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经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区委高质量发展“六个走在前列”目标任务,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推动全局在为全区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一、党建引领更有力,增强创业新担当
主题教育深入人心。认真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掀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浪潮,制定经发局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推进机制,聚焦主题主线、强化问题导向,一体推进学习,广泛征求意见,认真调查研究,全面梳理问题,开展即知即改,主题教育有做法、有数据、有案例、有亮点,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调查研究深入细致、检视问题深刻清晰、整改落实贯穿始终,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联动建强组织机构。贯彻全区机构改革部署,全局调整为内设处室9个,事业单位1个,挂地方金融监管局牌子,调出旅游、价格监管职能,新增金融领域监督管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职能,组织架构更加优化,职能职责更加明确。局党支部升级为党总支,下设四个支部,围绕“政企百事通”“大宇工作室”、工信“新企点”“金钥匙”服务联盟四个党建亮点,打造经发局党建“星”计划特色品牌,党建+业务融合推进更加紧密。
作风过硬勇争一流。深入开展“担当作为优环境、攻坚克难促发展”机关作风建设三大行动,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全面从严治党、机构管理、财务报销等制度体系,严格对标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一学习、两整治”专项整治,营造风清气正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先锋支部”创建活动,成功获得省级“青年文明号”、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区级“青年突击队”等先进荣誉。
二、综合改革更深入,不断激发新质效
“十四五”规划开篇布局。全面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形成《新北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从增强发展优势角度确定并完成“19+1”项亟需突破以及事关长远的重大课题,从补强发展短板角度研究提出一批重大工程和有温度的民生项目、一批有力度的重大政策、一批有分量的改革举措。
高质量考核优化完善。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紧扣“两通三清一提升” 原则,编制全区2019年高质量发展成效考核办法,探索形成符合全区实际的高质量评价监测指标体系,融合5大类42项共性指标和27项29个个性指标,设置7类15个考核专项,保障全区指标考核对上衔接不缺位、不错位,对下考核可具化、可视化、可行化。
用地增效深化推进。按照“3+X”评价体系开展“全覆盖式”综合评价,对工业集聚区内20亩以上低效用地企业逐一排查摸底,形成优质企业用地需求用地清单。牵头制定工业企业用地增效实施细则,“一企一策”、挂图作战、项目化推进。制定低效工业用地“市场盘活、开发利用、政府收回、依法处置、达产提效”“五个一批”增效模式,通过纳恩博盘活原洪都地块、东风日产盘活原郑州日产项目等,预计全年新增工业销售收入超82亿元、纳税超6亿元,有效提升工业用地利用含金量。
信用体系雏形显现。编制出台高新区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年度工作要点,统筹构建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机制。重点打造企业信用建设新高地,争创信用管理贯标示范企业省级1家、市级2家;组织开展全区首期企业信用修复培训班,大力发展信用服务市场,累计为173家企业出具信用报告。
三、产业韧性更强劲,加速形成新动能
工业经济质效齐进。1-9月,全区列入市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培育计划的79个企业累计完成产值654亿元,新增产值67.6亿元。全区工业技改投入同比增长4.5%,占工业投入比重达70.2%,占比居全市第一。举办2019年世界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博览会能源互联网论坛,“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天合光能能源互联网展示中心”正式揭牌。工业互联网“365”工程对接企业350家,评定标杆培育类项目16个,应用普及类项目25个,累计下达专项扶持资金近2500万元。哈博精密机械、达实久信参与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招标;维普光电成功揭榜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中车铁马等14家企业获评市级首台套认定。
现代服务业聚焦突破。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654”发展布局,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配套形成服务业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探索三大核心载体切块资金扶持方式,启动常州人工智能科创港一期更新改造项目,天合储能等6家企业获评市级服务型制造企业。1-9月全区实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519.47亿元,同比增长9.6%,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1.6个百分点、高于二产2.7个百分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6%,形成高新区经济增长新动能。
