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经济结构重塑、困难挑战不断增多的严峻形势,区科技局在市科技局的关心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不断优化完善创新生态链,按序、有效推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
一、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完成情况
1-5月份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53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1%;组织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200项,其中国家项目立项9项,省级项目105项;入选省“双创计划”市推荐名单双创人才24名、双创团队3个;拟引进落户“龙城英才计划”第十三批项目63个。
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1.科技主动先行,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是全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分组包干全区各镇、街道,高频次深入企业、载体等基层一线走访,对科技型企业、载体、孵化器等复工复产按要求做好审核审批。积极落实好科技部、省科技厅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和惠企政策,做好企业复工复产监测统计。二是科技企业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区内多家医疗设备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用实际行动展示了科技企业的担当和形象。联影医疗、久信医疗、兴和制药、英特赛克等为抗疫一线提供了高端医疗影像设备、数字手术室、专用口罩、呼吸面罩等疫情防控设备和物资,云奥生物成功研发出检测新冠病毒的抗体试剂并实现批量生产,环亚科技为雷神山医院建设洁净系统并获得省科技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科技应急攻关”项目支持。三是科技干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疫情防控期间主动组织和自愿申请相结合,科技局系统志愿者队伍奔赴省道卡口、飞龙社区等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
2.聚焦自创区建设,营造优质创新生态。一是加快推进创新集聚区建设。以常州高铁新城揭牌为契机,加快推进“1+3+X”创新资源集聚区建设。集聚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资源,重点支持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医疗系统等人工智能产品研制及产业化的人工智能科创港正式开园,科美智能包装设备及创盛区域总部项目等5个项目首批签约入驻,与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共建的常州人工智能与仿生机器人研究中心正式揭牌。二是优化完善高质量创新生态。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学习追赶超越标杆地区(苏高新)的决策部署,牵头负责“对标一流、争先进位”创新生态专题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破解制约科技创新开启新局面的瓶颈问题,对标对表苏高新出台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做好调研分析、政策研究,为下一步全面升级我区创新政策体系夯实工作基础。三是着力推进争先进位。联合统计部门,发动各板块做好2019年度火炬统计企业年报、高新区综合年报等系统填报工作,高质量完成国家高新区评价调查问卷、苏南奖补资金申报材料。在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工作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两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3.全力培育高企,壮大创新企业集群。一是狠抓高企培育工作。全面推进高企三年倍增行动,明确年度目标任务,一方面创新运用大数据分析、挂图作战、周末学习研究例会制度等工作方式,另一方面不忘“铁脚板”精神、分片包干走访、问诊企业,加强与各板块的联动协同,把握高企申报时间窗口期,组织企业申报高企490家,力争今年高企申报新突破、大突破。二是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今年以来,共组织实施省科技计划项目86项;申报“科技助力经济2020”国家重点专项38项,其中中节能项目获得推荐(全市5项);组织科技部“百城百园”行动申报并获得推荐;组织推荐22个众创团队、6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十百千”企业的131个项目参加市创新大赛。三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探索企业创新积分制管理体制,成立专班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实施方案。新筹建区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家,组织开展2019年度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评估65家。全面加强与省产研院对接交流,推进紫龙药业等龙头企业与省产研院共建联合创新中心。
4.引育创新资源,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一是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招引建设专班,按时序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工作。梳理“两特三新”“三新经济”重点企业、重点平台、重点院校、区内重点园区资源,建立创新资源招引对象清单、承载空间清单,实施动态更新管理,明确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思路,建立专业招引队伍,重点围绕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华科大研究院等一批项目推进引建,并加快推进国家空天信息研究院、中科院遗传资源研发中心等建设工作。二是创业孵化载体建设。上半年组织申报省级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备案2家,龙琥光电孵化器获国家级认定,嘉壹度青年创新工场获国家级众创空间备案,西夏墅工具、三晶、龙琥、拨云等4家孵化器在省绩效评价中被评为“优秀”(占全市44.4%)。持续开展创业孵化载体分级分类管理,做好2020年创业载体内企业分类工作。三是引育高端人才。充分发动乡镇(街道)和载体平台,做到政策宣传到位、情况摸排到位、申报辅导到位,共51个项目参加市级组织评选,其中24个项目、3个团队被确定入选市级推荐名单。“龙城英才计划”第十三批创业人才项目系统完成申报提交80个,基本符合“龙城英才计划”申报条件的有74个,已完成项目注册落地的有43个,占比53.8%,较2019年上半年第十一批同比增长105%。动员申报2020年度国家高端专家引进计划9人,占全市52.94%(全市17人)。成立科技招引中心,聚焦“两特三新一现代”重点产业、“三新经济”,绘制项目招引地图,并完善项目引进机制,加强双招双引,协同推进。截至目前,在谈有效项目40余个,其中有16个高质量项目申报“龙城英才计划”第十三批,拟落户我区。
5.抓好巡察整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局党组把巡察整改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进一步把牢“总开关”,健全局党组统一领导、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各部门具体落实,全体工作人员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针对反馈的28个具体问题,制定36项整改任务,明确整改内容、整改目标和整改时限,局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主动认领、推进落实,推动整改责任层层传递、压力层层传导。二是坚持党建引领。研究制定《2020年科技局党建工作要点》,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安排。持续深化“科技先锋服务‘三贴近’”党建品牌内涵,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下沉一线,常态化开展“送政策、送服务”进园区、企业活动,不断发挥党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引领作用。三是注重标本兼治。开展巡察整改工作以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7项具体问题完成整改,1项基本完成,围绕强化党的建设、加强作风建设、规范内部管理等方面抓好建章立制,形成制度10项、专题方案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