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区财政工作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打赢三大攻坚战、支持我区高质量发展的六大行动计划,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更加有力服务保障民生,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有效防范财政风险,健全完善财政体制机制,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北区提供坚实保障。
2020年财政工作原则:
——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加强财政部门党的建设。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财政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确保不折不扣落实好区委区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决策部署。
——坚持收入增长与质量改善统筹兼顾。既全面考量我区税源实际和各种政策性因素,认真研判经济运行走势,科学合理确定财政收入预期目标,保持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又要贯彻落实好高质量考核要求,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毫不放松改善收入质量,在区域考核中争先进位。
——坚持支持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并重。更加注重用足用活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推进结构调整,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重构经济增长新动力。同时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底线思维,夯实底线补好短板,切实改革完善民生保障机制,让广大群众更多公平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财政投入与引导社会投入相协调。强化改革创新精神,妥善处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市场决定性作用,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等举措,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完善财政优先投入,金融机构加大支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投融资体制机制。
——坚持强化保障与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并举。要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管好区政府、区属国企、镇(街道)三本账,为全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坚实资金和政策保障,又要更加注重财政运行质量提升,加强制度建设和绩效管理,增强财政政策和支出安排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
——坚持财政改革创新与加强法治财政建设有机结合。要贯彻实施《预算法》等财经法律法规,以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财政各项工作,确保各项财政改革措施于法有据、实施有力;也要把改革创新作为引领和推动财政工作发展的基点,摆在核心位置,推动思想理念、职责体系、制度机制、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
2020年财政工作主要任务:
一、开源节流稳运行
一方面创新机制抓统筹,拓展生财之源。一是持续做大财政收入盘子。拓宽招商引税渠道,优化服务企业方式,努力培植新兴税源。持续完善税收保障机制与协税护税体系建设,健全“网格化”和“大数据”收入组织格局,完善重点税种征管机制,依法依规组织收入。二是全力以赴做好筹资工作。要综合运用向上争取政府债券等资金和政策支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等筹资方式和方法,畅通筹资渠道。三是提升国企盈利能力。鼓励区属企业创新商业运作模式,在做大做强主业的同时积极拓展盈利增长点。突出城市经营理念,聚焦资源、资产、资本、资金“四资”融合,有效盘活资源资产,弥补建设资金缺口。另一方面集约管理促规范,做好节流文章。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兜牢“三保”底线,大力压缩一般性行政支出,压减非必需项目,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政府行政成本、政府投资、专项资金管理,加强支出预算执行管理,严控预算调整和调剂事项。
二、精准施策促发展
一是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努力营造收入组织良好环境,严格依法依规征税收费,确保国家、省、市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真正让企业得实惠。二是支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综合运用各类财政资金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支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是强化财政政策引导。完善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经济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人才创新创业等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提高财政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创新支持方式。加强财政资金与金融工具、产业基金和社会资本的合作,综合运用专项资金、投资基金、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更多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优化结构保民生
一是加强社会事业保障。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各类教育资源优质发展。支持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力度。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夯实底线托好底,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完善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体系,保障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地实施。三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完善财政政策措施,强化财政保障支撑作用,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持长江大保护等重点项目建设。四是健全支持“三农”政策。加大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力度,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试点区建设,支持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五是全力支持精准脱贫。坚决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攻坚战部署,强化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资金保障,落实好各级各类政策措施,加强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六是推动持续提升城市安全水平。坚持支持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四、改革攻坚强机制
一是全面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体系,规范专项资金设立、调整、撤销、执行、绩效和监督管理,积极盘活存量资金,继续实施结余结转分类统筹。加强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强化镇(街道)全口径预算管理,指导区属国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二是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研究出台支付电子化管理暂行办法、电子印章管理办法等系列配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督机制建设。三是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实行绩效评价与预算安排相挂钩的管理制度,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四是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围绕布局结构提优、混改深化提质、公司治理提升、风控能力提高、国资监管提效等改革要求,推动区属国企高质量发展。五是持续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强化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措施,推进政府采购扩面增量,推动政府采购活动更加规范高效透明。六是健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逐步扩大试点部门和报告填列事项范围,完整反映、系统分析政府财务状况、运行成本和财政可持续发展水平。
五、标本兼治防风险
一是加强隐性债务风险监测。充分运用财政部债务监测和省纪委债务综合监管平台,加强对重点板块、重点单位债务运行情况跟踪监测和研究分析,提高债务风险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完成年度债务化解任务。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按照既定的时间、步骤和任务,平稳有序推进化债工作,确保债务风险指标值稳步下降。三是利用政策窗口缓释风险。加快推进隐性债务重组置换和市场化改造,优化债务层次结构、区域结构、项目结构和期限结构。四是严控政府债券风险隐患。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合理安排政府债券结构和投向,科学组织年度债券申报工作。加强偿债资金管理,对政府债券实行限额规模管理,全过程监控专项债券对应的收入来源,确保按时足额还本付息。五是严格规范融资行为。完善地方政府合法举债融资机制。对融资平台公司举债融资行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依法合规支持区属国企市场化融资。推动区属国企主体信用上调,努力降低融资成本。六是全面规范投资项目及资金管理。健全完善管控约束机制,严格遵循量力而行、确保重点、综合平衡原则,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管理,强化政府项目投资控制和绩效评价,扼住债务增长势头。
六、依法监管提效能
一是加快建设法治财政。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持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和制度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巡察、审计、社会等监督。二是精准实施财政监督。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要工作安排、重点项目资金,探索构建大监督格局,打好财政监督“组合拳”,更好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更好保障惠民政策资金落地。三是强化PPP项目管理。扎实做好项目前期识别、论证、入库工作,加强对项目全周期跟踪指导和监督检查,强化财政支出责任监管,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推动项目规范有序实施。四是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严格落实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严控资产配置源头和资产处置出口,管好用好国有资产。强化制度约束,加强区属国有企业主业、对外投资、产权与股权管理。五是加强基础与基层管理。全面完成基层财政标准化建设,提升财政部门工作效能、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
2020年的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和区人大、政协监督支持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努力开创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建设“强富美高”高新区更加出彩的新篇章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