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部门动态 > 宣传统战部 > 内容
“因为我选择我的爱——科技镇长团,我也爱我的选择——弘扬中医文化,所以我挂职,我无悔。”仇洪星笑着说道。
仇洪星,中共党员,来自“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南京中医药大学。第十一批和第十二批科技镇长团成员,2018年8月至今挂职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任党委副书记和科技镇长团副团长。
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是“孟河医派”的发源地。清朝中后期以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为代表的孟河医派创造了“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的辉煌,2017年孟河镇成功入选住建部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中医特色小镇)。
两年前,仇洪星成为首位到孟河镇挂职的中医学人才。他的出现,帮助孟河镇开启了一条寻根问道、传承发展中医文化的发展路径。
带“情怀”挂职
为孟河医派发展难题寻方法
“如果我不是学中医的,一年前就回南京了。”去年8月,身为第十一批新北区科技镇长团团员的仇洪星本应期满离任,但他选择留下来,再干一年。理由听上去简单,决定过程却并不“果断”。
2018年仇洪星刚到孟河镇履职,就把重点放在培育中医环境上,从适应、了解、调查环境,到牵线、接洽、项目成型,做了大量前期铺垫工作。一年后,各项工作渐有起色,后续如果没人执行,将是前功尽弃。
对中医文化抱有深厚情结的仇洪星渐渐意识到,不能一走了之,他说:“我上大学期间对孟河医派就有浅显的认识,来到孟河镇后,才真正了解其博大精深。经过一年调研工作,我发现孟河医派名气虽大,但文化的传承发展缺乏合适路径,亟需专业中医人系统科学地整理、归结,深挖文化价值和内涵价值。这也许就是缘分,作为‘岐黄学子’的我来此挂职,就应该有推动孟河医派的传承发展的责任与担当。而且,当地百姓对中医的热爱和骨子里的自豪感也深深触动着我,让我无论如何也挪不动离开孟河的步伐。”几番思量,在困难与责任之间徘徊许久的仇洪星,天平终于倒向了后者。
两年来,仇洪星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决策和推广,怎么做,怎么坚持才好?最后,他受中医“四诊法”启发,切实用到了挂职工作中去。
活用“四诊法”
把脉孟河中医文化推广路径
抱着对传承中医文化的坚定信念,挂职两年来,仇洪星牢固树立“挂实职,干实事”的工作理念,把对接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资源、服务创新实践作为核心使命。紧扣地方发展需求,用好“朋友圈”,借力“大后方”,帮助孟河镇招才引智、招院引所,增强科技供给和人才供给,不断在产才对接、产教融合、校地合作上积极探索,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开展科技和人才工作,传承和发展孟河医派,使之成为服务人民工作的新抓手、区域板块发展的新聚焦、产业结构优化的新增长。
望 诊
中医原意: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
对应方法:积极调研,主动融入,找准孟河中医文化发展桎梏。
2018年8月,仇洪星正式赴孟河镇挂职。刚上任,他便积极调研,主动融入,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群众和部门,他发现,近年来孟河镇虽然始终致力于孟河医派的传承与发展,但却存在中医无名医、中医产业发展缓慢的发展困境。
针对以上问题,仇洪星撰写了《常州市新北区科技镇长团推进中医农业发展改善地方农业生态环境的做法和成效》《孟河书院规划方案》《孟河三院建设可行性报告》和《孟河中医特色小镇建设方案》4篇调查报告,向上级有关部门反应,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另外,在挂职期间,仇洪星牢记科技镇长团使命,根据特色工作申报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各1项。
闻 诊
中医原意:指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呼吸等的声动,还要以鼻闻病人的体味等气味。
对应方法:多方联络,搭建智库桥梁,改善中医培育环境,解决“信中医”问题。
针对孟河医派发展现状,仇洪星多方联络,联系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教授来孟河镇宣讲健康养生保健知识和治未病原理,整理孟河医派学术精神,以促进孟河医派发展。
2018年8月,孟河镇获批“中医特色小镇”,仇洪星迅速跟进,在中医特色小镇和中医一条街建设上从规划、设计、论证等多方面,积极发挥科技镇长团的作用和后方单位资源优势。他联系专家教授为政府出谋划策,做好智库和桥梁纽带作用,就“孟河医派”中医文化与旅游的串联结合发展上贡献重要力量。
