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北区人社局紧紧围绕“三提四优三强化”十大工程和“人民生活高质量”行动要求,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不断推动全区人社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2018年工作总结(数据截至10月底)
(一)人才引育在统筹推进中取得突破。组织开展“龙城英才计划第十批”项目对接活动,入选省“双创人才”7人、省“双创博士”3人。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1家,常茂生化入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在站博士30人。引进外国专家81名,摸排海外智力项目需求20个,拨付26家领军型创业人才企业资金1690.25万。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引进专业化运营管理公司,建立产业园联席会议制度,吸引入驻机构23家,实现销售2亿,税收650万。截至10月,全区引进各类人才8596人,其中:高层次人才664人、本科生4967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100人,成功入选市级企业首席技师2名、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1家,力争在2018年底建设区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0家。
(二)创业就业在持续扩大中提高质量。持续推进省级创业型镇(街道)、村(社区)创建工作和镇(街道)基层人社服务平台标准化试点工作,力争年内省级创业型镇(街道)建成率达100%、省级创业型村(社区)建成率达95%。深入开展企业用工调查,与河南、四川等10个劳务输出基地建立劳务协作关系。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博揽人才,集聚新北”等活动,与50所高校对接推出24条精准引才线路,举办专场招聘会82场,2664家企业共提供岗位5.6万余个。建设大学生实习基地100家,开展“校政企”协同引才活动10场。截至10月,全区新增就业3522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15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实现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5431人,GYB创业培训886人,SYB创业培训308人,苏陕扶贫培训400人次,选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33个。历时半年、涉及12个工种的新北区第三届职业技能竞赛将于11月份圆满落幕。
(三)社保体系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深入推进社会保险全民参保计划,积极与地税、财政、公安等部门对接,夯实全民参保单位、个人信息库,通过摸清底数、分解任务、分类实施、动态监管,核查地税、社保差额人数9.73万人,发现应保未保人员13647人。截至10月,全区参保职工28.87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净增缴费1351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25.22%。持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现征收基本养老保险1.85亿元、职业年金7500.6万元、支付养老金2.1亿元。顺利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新老制度衔接工作,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2.6万人。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从每人每月230元提高至250元,被征地农民养老年龄段人员保养金发放标准从每人每月750元调整至800元。
(四)劳动关系在共建共享中保持和谐。积极推进空港产业园(罗溪镇)、生命健康产业园(薛家镇)创建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园区(综合试验区)工作,现已举办专题道德讲堂2场,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培训850人次,组建企业内部调解组织100余家,成立劳动关系诊断服务中心2家,为50多家企业提供劳动关系诊断服务。牵头成立区预防和解决企业欠薪问题部门联席会议,拟定《新北区预防和解决欠薪问题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新北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2018年新北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计划》,稳步推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积极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双随机”执法,建立健全检查对象名录库,导入数据30771条,年内将完成390家单位检查任务。创新推进“劳动保障监察投诉维权直通车”项目,促使劳动者在市、区、镇(街道)任一劳动监察部门均可享受“一站式”受理、远程视频调解、全程直通维权服务,该项目年内将实现辖区内全覆盖。持续推进巡回仲裁庭建设,创新举办“仲裁开放月”活动,促使仲裁队伍业务素质提升。截至10月,劳动监察大队立案查处投诉、举报案件259起,涉及劳动者3600余名;受理工伤认定案件2223件,办结非标准工时行政许可审批47起;仲裁院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043起,审结案件941起。
(五)人事管理在科学规范中稳健前行。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录制度,认真做好41名公务员(含参公人员)和19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工作。创新教育、卫生系统招聘方式,公开招聘教师122名、卫生技术人才8名,校园招聘教师11名,专场招聘卫生技术人才6名。认真做好农业执法大队人员参公登记工作,有序实施职务职级并行制度,为符合条件的98名科员办理职级晋升。顺利完成7165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年度考核工作,发文表彰1391人。深化人事制度综合改革,拟定《特需雇员管理办法》、《员额制用工管理办法》、《社会化(辅助)用工管理办法》。认真开展企业军转干部维稳解困工作,组织全区170余名企业军转干部参加健康体检。认真做好工资审批工作,智慧人事编制管理信息系统全面上线。出台《新北区机关公务员健康休养制度》,组织优秀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前往云南、海南进行健康休养。持续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完成2017年绩效年薪和2018年基本年薪清算兑现工作。
(六)民政工作在创先争优中提质增效。全力推进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创建工作,出台了《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选定29个村(社区)作为实验区建设试点,遴选13个社会组织与试点村(社区)结对共建。开展“实验区建设工作推进周”活动,邀请南开大学唐忠新教授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完成各试点工作方案论证。优化调整社区规模,下发《2018全区城乡社区建设考核办法》,指导60个村(社区)创建区和谐村(社区)。组织开展全区村(居)委会主任培训,提升社区治理创新能力。成功举办第三届北斗星社会创业大赛,评选出2个优胜奖、10个优秀奖,孵化培育社会组织20家。积极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划分基础网格1091个、专属网格170个,审核网格员1261人,梳理6大类、30个小类、149项网格任务清单,完成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改造工作,形成区、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员四级联动处理机制。全力打造居家和社区养老高质量发展的新北样板,以高分通过了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创新示范区试点中期考评。大力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全区594户70周岁以上低保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将80周岁以上重点优抚对象及军属列入援助服务范围。加强居家养老载体建设,新增镇(街道)养老综合体2家,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城乡覆盖率分别达64%、38%,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创新示范区创建以高分通过中期考评。成立新北区人社局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天府陵园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工作。启动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投入141.84万元为驻区部队办实事16件。加强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三井街道府成社区、罗溪镇青莲社区申报国家级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常州国际健康养老产品展示中心建成运营,近百个养老品牌已签约入驻。省级双拥模范区创建顺利通过考核,成功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区“三连冠”目标。
(七)残联红会在精准帮扶中走在前列。出台了《新北区加快推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成功举办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作成果汇报会,截至10月,全区共有273名残疾人参与辅助性就业,实现加工收入209万元。全面落实扶贫助残政策,为全区11770名持证残疾人办理了意外伤害险。切实加强精防工作,稳步推进“防残助残·光明行”白内障脱盲复明工程。区红会扎实推进“生命守护”工程,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演练,大力推进省级博爱家园项目、省级应急救护基地项目和市级博爱家园项目建设,截至10月,举办应急救护培训50场,普及性应急救护培训4700余人次。出台了《常州市新北区低保对象大病补充保险实施方案(试行)》,提升扶贫救助精准度。制定了《新北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细则》,提高了低保动态核查频率。截至10月全区共有城乡低保居民1825户、2915人,发放保障金1812.7万元;救助困难残疾人8125人,发放“两项补贴”3343.5万元。
(八)公共服务在信息引领中提升效率。全面完成常州高新区人力资源市场和新北区和谐劳动关系服务中心建设,推动柜台式服务逐步向智能化服务转变。积极建设劳动关系监测预警维权调度指挥中心,逐步实现“实时监测、分级预警、统一指挥、属地管理”目标。持续开展“人社大讲堂”活动,编印《劳动保障维权小常识》、《劳动用工法律法规百问百答》、《劳动仲裁常用法律法规汇编》,提升干部职工公文写作水平和业务能力。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深入推进人社“不见面审批”改革,梳理公共服务事项24项,行政权力事项59项,梳理全要素网格信息采集目录11项。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办理政协委员提案14件、人大代表建议6件,满意率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