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北区经发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高质量发展“六个专项行动”和“重大项目攻坚年”决策部署,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凝心聚力、全力以赴冲刺各项目标“双过半”。
一、改革攻坚全面深化,内生动力不断激发
一是创新优化目标考核。充分接轨省、市综合考核的体系要求,设置推进“高质量发展成效+加强党的建设成效”考核架构,制定“增创新优势 种好幸福树 高质量发展”评价、产业创新等7类15个目标任务模块。进一步深化全区重点任务交办制和部门牵总板块落实制,将部门和乡镇推进工作完成目标的责任压力进行紧密捆绑、量化推进。
二是规划配套布局引领。制定《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确定20项专题课题,为《基本思路》和《规划纲要》起草打好研究基础。配套出台全区重大项目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谋篇布局推动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三是产城融合纵深推进。牵头制定《新北区2019年产城融合综合改革攻坚任务分解表》和《2019年市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计划》,明确五大示范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各项年度建设目标,深入围绕产城融合发展需要解决、突破的难点重点问题,加快推进产城融合试点示范区建设。推动智能传感特色小镇和西夏墅工具智造小镇基础设施持续建设,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产学研进程更加深入。
二、产业发展提档升级,高质量内涵不断完善
一是制造业稳中有进。1-5月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98.1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两特三新”特色产业企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40.8亿元,同比增长3.7%,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0.1%。全区列入市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培育计划的79个企业累计完成产值370.5亿元,同比增长6%,新增产值15.81亿元。哈博精密、达实久信参加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招标;八纺机、维普光电申报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中车铁马、赛嘉机械等14家企业获评市级首台套认定企业,企业技术装备升级成效显现。
二是现代服务业蓄势突破。1-5月,全区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50亿元,同比增长10.3%,占GDP比重的42.5%。全区331家规上服务业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14.5%;274家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20%。16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扩张转变,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95亿元,上缴税收6亿元,入驻企业超1.6万家,人力资源产业园成功创建为市三星级服务区集聚区。
三是重点项目有序推进。1-5月份,8个省重点项目开工6个;49个市重点项目开工41个,在建率83.7%,完成投资70.8亿元,列全市第二,累计新增入库市重点项目12个,数量居全市第一;182个区重点项目140个已开工,开工在建率76.9%,完成投资104.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28.2%,89个新建项目开工47个,开工率52.8%。组织两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项目59个。汇总编制《项目现场走访日志》、《重点项目推进进展情况简报》,力促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三、绿色转型聚力加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一是长江大保护争创示范。制定实施《常州市长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高新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暨长江大保护2019年工作要点》,成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常州高新区长江大保护指挥部,加快推进启动区建设,重点打造500亩启动区示范工程。编制形成《常州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争创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
二是土地增效精细管理。在摸排1000余家工业税源基础上,编制形成2019年全区工业企业评价企业名录库,和年度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报告。通过网络媒体多渠道立体宣传,持续营造“亩均论英雄”良好工作氛围。围绕工业园区内20亩以上低效工业用地389宗、占地3.04万亩,“一地一策”制定低效用地增效方案,以“低效用地”、“年度工作目标”两张清单,精准推进工业用地增效。
三是减煤减化严格管控。落实省、市新的减煤工作要求,1-6月,全区非电行业规上工业煤炭消费1.5万吨,比2016年同期削减8万吨(年度目标为比2016年削减15.3万吨)。挖掘企业节能潜力,推动华润包装余热供电、国电通流改造等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加快构建能源管理标准化流程。持续攻坚化工企业关停任务,截至目前累计关停化工生产企业8家,占年度关停任务的80%,关停危化品生产企业2家。协助专家组开展化工企业“四个一批”第三方核查工作,完成48家化工企业现场核查,开具整改通知40份。
四、金融服务精准施策,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资本市场持续发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企业股改上市问题定期协调、每月通报、工作例会、企业走访等一系列工作机制,1-5月,全区新增IPO企业1家,中简科技成功首发募集资金2.42亿元,全区累计募集资金190.89亿元;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占全市上半年新增数一半,新增融资金额共计3931.1万元。新增科创板报会企业1家,港交所报会企业1家,新增股份制企业15家,多层次资本市场“新北板块”不断壮大。
二是金融支撑多源有效。积极促进龙控集团与交通银行合作,成功实现2.5亿元债转股。指导和推进滨开区发行6亿元绿色企业债券,有力支持国电常发到盛源热能长距离供热管道建设。成立高新区“金钥匙”金融服务联盟,全面推广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1-5月新增制造业贷款4.46亿元。深入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扶持基金,1-5月支持企业70家,发放贷款2.57亿元。对接上海自贸区基金、碳纤维产业基金、中信医疗基金、金盐基金、北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东方富海基金等,与部分基金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三是风险防控坚决有力。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深入推进防范和处置非法金融活动各项工作,对26家录入省非法金融活动预警监测平台非法金融活动风险、72条区级关注风险开展两轮排查。排查清理“现金贷、校园贷、套路贷”等非法金融活动,上报涉嫌套路贷线索8条。加强对重点高风险机构、商务楼宇的现场检查和警示约谈。研究区级投融资企业商事变更操作指引,引导存量企业进行更名、核减经营范围,严控增量风险。
五、队伍建设持续强化,服务效能不断升级
一是团队凝聚更加强大。依托全区机构改革契机,全局职能分工更加清晰,工作主线更加明确,人员配备更加完善。坚持党建引领,结合党支部“标准+规范”建设,分领域完善支部工作标准和规范,不断激发队伍服务创业热情效能,争创党建“先锋支部”。推进 “大宇工作室”、“政企百事通”和“金钥匙金融联盟”等“党建+业务”亮点工程建设,打造工作措施实、服务成效佳、社会认知广、引领示范强的经发团队。
二是作风建设常抓不懈。进一步牢固党风廉政思想防线,对标省、市、区纪律作风新要求,认真贯彻一学习两整治工作要求和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文件精神,强化主体责任和业务监管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列出问题清单,梳理全局各处室廉政风险点和作风建设重点领域,严格防控岗位风险、职能风险和制度风险。严格落实工作人员“十严禁”要求,进一步纠治作风顽疾,提升服务效能。
三是依法行政服务民生。优化民生价格服务,完成2所学校学费定调价工作,强化商品房价格监管,完成商品房价格备案23批次共计47万余平方米。密切关注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市场价格秩序,1-5月全区10家平价商店惠民金额达111.44万元。多措并举合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制定完善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配套工作计划,持续做好企业信用管理贯标辅导工作和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培训,营造诚信经营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