人才项目,并促进项目早落地早成功;引导支持骨干企业引育领军人才,加强自主研发、原始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4.土地增效利用,盘活存量资源
利用工业用地普查成果,结合即将开展的经济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工业用地产出,进行分类施策,对“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级别高或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重点保障其资源要素需求,在项目申报、政府性评先评优、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对评价低的企业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资源节约、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省有关产业政策,加大整治“散乱污”企业、“僵尸企业”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同时配合特色小镇建设,对亩均产出较低的仙龙工业园地块采取协商收回、鼓励流转、协议置换、收购储备等方式实现腾龙换凤。
5.提升市场业态,加快服务业转型
坚持“网上长贸”、月星家居线上商城等电子商务成功经验,引导专业市场转变传统经营模式,以“互联网+传统市场”打造“网上商城”,实现线上线下商品同步交易,扩大市场成交额,提升市场运营效率;引导专业市场进行软硬件设施改造,如雨污分流、店招优化等,消除安全、交通等隐患;加大专业人才团队建设,提升市场营销环境软实力,打造一站式的现代化专业大市场,提升市场整体形象和辐射功能;同时依托常州智能传感小镇建设和江南环球港大型城市综合体、省级体育服务综合体、环球港邮轮酒店等各项配套设施,以优势商贸服务业助力区域产业发展。
6.强化有效服务,提升服务效能
持续发挥工贸企业、市场专属网格作用,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一是紧密联系企业,掌握企业实情,了解企业需求,落实联系企业常态长效机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工作台账,实行账单式管理、清单式销号;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做好各级各类政策的宣传落实,为企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三是优化服务机制,建立科技人才、质量品牌等培育库,动态更新、跟进服务,针对各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的不同类型、不同阶段,提供点对点的专业性指导,明确申报要求,辅导申报流程,协调解决申报难题,引导企业走科技兴企、品牌兴企之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四是大力推进股改上市工作力度,强化政策宣传,按照辅导、培育、股改、挂牌、上市的工作流程,通过举办上市培训、现场走访辅导、典型效应示范等方式,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资本市场发展道路。五是大力推进成果运用。在街道范围内对能源物联网和智能传感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和宣传,开展先行先试,以居民需求为动力,以示范区、样板区为终极目标,激发企业活力,带动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