产业创新加快提升。光伏能源互联网、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实体化运作,支持天合光能创建“国字号”新能源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成立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发展基金。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园发展,中简获省军民融合创新平台认定,高新区成功创建省级创投集聚发展示范区,和泰股权等3家企业入选省级创投领军和示范企业,3个团队获省级创业投资优秀团队,数量和规模全市居首。“两特三新”企业提档升级,强力光电获批2019年省战新项目,星宇车灯、合全药业分别获国家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专项扶持。创建市工程研究中心7个,获评市级工业设计中心企业8家。
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着力构建“推”项目、“强”企业、“育”产业服务闭环。汇总3类26个共性问题,形成单项问题工作优化方案,构建“领导小组、职能部门、板块”协调联动机制,集中力量、集成政策、集聚资源,创优服务。1-10月,省重大项目开工6个,开工率75%;49个市重点在库项目开工建设44个,完成投资127.3亿元,已竣工项目9个;新增入库市重点项目21个,目前已开工10个;182个区重点项目开工168个,开工在建率92.3%,完成投资259.4亿元。
四、绿色发展更优先,持续释放新资源
长江大保护系统推进。在三年行动计划明确12项重点任务43项重点工作的基础上,同步编制年度工作要点和推进计划,形成总体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工作要点三级推进体系。成立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长江大保护指挥部正式挂牌运作。编制完成《高新区破解“化工围江”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全力申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第二批国家试点示范。
减煤减化精准治理。严格控制煤炭消费,预计全区非电行业煤炭消费1.4万吨,比2016年19.3万吨削减17.9万吨,超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15.3万吨)。攻坚化工企业关停,严格验收程序和标准,确保“成熟一批、验收一批”,截至目前共关停化工生产企业11家,预计年内可关停化工生产企业16家,全面完成市、区两级目标任务,化工生产企业入园率提升至68%(全省目标为2020年提升至50%)。
绿色制造提标升级。全面落实滨江化工园区“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牵头开展化工生产企业关停并转和化工产业项目准入管理。提升绿色制造体系,推动节能技术应用和节能监管措施,建成节能重点项目12个,完成8家企业能源审计和24家企业节能监察,组织星宇车灯等6家企业申报绿色工厂。
五、资本运作更成熟,金融引育新突破
上市进程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区新增IPO企业1家(中简科技),首发募集资金2.42亿元;报会企业3家(澳弘电子、天合光能、海之杰),报会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二;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累计挂牌数55家,居全市第一,新三板企业新增定向增发募集资金1.57亿元。新增股份制企业25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3.3%。
金融服务多源优化。顺泰租赁发行全国首单户用光伏资产支持证券1.37亿元,龙控集团成功实现省首单文旅行业转债股项目2.5亿元。中小企业融资扶持基金支持企业120家,累计发放贷款9.5亿元。依托金融服务联盟,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联合人民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制定出台《常州市普惠金融(征信)试验镇工作方案》,薛家镇成为全市首个也是唯一试验镇,制定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评价激励办法,设定7大指标引导金融资源加快向企业集聚。
金融风险防控有力。牵头开展全区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镇、街道网格化管理,围绕开展非法金融活动、“套路贷”等非法行动专项整治,排查“7+4”类机构近500家,民间投融资中介机构100余个,组织防范非法金融专题宣传教育活动20余场,累计发放宣传海报6000份,折页5000份,通过联合检查、函询约谈、行政指导、专项排查,营造全区良好金融环境。
六、区域协调更多元,构建融合新体系
接轨上海全面启动。深入开展“全面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课题研究,提出我区全面参与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积极接轨大上海的基本思路、先行示范和举措建议。深化常州高新区与上海黄浦区交流合作,在签订《关于建立区域经济合作关系协议书》基础上,进一步从重大规划、信用体系建设、金融服务等领域加强对接,推进两地开展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
产城融合加速提效。牵头制定2019年改革攻坚任务分解表和市级示范区建设计划,完成“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构建产城大融合新格局”课题,明确23项重点工作59项具体建设任务的年度目标,推动五大示范区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体系完善、基础设施支撑、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产城融合试点示范区建设。
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编制印发《新北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2019年工作要点》,从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等方面,形成22项具体工作66项年度量化目标,进一步推动我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