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区生态环境保护正处在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面临多重挑战。污染治理的艰巨性日益凸显,不平衡性、不稳固性仍然存在。下一步,我局将对照全年目标任务要求,以环境保护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为加快实现新北发展“高素质”和生态“高颜值”贡献我们的力量。
(一)找准突破口,强势推进长江大保护。以长江大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把我区打造为国家级沿江生态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一是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长江大保护的一项重要指标,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试点调查,完成生物多样性数据收集、整理和研究,切实提升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的水平。二是强化生态空间管理。推进沿江1公里范围内低质低效化工企业关停关转工作;部分重点异味企业已根据整治文件上交整改方案;园区内企业已有65家企业安装雨水口采样器,28家企业已完成闭水试验;三是综合整治排污口。按规定开展入江(河、湖)排污口排查建档工作,取缔、整治非法及设置不合理排污口,规范排污口设置和管理。年底前完成规模以下违规设置入河排污口的整改工作。依法清理取缔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其他环境敏感区域内的入河排污口。开展排污口自动监测能力建设。
(二)抓住关键点,全力打好三场战役。一是保碧水。按照“查、测、溯、治”四字方针,重点突出7条主要入江河流的治理,采用遥感、无人机、机器人等信息化技术强化入河排污口专项检查和整治,并积极探索全域治水“新北模式”,进一步提升全区水环境质量。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目标任务,继续推进各项工程,持续推进断面达标整治,确保年度水十条考核断面稳定达标。同时,严控工业污染,严控氮磷排放、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确保主要国考省考断面达标并持续向好,确保入江河流水质优Ⅲ比例达100%。二是增蓝天。安家大气自动站周边区域开展“回头看”,按照分片分区、由近到远、先重后轻的原则,再开展地毯式排查,对区域内的废气排放生产经营者逐一梳理,需要整治提升的坚决完善落实到位、需要立案查处的坚决依法查处到位。对燃煤供热、建材、港口、铸造、化工、涂装、光伏等工业企业整治,实现全域全行业整治覆盖,对常见颗粒物实施削减,并着重削减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易产生二次污染的气态污染物。三是护净土。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转移等管理制度,坚决打击和遏制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统筹协调危险废物的处置利用途径,实现“减存量、控风险”目标,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开展危废管理标杆化管理示范工作。落实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开展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全面实施常隆地块环境污染风险管控工程。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
(三)适应新常态,有效提升环境监管水平。我局继续依托网格化、无缝化执法模式,深入开展各类环保执法行动,全面提高执法效能。一是提升执法能力水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加强环保大数据、执法监管平台、移动执法装备等研发配备,综合运用移动执法、自动监控、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手段,提升执法效能。二是切实抓好突出问题整改。全面梳理环保督察、巡视发现问题以及省级突出环境问题,建立问题清单,一体化推进问题交办、整改、督办、销号,坚持以点带面,加强督导,全面查找面上共性问题,针对不同问题,分类施策,开展清理整治。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把群众身边环境问题一个一个消灭。三是统筹开展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太湖安全度夏、大气零点行动、清废行动等专项执法行动,把控好节奏、频次;结合全市散乱污整治工作部署,积极推进重点区域内散乱污专项整治;继续深化环保、城建、安监、公安、消防、供电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对重点大气信访片区继续划细监管网格,对网格内企业开展过筛式拉网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