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本级预算审查监督的规定》和区政府的部署,区审计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审计委员会要求,对区本级2020年度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重点审计了区本级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草案和一级预算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现将有关情况公告如下:
2020年度,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能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支持疫情防控,持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为我区“六稳”“六保”工作提供支持。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基本平稳。
——统筹兼顾,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财政局不断完善协税护税体系,创建协税护税网格化APP,提高税源分析监控能力;同时加大财政统筹力度,加强存量资金清理,持续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改革,督促和指导各执收单位加强非税收入征管。2020年度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2.8亿元,同比增长5.07%,占全市份额21.54%,税收比重85.56%。
——有保有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局坚持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障重点和结构优化的原则,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经费、企业房租减免和消费抵用券资金保障。根据区政府出台的《贯彻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十条措施》等要求,严控行政运行成本,不断优化财政资金配置;同时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全力保障乡村振兴和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2020年度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59亿元,其中82.98%用于民生事业,比上年提高了3.52个百分点。
——深化改革,防范资金债务风险
财政局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2020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不断完善预算分配机制和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同时加大对国有企业融资成本的管控力度,进一步规范平台公司融资行为,在全力化解隐性债务的同时,防止发生违法违规举债行为。
一、2020年度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一)预算收支的基本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财力46.77亿元,上年结转结余5.76亿元,当年调入资金6.08亿元,新增一般债券2.8亿元,再融资债券5.02亿元,收入合计66.4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22亿元,债券还本5.30亿元;当年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47亿元,结转结余5.44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区本级政府性基金财力100.63亿元,上年结余2.06亿元,当年调入资金2.67亿元,债券收入33.31亿元,收入合计138.67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3.77亿元,调出资金3.81亿元,债券还本6.43亿元,支出合计134.01亿元;结余4.66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6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26亿元,调出资金0.34亿元,当年无结余。
(二)审计发现的问题
1.一级预算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区审计局通过大数据审计方式,对60家预算单位的项目绩效管理情况进行了全覆盖审计,审计结果表明,经过连续两年的审计整改,全区各单位部门预算执行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预算执行率较2018和2019年度已有明显提高,当年预算执行率超过50%的项目占比已从84.48%提高到91.05%,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对照《预算法》及其他财政法规,有关部门在组织2020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和财政管理中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是预算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
审计发现,部分单位年初项目预算编制精细化程度不够,当年调整、调剂、结余结转率偏高,2020年度有24家单位51个项目年初预算调整率高于30%。部分单位项目预算执行率依然不高。
二是部分专项债券资金项目进展缓慢。
截至2020年末,新北区2017-2019年度部分专项债券资金项目进展缓慢,影响资金使用效益,涉及18个项目,金额合计6.28亿元。
三是重点支出涉及项目绩效评价覆盖率不高。
2020年重点支出预算中包含八大类部门项目,剔除区级承担专项、债券还本付息等项目后,各部门46个具体项目中10个项目进行了简易评价,7个项目进行了标准或部门整体绩效评价。
2.部门预算管理重点审计情况
一是部分单位资产管理不到位。
审计发现,存在未及时报废处置的固定资产188.53万元,未及时入账的软件资产489.98万元,未及时提货的图书资产16.65万元。
二是部分单位财务管理不到位。
审计发现,存在未及时清退专项基金406.55万元,未及时清理往来款606.24万元,未及时督促缴纳校车保证金等情况。
三、改进和加强财政管理的建议和意见
(一)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绩效水平
细化项目预算内容,加强内部制度建设与执行管理,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执行率。探索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相挂钩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二)加强资产管理,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强化资产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清查国有资产家底,配合财政部门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机制,在单位内部加大资产优化配置,跨部门积极推进共享共用和资产调剂使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三)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金效益水平
优化提升内部管理水平,重视业务人员财务、基建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完善并落实各项内控制度,严格履行程序,充分发挥专项资金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