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常州高新区(新北区)行政审批局高举高新大旗,以争当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示范标杆为目标,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虚心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突出对标找差,聚焦问题解决,全局上下齐心协力、团结奋进,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扎实开展为期6个月的“业务素质突破年”活动,有效提升审批人员综合素质,全面推行“综合受理、集中审批”新模式,首批划转的92项权力事项累计办件58138件,满意率保持在99%以上。
1.服务企业务实高效。一是审批效率不断提高。加强企业开办过程中设立登记、银行开户、税种认定、公章刻制备案等各环节的协调配合,设立并推动工业50专窗规范运行,全面推行“容缺受理”“多评合一”“环评简化审批”等,建立审批和监管联合踏勘工作机制,健全加强审管联动联络员工作制度,“3550”目标顺利实现。2018年累计完成全流程企业开办3672家,平均时长2.38个工作日,最优案例用时为0.5个工作日;办理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184件,平均时长18.3个工作日,最优案例用时为9个工作日。二是服务方式不断优化。编印《市场准入审批工作指引》《建设项目审批工作指引》,更加规范行政权力事项的审批流程和申请材料。协调工行新区支行正式入驻区行政服务中心,率先开启政银合作新模式,为企业开办提供更为便捷的无偿帮办代办等服务。三是重大项目保障有力。加大重大项目服务力度,主动到各板块进行重大项目手续办理业务指导,做好政策对接和上门服务,扎实推进奇华顿香精香料、东风汽车、星宇车灯等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进程,全区已落地重大项目全面完成相关审批手续。
2.商事制度改革亮点纷呈。一是在全省率先推行“一证化”改革。对需取得两个以上行业许可的市场主体,通过“一单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勘查、一处办结、一证覆盖、一档归并”的“六个一”工作模式,实现一次性合并办理、信息一证公示。二是试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分类管理涉及市场准入领域的100项行政许可事项,累计办理微型餐饮审改备12家、公共场所告知承诺578家。有序推进“三十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累计办理“多证合一”登记14123户,大力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突出问题。三是加快推行“互联网+登记”模式,6月30日在全省率先推行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6月19日在全市各辖市(区)政务服务大厅率先启用大厅自助式办照一体机系统。全区新设公司全程电子化登记率、名称自主申报率及通过率、电子营业执照发放率、企业自主打印证照数量稳居全市前列。
3.一张网建设扎实推进。一是网上行政审批系统不断完善。对照《国家评估指标要点问题清单》,主要围绕服务方式完备度、服务事项覆盖度、办事指南准确度、在线办理成熟度、在线服务成效度等五个方面,组织整改各类问题1200余个。加快与部门自建系统对接,目前区级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与市级自建系统完成数据对接5个,与区级自建系统全部实现对接,累计推送审批信息95555条。二是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入网。全区六大权力事项485项进入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办理,实现部门覆盖率100%,证照覆盖率100%。三是网上办理模式不断优化。以常州高新区(新北区)综合服务旗舰店为载体,实现全领域网上预约服务功能。梳理调整“不见面审批”事项,实现在线办事率达95.9%。全区构建 “不见面审批(服务)”场景65个,将网上办理流程简化为“网上收件、网上审核、快递送达”等三个环节。梳理全区办件量前100的事项,加快推进“网上办”。2018年“不见面审批”累计办件21911件,并全面开通政务服务EMS快递服务。
4.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是政务服务体系加快向基层延伸。以“531”为工作载体,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规范,建成政务服务中心的镇(街道)为6个,全区10个镇(街道)服务频道在全市率先上线试运行,公布第一批100项“就近办”事项清单,所有已建成使用的镇(街道)、村(社区)服务中心网点均实现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二是区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强与相关部门对接具体事项和人员进驻,实现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依申请类)全面进驻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大厅标准化管理不断加强,推进办公设备、物品资料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实现工作着装统一化,促进员工文明礼仪、良好习惯的养成。无声取号系统实现大厅所有窗口全覆盖。三是12345区级承接平台规范运行。制定考核细则及评价方法,明确3类19项考核指标。规范工单处办质效,建立“月统计、季通报、年考核”工作机制。整理归纳6类工单类型(投诉、举报、咨询、求助、建议、表扬)的满意回复标准,提升成员单位答复满意率。2018年共受理工单10707 件,按时办结率 100% 、群众满意率为 98.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