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9专题 > 新北区建设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 > 内容
一、社区概况
新市村位于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的西南端,312国道和239省道交叉穿村而过,西接丹阳市,南临钟楼区,村域面积5.55平方公里,有33个村民小组、1146户、4100多人。村党总支有党员114名(其中2人为预备党员),下设6个党支部,现有工作人员7名。
二、拟解决问题
新市村集体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缺乏资金投入,社区治理不容乐观,工作中存在诸多困难。如何发掘和盘活村内的各类资源,让村民更好的参与到社区治理中,通过共建共治实现共享美好人居环境和生产经营成果,是摆在新市村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2017年底,新北区被民政部确定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新市村以此为契机,结合当地闲置土地资源较多的特点,围绕强村富民目标,通过挖掘土地资源之水,开启了致富之路。
三、做法和成效
新市村在推进农村社区治理的工作中,紧跟政策的步伐,成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的积极实践者和受益者。
(一)群众参与共谱规划蓝图。新市村闲置土地资源较多,就如何盘活土地资源、制定总体规划,村里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党员动员大会、党群联席座谈会和区域企业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并发起倡议书,成立工作组,请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担任工作成员,对项目论证、推进、协调、监督、审计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参与。在群众广泛参与下,新市村的“1+3”规划(即村庄规划,村域农用地整治规划、村域建设用地整治规划、重点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2018年底已经完成规划方案并通过专家组会审论证和常州市政府批准。通过编制村庄规划,统筹布局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促进乡村空间高效利用,在村域内形成了“一张蓝图、一本规划”。
(二)把握政策深挖特色资源。通过调查,新市村有闲置集体建设用地3.92公顷,根据产业发展规划,采取增减挂钩、功能置换、资产再利用等方式盘活,对于位置好、建筑质量较好的闲置建设用地,以就地盘活为主。在奔牛镇近239省道处,有一片有机无土番茄栽培基地。这里原本是个河塘。去年,该区域通过“坑塘复耕”政策,转型农业种植基地,奔牛镇新市村租用此地作为全村的土地整治产业推广试点,在全村土地综合整治后进行全面推广。村委对这样的农村闲置建设用地进行梳理、整理,通过复耕,转换成农用地,交给农户种植管理。村委每年支付每亩1200元的管护费,农户和村委签订“管护责任状”。家门口的环境好了,不仅多了块菜蔬地,还能领取管护费,很多村民都觉得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事情。目前,新市村建成了塘上自然村示范点,并延伸扩展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打造倪家村抗日烈士红色教育基地,把通往烈士墓的道路作为农业产业主轴线,流转农户土地到村农地股份合作社集中经营,形成规模高效设施农业,培育有机蔬菜种植区、花卉观赏种植区、林果园区,把各类成片、成方的农业产业规模化、休闲观赏化、采摘游乐化,初步形成农、文、旅新型乡村格局。
(三)党建引领创新网格治理。在发展经济改善环境的同时,新市村坚持将党建与创新网格治理有机结合,把支部建在网格上,每个支部就是一个网格,把网格员派到支部中,坚持每日巡查,真正做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土地矛盾、环境卫生、两违现象、邻里纠纷等问题都能够及时介入和处置。6个党支部围绕社区及网格治理,积极开展特色主题活动。一支部以引导村民创建乡风文明治理新风尚为主题,制定婚丧喜事互助办法、公开评议文明户、卫生整洁户等村规民约。二支部以打造塘上示范点的家训家风文明宣传为主题,每个家庭都有关于家风家训的内容展示。三支部倡导尊老爱幼社会新风尚,提倡家庭孝心、社会爱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村民向善向美。四支部依托“一日一元”群和党员联系户,把社会爱心捐助和党员关心慰问传递到困难群体中去。五支部的农民篮球队每年参加镇文体站举办的夏季篮球联赛,全民健身活动持续开展。六支部成立中老年舞蹈队和戏迷小分队,倡导村民远离麻将桌,走进音乐广场,舞出一身健康,展示新市风采。同时,新市村还充分发挥党员、村民代表在基层组织建设、村务民主管理、社会事业推进上的作用,网格内村民下一年度希望实施的各类社会事业项目,经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后上报村党总支和村委进行梳理汇总,再由村党总支和村委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进行民主决策。全村形成了关心和参与社区治理的良好氛围。
四、推广经验和价值
新市村原本经济基础薄弱,自然资源一般,在开展实验区建设以来,新市村把握机遇,抓住政策红利,充分发挥广大村民群众的智慧,在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改善经济的同时,把党建和网格化工作与社区治理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农村社区治理之路。其中可以得出三条经验和启示。一是群众广泛参与让群众对治理成果更满意,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可以避免出现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而造成资源浪费,更贴近群众期盼。二是社区资源需要深度发掘,特别是对一些自然资源、文化底蕴没有优势的村社区,需要充分利用好政策,打造自身特色或强项。三是在党建引领下创新社区治理,是取得工作实效,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