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根据《常州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和中医阁建设的通知》(常卫中医〔2018〕287号)文件要求,为大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方便人民群众就近享有中医药服务,巩固基层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实施效果,经研究,我区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阁建设,具体要求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镇(街道)为单位,择优选择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中医阁建设,到2020年底,力争35%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中医阁(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二、建设标准
各单位要积极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开展中医阁建设,按照《常州市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阁)建设标准与评价细则(试行)》要求(见附件1)和建设指标(见附件2)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改建。单独设立的中医阁(中医综合服务区)使用面积不应少于12平方米,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中药房、中药煎药室。区域内中医阁应当统一规划、统一装饰风格、统一标准,配置配备必要的中医药诊疗设备和器具,规范应用中医药诊疗技术和开展中药药事服务,强化医务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开展家庭医生签约中医药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
三、工作经费
区局将对本年度验收合格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阁给予每个2万元的补助经费。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将中医阁建设纳入本年度重点工作安排;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对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研究解决建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落实部门职责,分工协作,形成合力,不断提高中医馆建设的质量。
(二)强化宣传引导。各单位要加强中医阁建设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推动城乡居民充分认识、了解中医药健康知识,主动接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中医药服务。展示和巩固中医阁建设成果,将其打造成为基层中医药工作的支撑平台和优质载体,不断提高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社会影响力。
(三)强化考核督导。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明确掌握实施进度和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区局将组织督察组持续动态督导检查,于本年度10月底验收工作,并将中医阁建设列为重要指标,增加到年度绩效考核中。
附件:1.常州市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阁)建设标准与评价细则(试行)
2.新北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阁建设指标
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卫生健康局
2020年6月22日
附件1
常州市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阁)建设标准
与评价细则(试行)
栏目
序号
建设标准
分值
评价方法和评分标准
一、组织 管理(10 分)
1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统称“机构”,下同) 有1 名领导分管、有中医人员负责中医药工作,且熟悉中医政策法规和中医药业务发展状况。
机构发展规划中有中医药内容,中医药工作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每年召开中医药工作专题会议不少于 2 次。
机构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诊室)建设。
3
听取汇报,访谈人员,查阅相关文件和经费支出凭证等资料。无分管领导或分管领导不熟悉情况的扣3分,无中医人员负责中医药管理工作或不熟悉情况的扣3分。
机构发展规划无中医药内容扣2分,内容不具体扣1分;中医药工作无计划无总结,或者计划总结造假扣2分;专题会议次数不达标扣1分。
机构未安排专项经费扣2分,经费使用不规范扣1分。(扣分事项本子栏目分值扣完为止,不倒扣分,下同)
2
机构建立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将中医药基本医疗、中医 药健康管理服务、中医药适宜技术使用等情况,纳入机构 人员年度工作目标和绩效考核内容。
有鼓励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和中药饮片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激励措施。
制定了执行人员岗位责任制、在职教育培训等各项规章 制度,并得到有效落实。
查阅相关文件和统计报表。无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或未纳入绩效考核内容的扣3分,有机制、有考核但未落实的扣2分。
无激励措施的扣2分,有激励措施但不具体或不落实扣1分。
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的扣3分,有制定但执行情况较差扣2分。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中药饮片、中成药的使用管理,执行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中医药相关行业标准规范。
查阅相关工作制度、操作规程,访谈1人对工作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熟悉程度。
无制度或有制度未落实的扣2分,医护人员对制度和规程不熟悉扣1分,发现一例明显违规行为扣2分。
4
认真执行医疗保障(城镇居民、城镇职工、新农合,下同)有关政策,落实将中医药服务项目、中药品种纳入医疗保障报销补偿范围,提高报销补偿比例,降低起付线等政策,引导居民选择应用中医药服务。
查阅医疗保障报销系统和统计报表。
根据政策执行情况酌情扣分,未执行相关政策扣2分。(酌情扣分以 0.5分为单位,下同)
二、科室 设置(14 分)
5
单独设立中 医综合服务区或中医诊室。
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中药房、中药煎药室等。
6
查阅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实地查看。
未单独设立中医综合服务区或中医诊室的扣6分。
中药房、中药煎药室全部设置的加5分。
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诊室)装修装饰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配备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机构单独设立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诊室)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诊区外悬挂“中医阁”等牌匾。
