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部门动态 > 宣传统战部 > 内容
走进位于常州市薛家镇的常州市常蒸蒸发器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声隆隆,所有工序都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压片、折弯、组装、检测,工人们丝毫不敢怠慢。
江苏常蒸集团董事长郑建伟见有人来访,就兴奋地说:“我们新研发的冰箱化霜系统采用新型石墨烯材料,替代原有的不锈钢和铝材,成本和能耗都减低了30%,目前正在海尔研发部门作性能测试,一旦成功将可能实现全球领先。”
作为企业掌门人,郑建伟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技术实力谋发展”,努力打造坚实的人才团队,不忘党的宗旨与社会责任,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这样一位部队转业的企业家让我们感到了凛然正气,军人执着的灵魂在创新创业创品牌方面打造出一条不凡之路。
1999年,郑建伟成为常州市常蒸蒸发器有限公司负责人,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一个积重难返的乡镇企业,从最初小小的乡镇企业发展到今天旗下有八家子公司的集团,现拥有员工近2000人,产品年生产能力5000万套,2018年销售额达10亿元,2019年预计销售12亿元。在他手上成长为拥有世界五百强客户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常州市常蒸蒸发器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蒸发器生产厂家,专业从事冰箱用蒸发器、冷凝器的设计和制造。2008年,公司主笔制订了国家标准GB/T23133《家用电冰箱蒸发器》和GB/T23134《家用电冰箱冷凝器》。公司主导产品国内市场覆盖率达30%以上,国际市场也有15%的份额。公司已成为国内制造蒸发器系列产品最高水平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各项经济指标位列全行业前三甲。该公司所属“常蒸”商标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是江苏省高效节能制冷器制造技术研究中心,省民营科技型企业,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
军旅韶光奠定创业之基
2017年10月28日,郑建伟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这是35年后他与战友再聚首的重要日子。35年前郑建伟还只是一个热血满怀的青年军人,在一张和战友一起合影的发黄老照片上,他身穿蓝白阔领的深蓝色海军军装,迎着骄阳,站着笔直的军姿,露出灿烂的笑容。他看着照片说:“到部队里,是我做的最正确的选择。”
郑建伟认为,在他人生路上获得的这些成果,与他在南海舰队的5年军旅生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82年的10月,19岁的郑建伟,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告别家人,踏上了前往千里之外虎门镇南海舰队的旅途。从小就有着军旅梦的他,满怀着期冀与热血,在南海舰队第一训练团进行训练,并以优异的表现脱颖而出,在各类团内比赛中稳居前三位。
郑建伟的突出表现受到了团组织的赏识,作为整批新兵中的个别先进分子,很快成为了一位共产党员,在南海舰队第一训练团第一大队一中队担任代理区队长,刚刚完成训练的他就带起了新兵。之后的三年,共计150余名新兵,在他的号令声中成长,这样一段任职经历为他未来管理和打造坚实可靠的人才团队奠定了基础,他深知凝聚人心、严整纪律的重要性。
艰苦的训练,日复一日的坚持,不仅仅是肉体上的训练,更是精神上的磨砺。郑建伟说:“我在最好的年华得到了最好的锻炼。高强度的水军类特种兵式训练,强健体魄的同时,更为我建立了坚定不移的信念。在之后的创业历程中,心中有不服输、好拼搏的干劲,重视人才团队建设,这都是部队所带给我的。”
年华易逝,却带给他一颗不变的赤子之心,带给他坚定的信念,所以他创办的企业能坚守住诚信与质量的大旗。不管在何处他都有一种团队荣誉感,有一种不屈前行的“好胜”之心,这些都为他的创新创业之路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不止领军行业发展
