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9专题 > 薛家镇乡村振兴 > 意见建议 > 内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围绕乡村振兴,薛家镇农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锁定“五有”工作目标,进一步推动吕墅片区发展。
一、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打造“有组织”的新农村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为此,我部门将以党建为引领,逐步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村干部队伍。同时,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整合资源,丰富培训形式,优先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及新型经营主体从业者,全面提升农业从业者综合素质。
为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根据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鼓励经营主体积极招引和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努力造就一批“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农业“三带”乡土人才。同时,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二、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打造“有产业”的新农村
产业兴则农业兴,积极对接上级部门,落实各项政策,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原则,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吕墅片区打造高标准良田800亩,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资金项目及农村河道疏浚整治项目,初步实现基本农田“旱能灌、涝能排”。同时,积极培育帅煜农科有限公司、常州鑫海农业生态观光有限公司及丁家农地股份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指导其制定发展规划,鼓励其引进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并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帮助其创建农产品可追溯体系,指导各村申报“三品一标”,推名优产品,不提升薛家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三、以农业生态环境提升为突破,打造“有后劲”的新农村
绿色生态方能引领产业发展,坚守农业绿色发展底线,积极宣传,引导各村开展休耕轮作,强化土壤污染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降低化肥使用量,加大有机肥推广应用;引导农民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提升耕地质量与保护;按照上级要求,实施农村沟塘轮浚,实现“有淤常疏、清水常流”。通过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实施生态补偿、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举措,持续优化我镇农业生态环境,促使土地上长出“金元宝”,生态变成“摇钱树”。
四、以强农惠农补贴政策为基础,打造“有保障”的新农村
产业兴旺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并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强化资金保障,同时,结合“江苏农担”,为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供政策性农业担保,着力缓解经营主体贷款难问题。此外,我镇水稻、小麦、高效农业设施、部分农作物及淡水鱼均进行投保,不断促进农业健康发展,提升农业发展保障水平。
五、以深化农村工作为抓手,打造“有活力”的新农村
一方面,落实和完善“三资三化”工作,提升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对上级各项涉农补贴,指导各村严格按照文件精神进行使用,规范和提升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做到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的制度化、信息化和公开化,并将“三资三化”工作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有效抓手。另一方面,督促各村加强对农业知识的学习,引导其认真钻研各类文件精神,加强对农村工作的主动思考,不断拓宽农村发展思路,力争下活乡村振兴这盘棋。
乡村振兴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重道远,薛家镇农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将紧紧围绕上级精神,创新发展理念、加强科学谋划,为推动吕墅片区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