实地查看。
装修装饰上未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氛围的扣3分;
中医综合诊疗服务区使用面积低于12平方米扣6分。
未悬挂牌匾,或牌匾有明显歧义不规范的扣6分。
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进行布局、牌匾和标识设计的加2分。(加分项另行计算,不计入评价总分。例:90+2分)
7
配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治疗推车、计算机等基本设备,并配备6种以上中医诊疗设备和康复设备。(中医诊疗设备和康复设备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本项目《建设指南》附表,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6〕32 号)。
查阅设备台账,实地查看。
未按要求配备基本设备的,扣3分。
常用中医诊疗设备和康复设备少于6种扣2分;设备长时间闲置(超过 1个月)每发现1种扣1分。
三、中药 房 建 设 和 药 事服务(10 分)
8
原则上在中医综合服务区内独立设置中药房,并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国中医药发〔2009〕4号)要求。
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与业务需求相适应,中药房总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中药库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中药房分区标识清晰,药品排列整齐,房屋通风、干燥、避光。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 戥、电子秤、冷藏柜、温湿度计、空调等能满足工作需要 的设备;其中中药饮片柜(药斗)要结构规范合理、外观 古朴典雅并具有防虫蛀、防腐蚀、防潮湿等功能。建立完整的药事管理台账。
查阅统计资料,实地查看。
中药房未设置在中医综合服务区内扣 2分;中药房不符合《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每发现一处扣 1分。
中药房面积少于 15平方米,每少 5平方米扣 2分;中药库面积少于10平方米,每少3平方米扣 2分。配备的中药储存、保管、调剂等相关设备和器具每缺一种扣 1分;无药事管理台账扣 4分,药事管理台账不完善酌情扣分。
9
配备中药饮片(含中药颗粒剂)不少于200 种,中成药不少于80种,且药品质量良好,满足临床用药需求。
实地查看,抽查 20 种中药饮片、20 种中成药。 中药饮片数量每少 10 种扣 1 分,中成药每少 5 种扣 1 分。每发现一种伪劣霉变药品扣 1分。(中药颗粒剂与饮片同时配备,名称相同的只视为一种饮片,不 重复计算)
10
设置中药煎药室,且符合《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 范》(国中医药发〔2009〕3号)要求。中药煎药室面积不 少于8平方米,配有药架、操作台、煎药机、冰箱、药桶 等设备,并实质性开展中药代煎服务,相关台账资料齐全 完善。
未设置中药煎药室的机构,需与上级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有合格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等进行合作,采用互联网、物联网等 技术提供中药饮片配送、代煎代送等服务。
实地查看,查阅中药代煎服务记录。
设置中药煎药室,但面积不达标扣1分;不符合《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要求的,每发现一处扣 1分;无代煎服务记录扣1分。
未设中药煎药室,也未与上级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有合格资质的药品经营 企业等进行合作提供中药饮片配送、代煎代送等服务的扣 2分。
未设中药煎药室,但与上级中医医院或有合格资质的药品经营企 业等进行合作提供中药饮片配送、代煎代送等服务,且合作协议、 配送记录等资料真实可信的不扣分。
四、人才 队伍(20 分)
11
应配备类别、层次和数量适宜且保持稳定的中医药专业 技术人员。
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 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查阅职工花名册,查阅挂号和处方记录。
人员不符合要求的扣8分。(执业注册在本机构,或通过医联体、对口支援、县乡村一体化 等形式在机构开诊且每年实际坐诊时间不少于120个工作日的中 医类别医师可纳入计算,其他如义诊、会诊、技术指导、短期帮扶 等形式不列入计算)
12
设置中药房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从事中药饮片调剂的,应为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煎药室工作人员,应经过中药煎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
查阅人员档案,实地查看。
无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或有不符合规定人员扣 2分。煎药室工作人员未经培训和考核上岗扣 2分,对相关知识不熟悉或操作不规范扣 1分。
13
未配置中医类别医师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乡村医生和从事全科诊疗的非中医类别医师每年须定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少于 40 学时。
查阅在职学习结业(培训)证书、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表。非中医类别医师参加医学继续教育不符合要求,每少5个学识扣1分。
14
机构人员要积极参加上级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并实际运用4 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
查阅培训记录,未参加培训的扣 2分;
现场考核乡村医生/临床类别(助理)医师,不能熟练掌握 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每少一类扣 1分。
五、中医 医 疗 和康复 服务
( 28分)
15
至少能够提供中药饮片、针刺、艾灸、刮痧、拔罐、中医微创、推拿、敷熨熏浴、骨伤、肛肠、其他类等项目中 的4 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能实际开展 6项以上中医药 技术。
中医药技术方法目录详见《关于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附件(国中医药医政发〔2016〕33 号)。
实地了解,现场考核乡村医生/临床类别(助理)医师实际操作中医药技术。中医药技术实际开展每少一类扣 2分,每少一项扣 1分。操作不规范每人每项扣 1分。
16
提供基本中医医疗服务,在门诊、病房等工作中运用中医理论诊治常见病、多发病。
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 30%以上。中医处方(包含中药饮片、中成药)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 30%以上。
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 5%以上,或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 10%以上。
如有住院病人,住院病人中医药参与治疗率力争达20%以上。
随机抽取一年4 个季度各一周门诊日志或挂号记录进行统计,查阅住院病案。
中医诊疗人次占全院总诊疗人次比例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 1分。
