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部门动态 > 生态环境局 > 内容
9月3日至4日,长江大保护(南通)现场推进会议举行。会议期间,省委书记娄勤俭,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率与会代表实地考察常州新北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突出问题整改情况。
市委书记汪泉,市委副书记、市长丁纯参加考察。
与会代表首先来到长江生态屏障新龙生态林。去年以来,常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决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全力破解“化工围江”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努力推动常州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新龙生态林距长江岸线约5公里,占地超过1万亩,是我市抓住S122省道贯通机遇,拆除沿线120多家散乱企业和分散村落建成,大大提升了区域入江河道水质。江边污水处理厂的日均8万吨再生水被引入生态林,一水多用,节能减排。娄勤俭仔细听取新龙生态林规划建设情况,了解其在涵养水源、降温增湿、减污滞尘等方面的作用,要求进一步维护好这片城市生态“绿肺”。
与会代表还考察了常州沿江化工企业关闭腾退整治现场。常州高新区积极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和“江河碧空”蓝天保卫四号行动,对常州港靠港船舶生活垃圾、污水实行零排放、全接收、全处理,有效减少了码头及靠港船舶对长江水体的污染。
破除重化围江,是常州高新区在长江大保护中的“硬骨头”。近年来,常州高新区连续开展三轮化工整治提升行动,累计关停并转化工企业70多家,取缔“散乱污”企业506家,整治提升1329家。今年,常高新还将关停搬迁10家化工企业、改造升级25家企业,其中沿江1公里范围内将关停化工企业7家,到2021年基本完成沿江生态修复。
作为全省唯一的集港口、高铁、空港、高速于一体的行政区域,常州高新区在长江大保护中还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设了综合港务区,发挥综合交通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娄勤俭对我市的有关举措和成效给予肯定,要求做好科学规划、狠抓贯彻落实,把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和产业布局优化统筹起来推进,保护利用好公共码头。
近年来,围绕长江大保护,我市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坚定保护决心,坚持强化规划引领,编制《长江经济带(常州沿江地区)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发展规划(2018~2035年)》和六个专项规划,形成“1+6”规划体系,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对此进行了审议并作出决定,强化了刚性约束,提供了法治保障,在全国地级城市中尚属首家。
同时,突出问题导向,加快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停、长江岸线违规利用项目整治、自然岸线生态修复等整改工作。大力实施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行动计划,积极推行工业企业综合效益评价,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化工、印染、钢铁、煤电等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并以重大项目推动产业转型、拓展发展空间。今年以来,新增高端智能制造、新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项目50个,其中100亿元人民币或10亿美元以上项目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