从部队出来以后,郑建伟关注到家乡,那时沪宁高速常州段正在建设中,他意识到常州巨大的发展潜力,于是回到家乡基层工作。他先在薛家镇党校工作三个月后,来到陈家村委工作了12年,时任陈家村委主任、党支部书记,积累了大量的组织领导能力与经验,于1999年正式接手常州常蒸蒸发器有限公司。
常州常蒸蒸发器有限公司始建于1984年,是我国第一家专业从事冰箱用蒸发器、冷凝器的生产厂家,经历了一段辉煌的历程,1988年开始走下坡路,直至1997年,十年间经济效益处于2000万到3000万之间一直没有增长,郑建伟1999年接手的时候公司面对着500万的亏损,他在经过两年的积淀后,不断创新、坚守质量,带着克服万难的精神,一路稳步发展。
2003年郑建伟就关注到了风冷式的冰箱蒸发器,极具战略眼光的他果断决定开发此类产品,当时比他更好的同类企业都处于犹豫之间,14年后的今天,风冷式冰箱登上历史舞台,而他的公司作为风冷式冰箱蒸发器的领先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全球排名前十的冰箱厂家都是常蒸的客户。
经过30年的不断发展,常蒸蒸发器公司可以完成全系列蒸发器及冷凝器的生产,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斜插管翅片式、卷绕式板式冷凝器、卷绕式丝管式冷凝器、螺旋式冷凝器、迷你型蒸发器等新特优产品,并已大批量生产。郑建伟笑称,公司用了七八年的流水线是自己设计的,现在要面临淘汰了,即将打造半自动化与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坚持按标准化组织生产,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全面实现ERP管理,年生产能力高达3000万台套。
目前,常蒸已成为世界知名企业LG、三星、伊莱克斯、西门子、松下、海尔、海信、康佳、美的等厂家的重点配套单位,产品出口到美、日、德、意和瑞典等20多个国家。主导产品国内市场覆盖率达30%以上,国际市场也有15%的份额。公司已成为国内制造蒸发器系列产品最高水平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各项经济指标位列全行业前三甲。
2017年9月16日,为庆祝常州高新区建区25周年,常州高新区召开创新发展大会。会上授予25名同志常州高新区建设发展25年突出贡献奖,郑建伟就是25年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之一。近期,他还被评为江苏省百名退役军人创业之星、常州市“新时代乡贤模范”。
不忘初衷无私反哺社会
对内,郑建伟是“关爱职工好领导”,对外,他是新北区的慈善之星。他知道关爱员工、回报社会不能是一句空话,自创办企业之初,他一直坚持公益,同时担任新北区工商联副会长、区拥军优属协会副会长、薛家镇商会会长等职务。
在公司内,他关注员工子女教育成长,解决员工子女就学难问题。关心慰问困难职工,为困难职工提供帮扶。救助覃光梅家庭2万余元,救助莫金学家庭2万余元等。还积极参与上级组织开展的“金秋助学”建立帮扶基金活动,为本镇贫困职工家庭送去关怀。陕西安康县是新北区对口扶贫县,去年他拿出15万元,为当地建造了一座桥。今年7月,安康县一所小学即将投入使用,郑建伟慷慨地捐出30万元用来添置缺桌椅、电脑等设施设备。
谈到热心慈善、回馈社会,郑建伟坦言,在艰辛的创业历程中深深体会到,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党和人民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企业是社会的企业,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回馈人民,回报社会。他满怀体民之愿,积极参加上级领导部门开展的各种慈善捐赠活动。
每年春节前夕,他为陈家村8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送上1000元慰问金。这一发,便是10多年。员工家中年满80周岁老人同样享受此待遇,共计符合条件老人有258人,每年发放爱心慰问金50万元。每年他都慰问本地伤残军人和驻区部队,年均发放慰问金2-3万元。
2018年,郑建伟成立“常蒸爱心基金会”,注册200万元,每年常蒸拿出销售的一部分放入基金,“我会根据企业经营状况,继续扩大老年人享受春节慰问金的范围,有望将年龄限制放宽至年满70周岁,将爱心扩散。”郑建伟说,“回报社会也一直是我的创业梦想,实实在在的关心困难家庭,关爱老人,关心伤残军人,关心灾苦地区,我要求自己起带头作用,走在公益事业的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