中医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 1分。
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 1分,或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每降低两个百分点扣 1分。
住院病人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到 20%以上加 2分。
17
鼓励培育中医优势病种和中医特色专科,坚持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运用,大力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 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临床疗效。
中医优势病种不少于2种;优势病种门诊量占中医科门诊量的 10%以上;区域外病人比例不少于 5%。
查阅门诊日志,实地了解中医优势病种和特色专科建设情况。 中医优势病种,每少一种扣 3分。
优势病种门诊量占中医科门诊量比例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 1 分。
区域外病人比例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 1分。(区域外病人指本机构辖区以外的病人)
18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达 90%以上;中药处方合格率 100%。
随机抽取一年 4个季度各一周处方。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和中药处方合格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1分。
19
中医药纳入社区康复体系,能够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和中医药理论方法,对中风后遗症、肢 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
中医药未纳入社区康复体系扣 2 分。
能正常开展 2 种以上疾病的康复服务,每少一种扣 1 分;工作开展欠系统不全面酌情扣分。
六、中医 预 防 保 健 服务
(13 分)
20
开展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应符合国家相应规范,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不低于年度省定基本要求。
查看相关台账资料,询问从事公共卫生卫技人员。
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人群覆盖率未达到省定标准扣 3 分;项目台账资料造假扣 3 分,项目实施不规范酌情扣分。
21
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2 种以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支气 管炎、肿瘤、骨关节病等)患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参与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把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内容纳入居民健康档案,100%的居民健康档案有中医药内容。
查阅机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中医药防治方案。无方案扣 2 分,有方案但未实际开展防治工作扣 1 分。
居民健康档案未体现中医药内容,覆盖率每下降5个百分点扣 1分。
22
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药健 康育,注重发挥权威中医类报刊等媒体的健康传播作用, 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等方面,应 有 40%以上的中医药内容。
每个机构每年开展不少于6次的中医宣教活动(宣传栏 更新、讲座、咨询活动等)且资料完备。
查阅中医药科普宣传资料和宣传记录。
中医宣教内容比重每降低 5个百分点扣 1 分。
中医宣教活动每缺 1 次扣 1 分,开展但资料记录不完整每项次扣0.5 分。
23
针对老年人、儿童、妇女、亚健康等重点人群,制订中医药保健方案,开展常人体质辨识、药膳食疗、针灸经络 养生、推拿按摩、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等“治未病”工作。
推广普及包含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在内的1 种以上养生保健运动。
开展家庭医生中医药个性化签约服务。
查阅台账资料。 未开展“治未病”工作的扣 2分。
未推广中医药养生保健活动的扣 2分。
未开展家庭医生中医药个性化签约服务的扣 2分。
24
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救治等工作。
查阅防控预案。
防治预案中无中医药内容的扣 2分,有内容但落实不到位的扣 1分。
25
辖区居民对机构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 85%,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 85%。
调查辖区居民 10人。
居民知晓率和满意率每降低 5个百分点扣 1分。
七、信息 化服 务(5 分)
26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组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的实施工作,纳入本地区基本公共卫生信息
系统中,使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与其他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项目的实施在同一操作平台上。
实地查看,考核公共卫生卫技人员实际操作。
未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纳入本地区基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中,且未使用单机版体质辨识设备或软件的扣3分。
未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纳入本地区基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中,但使用单机版体质辨识设备或软件的扣 2 分。
27
接入并使用中医健康信息平台,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功能涵盖中医特色 电子病历、辅助开方、辅助诊断、名老中医知识库、古籍 文献知识库、远程诊疗、远程教育、远程会议以及中医药 健康管理等。
实地查看,观摩实际演示和操作。
未开展此项工作的扣 1分。已经开展,但据预期目标差距较远的酌情扣分。
28
鼓励使用移动互联网、智能客户端、即时通讯等现代信 息技术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收费、诊疗报 告查询、药品配送等服务,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 方等网络中医医疗服务应用,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未实际开展此项工作的扣 1分;已经开展但尚未具规模的酌情扣分。
附件2
新北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阁建设指标
单位
创建中医阁数量
备注
春江人民医院
魏村卫生院
安家卫生院
新桥卫生院
孟河中医医院
奔牛人民医院
薛家卫生院
罗溪卫生院
西夏墅卫生院
三井人民医院
含民营社区卫生服务站
河海街道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
龙虎塘街道社区
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