此外,仇洪星还积极携手孟河医派传承学会,组织专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汇总、挖掘费、马、巢、丁四大家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古籍,包括临床经验、医案、验方、论著、科研成果等,实现孟河医派四大家的研究和保护科学化、规范化。
挂职期间,仇洪星积极牵线江苏省中医院、南京市中医院等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孟河中医医院、双峰药业等单位开展人才合作对接8次;牵线江苏海昌药业和双峰药业人才合作对接5次,推动孟河中医药种植科普园建设,签订人才合作协议7个。
问 诊
中医原意:问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寒热、汗等各种状况。
对应方法:从弘扬中医、服务群众着手,营造氛围,解决“爱中医”问题
仇洪星结合工作实际,主动参与乡镇各项工作,不断弘扬中医文化,发掘孟河医派文化精髓,使医派文化服务群众,进入寻常百姓家。两年来,多次活动共组织40余名专家教授、近百名名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层群众1500余人次,发放中医药知识读本2000册,省市媒体报道60余次,对孟河医派的溯源传承发展和中医药科学知识的普及,起到了良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2019年,仇洪星邀请包括国医大师邹燕勤等在内的10余名老中医,开展“不忘初心·寻根问道”走进常州孟河镇和中医专家服务科技人才两场大型义诊活动。2019年暑假,联系江苏省红十字会、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农民日报》江苏记者站到常州新北孟河镇开展“农民健康百村工程”活动。
切 诊
中医原意:即脉诊和触诊
对应方法:务实有效、加强合作,规划路径,解决“做中医”问题
2018年和2019年,仇洪星在孟河镇推广中医农业,重点对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双峰中草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一对一”跟踪指导。2019年,双峰中草药科技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0%,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近期,仇洪星牵线搭桥新北区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在传承地方特色中医药文化、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战略合作。
人走茶不凉
做孟河中医发展的强劲外援
挂职两年来,仇洪星以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为方法,履职尽责,牵线搭桥、内引外联、产研联动、科学献策,助力孟河医派的传承和发展,为孟河中医药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注入活力,为常州国家高新区高质发展贡献力量。
“现在,‘孟河医派’的传承发展工作已经被孟河镇政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并在全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一定影响力。我能在这两年里为推动该项事业贡献一份力,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仇洪星说。
如今,孟河镇中医一条街建设已经启动,费、马、巢、丁等几大家名老中医的故居修缮或重建,特色小镇整体规划和建设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孟河传承学会会长顾书华表示:“科技镇长团来了以后,推动我们工作向前,这两年使得孟河医派的影响力有了很大提升。”
“生地熟地茅苍术,青果累累孟荆芥。半夏远志当归时,孟河医派万年青。”今年即将离任的仇洪星用孟河当地中草药为“引”作了一首诗,表达对孟河、对中医的热爱之情。他始终认为,奋斗是一种幸福,而随着自己的离任,这种奋斗依然会延续。与孟河的缘分不会结束,相反,恰恰是开始。
“730多天的全身心投入,分分秒秒都与当地的人、事、物多亲近一分,与孟河当地的党政干部、群众、企业家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情感链接。这份链接已经融入到我的生活、工作,甚至骨髓中。未来,我会时时刻刻心怀孟河,心怀我所热爱的传统中医文化传承发展。”仇洪星坦言,孟河医派的相关工作,只要有需要,他会二话不说冲在前面提供帮助,做孟河医派发展的“强劲外援”。
据了解,下一步,在仇洪星的牵线搭桥下,新北区孟河镇将围绕人才培养、文化传播、成果转化三方面,实施“精诚计划、精业计划、传承计划、传播计划、创新计划和创业计划”六个计划。目前,各项工作正积极洽谈准备中。而仇洪星的这杯“孟河茶”,也将在传统中医文化传承和发扬的热火中,永远飘香,永远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