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互动 > 调查报告 > 内容
这是一份关于对啃老问题的调查问卷,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一、在线调查结果
1、您的性别是?
A、男(12票 37%)
B、女(20票 62%)
2、您是属于什么年代?
A、60(4票 12%)
B、70(6票 18%)
C、80(16票 50%)
D、90(6票 18%)
E、00(0票 0%)
3、您受教育的程度是?
A、高中(0票 0%)
B、大专(8票 25%)
C、本科(23票 71%)
D、硕士及以上(1票 3%)
4、您的职业是?
A、学生(1票 3%)
B、行政事业单位人员(18票 56%)
C、企业人员(10票 31%)
D、个体户(1票 3%)
E、其他(2票 6%)
5、您是“啃老族”一员吗?
A、是(2票 6%)
B、不是(28票 87%)
C、不清楚(2票 6%)
6、您的家庭年收入是?
A、5万元以内(2票 6%)
B、5万元—10万元(5票 15%)
C、10万元—20万元(9票 28%)
D、20万元以上(16票 50%)
7、您认为以下哪些现象是啃老?(可多选)
A、靠父母的经济支援买房或买车(2票 2%)
B、有收入,但不够花费,仍依赖父母(10票 11%)
C、已经成年,仍由父母照顾起居(25票 27%)
D、没有工作由父母供养(27票 30%)
E、成年了,经常向父母要零花钱,或要求父母买自己想要的东西(26票 28%)
8、您怎样看待啃老族?
A、理解,现在社会环境复杂,年轻人压力太大(1票 3%)
B、鄙视,如果健康无残疾,就应该自己独立生活,不应该再向父母要钱(26票 81%)
C、羡慕,能依赖父母帮助自己减轻生活压力,也是服气(2票 6%)
D、无所谓,各人有各人的生活(2票 6%)
E、其他(1票 3%)
9、您认为啃老族的主要群体是?
A、刚毕业的大学生(5票 15%)
B、刚下岗的人(0票 0%)
C、工作太累或不满意,频繁跳槽或找不到工作的人(1票 3%)
D、“创业幻想型”青年,他们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却没有目标,缺乏真才实学,总是不成功,而又不愿“寄人篱下”当个打工者(26票 81%)
E、其他(0票 0%)
10、您认为哪些方法可以解决啃老族这种社会问题?
A、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21票 65%)
B、改善计划生育政策(3票 9%)
C、引导父母,正确的教育方式(7票 21%)
D、对啃老一族进行引导和教育(1票 3%)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32人参加,男士占37%,女士占62%,其中60年代占12%,70年代占18%,80年代占50%,90年代占18%。受教育程度大专占25%,本科占71%,硕士及以上占3%。被调查者3%是学生,56%是行政事业单位人员,31%是企业人员,3%是个体户。87%的人不是“啃老族”一员。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占78%,认为是啃老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已经成年,仍有父母照顾起居(占27%);二是没有工作由父母供养(占30%);三是成年了,经常向父母要零花钱或要求父母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占28%)。81%的人对啃老族持鄙视态度。啃老族的主要群体是“幻想型”青年,缺乏真才实学,却又不愿当个打工者。解决啃老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占65%);二是改善计划生育政策(占9%);三是引导父母,正确的教育方式(占21%)。
三、下一步打算
1、改革教育方式,加强就业指导。学校教育应该做到“立人、立德、立心、求知”四项并举,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调整好心态面对社会上激烈的竞争等。
2、转变家庭教育方式,给子女“心理断乳”。家长应及早转变溺爱的教育手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职能发挥,进行综合治理。政府或相关部门应成立专业机构,对该群体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其就业;社会也可以成立相关机构对“啃老族”做心理方面的工作,隔离他们就业。
4、转变自身就业观念,合理调整期望值。应转变自身思想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理性择业观,勇敢面对社会中的竞争,到社会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