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街道行政审批局(卫生健康工作部门)、计划生育协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卫健委、中国计生协和省、市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文件精神,推进我区计生特殊家庭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计生特殊家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按照市统一部署,决定于中秋、国庆佳节期间在全区开展计生特殊家庭“关怀关爱专项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行动目标
通过开展“关怀关爱专项行动”,全面做好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便利医疗服务“三个全覆盖”工作,发挥全区“爱心家园”阵地作用,结合节日走访慰问,组织心理健康辅导,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提供多方位扶助,让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感受到更多关爱和温暖;倡导全社会关心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确保计生特殊家庭走访慰问全覆盖,推动形成关怀关爱的良好社会氛围,使特殊家庭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二、主要内容
(一)节日走访慰问。按照《关于开展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等“三个全覆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常新卫健﹝2020﹞79号)要求,各镇(街道)、村(居)落实好重点节日走访慰问要求,以适当方式进行慰问,确保不漏一户,不少一人。当计生特殊家庭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给予必要帮助。
(二)组织心理健康辅导。为全区有需求的新增失独家庭开展上门应急心理援助,对失独人员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并视情况进行心理援助,建立档案跟踪服务;依托“爱心家园”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活动,提供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讲座、心理健康评估、心理辅导、情绪疏解、悲伤抚慰、家庭关系调适等服务。举办计生特殊家庭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班,增强结对帮扶志愿者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开展交流联谊活动。整合利用各种资源,扩大和优化志愿者队伍,动员志愿者、社会组织、计划生育协会会员、计生特殊家庭亲戚朋友等,组织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开展形式多样、有益身心健康的交流联谊活动,如文体兴趣班、集体庆生、集体郊游、节日联欢、爱心公益活动等。
(四)更换特扶对象《扶助证》。为做到精准帮扶,按照市卫健委印制的《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扶助证》的要求,做好对计生伤残死亡家庭由“卡”换“证”工作,确保不漏一人。要认真落实“1+1+N”的联系人模式,确保联系人制度实施到位。
(五)开展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各地要积极协调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把特扶对象纳入重点服务人群,优化签约服务内容,优先满足特扶对象的签约需求,为计生特殊家庭免费签约家庭医生,确保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两节期间,确保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一次,为计生特殊家庭提供疾病预防、慢病防治、安全教育、老人护理等知识。鼓励各地通过组织志愿者、社工或购买第三方服务等形式,为困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提供家政照料等服务。
(六)打造就医绿色通道。各地要协调当地医疗卫生机构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提供优先便利医疗服务,使特扶对象凭《扶助证》在定点医疗机构享受优先优惠。为失能、半失能特扶对象入住医养结合机构提供优先优惠服务。
三、几点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做好中秋、国庆期间“关怀关爱专项行动”,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卫生健康工作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帮扶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我区计生特殊家庭扶助工作的整体部署,整合社会资源,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上下联动,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基层计生协志愿服务组织的积极作用,切实为计生特殊家庭办实事、解难事、送温暖,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注重实效。以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注重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提供精准有效帮扶服务,真情投入,贴心关怀,力戒形式主义,真正做到办实事、解民忧,做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暖心人”。要坚持物质扶助、生活关怀、医疗保障的多元关怀体系,创新帮扶形式,拓宽帮扶内容,建立健全帮扶工作机制。坚持物质帮扶与精神慰藉相结合,以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为重点,在走访慰问中倾听民声、化解民忧、温暖民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着力满足计生特殊家庭的新期盼、新需求,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计生特殊家庭身边。
(三)注重氛围宣传。各地在开展帮扶活动和走访慰问的过程中,既要主动宣传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政策,又要注重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隐私保护。各镇、街道卫生健康工作部门、计生协要加强与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协作,组织暖心活动,开展结对帮扶,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帮扶计生特殊家庭的社会氛围。走访慰问后,各地要及时更新全员人口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做好电子台账和相关资料、照片搜集工作,于2020年10月12日前将活动资料(总结和照片)上报区计生协。
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卫生健康局 常州市新北区计划生育协会
2020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