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商务局紧紧围绕“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目标任务,进一步提高站位,聚焦主业、精准服务、主动作为,稳步推进上半年各项工作。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 项目招引成效显著。截至目前,累计招引优质项目79个,总投资503.3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50个,完成率为71.4%,总投资425.1亿元;服务业项目15个,完成率为50%,总投资74亿元;科技、人才项目14个,完成率为70%,总投资4.2亿元。德国、瑞士等欧洲优质项目12个,完成率为100%,总投资2.8亿美元。招引“1231”项目7个,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新增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7个。
2. 利用外资增速放缓。截至目前,全区实际到账外资完成2.5亿美元(上报数),完成年度计划的27.5%。全区到账外资企业46家,其中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到账外资2.28亿美元,占全区到账外资的91.2%。
3. 对外贸易持续向好。1~5月,全区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28.12亿元,同比增长30.4%,占全市36.6%;累计出口297.96亿元,同比增长27.8%;累计进口130.16亿元,同比增长36.8%。
4. 境外投资稳步发展。1~5月,新增境外投资项目8个,中方协议投资额8449.09万美元。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个,中方协议投资额7760.31万美元;“一带一路”国家项目3个,中方协议出资额4614.89万美元。
5. 社零消费持续复苏。1~5月,全区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亿元,同比增长44.1%。一季度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6亿元,同比增长44.1%。
二、主要工作举措和成效
1. 重特大项目亮点纷呈。一是时序进度快。立足“两特三新一现代”产业定位,瞄准行业龙头和“链主”企业,矢志不渝攻坚重大项目,上半年即完成“1231”重特大项目招引目标。二是投资规模大。星宇车灯汽车电子系统项目总投资50亿元,中简科技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和联影医疗二期项目总投资分别为30亿元,捷佳伟创超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研发平台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三是项目质量高。总投资10亿美元的高端电机电控和智能车联项目,引进全球领先的电动车核心“三电系统”,将领跑长三角新能源汽车行业。总投资30亿元的高端半导体先进封装项目,布局8/12英寸晶圆和CSP封装,将推动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发展。
2. 产业招商增速提质。深化“两特三新”产业链研究,持续推进强链、补链、增链,累计招引“两特三新”产业项目36个,总投资275.66亿元。一是聚焦空白补链。总投资4亿元的乐萌精细金属掩膜版项目,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加速壮大我区OLED产业。二是紧盯薄弱强链。总投资3亿元的步科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项目,专注于自动化控制和工厂智能化解决方案,将极大赋能我区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三是瞄准未来增链。翰森制药投资20亿元在高新区建设生物药物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化生产基地,研发生产数款抗肿瘤生物药和一款免疫调节生物药,将加快我区生命健康产业蝶变升级。
3. 外资项目加速集聚。瞄准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累计招引优质外资项目19个,总投资5.2亿美元。一是重点区域投资集聚。加强德国、瑞士等欧美重点国家攻坚力度,招引德国、瑞士等欧洲优质外资项目12个,总投资2.8亿美元。二是突出产业特色。围绕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招引总投资4500万美元的桑尼尼高端轻量化汽车零部件项目,将引入全球领先的高性能雷达标生产。三是外资企业扎根意愿强。已落户企业再投资项目9个,总投资3亿美元,充分体现了高新区完整的产业配套和优质的招商服务对企业增资扩股的强大引力。蒂森克虏伯高端车用减震器项目等一系列高端制造技术不断积聚,提升我区智能装备制造水平,助力常州市打造国际化制造名城。
4. 经贸活动务实有效。策划举办集中签约、宣传推介、政企交流等各类活动,助力项目招引取得新突破。一是高质量策划集中签约。成功举办“317”、“621”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58个优质项目集中落户。二是高水平搭建交流平台。举办上海经贸活动周、外企迎春会、瑞士企业圆桌会议等政企交流活动,邀请各国或地区驻华机构、重点企业和行业协会代表参加,推动提升对外合作水平。三是高起点宣传推介。举办中日智能制造(常州)产业园、中瑞(常州)国际产业创新园专题推介活动,发布中日、中瑞园区形象片和宣传片,提升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常州国家高新区获批江苏省首批中日韩(江苏)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5. 服务企业积极有为。大力发扬“店小二”精神,坚持主动靠前,“面对面”指导解难题,全力助推企业发展。一是编制重点企业目录。收集整理全区近200家重点外贸、外资、电商等条线企业基本资料,完善细化“一企一篇”,全面摸清家底,持续夯实服务企业基础。二是提升企业“走出去”能力。切实做好企业“走出去”安全服务工作,组织天合光能、维尔利等企业参加“一带一路”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培训等涉外法律风险防范及外贸实务培训。联合海关召开区内新申请AEO认证企业工作座谈会,为11家企业21名业务负责人答疑解惑。三是有力帮扶中小微企业。持续搭建区级中小微企业双平台,为疫情下的中小企业保驾护航,截至5月底,小微企业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已累计开发116家企业,中小企业资信业务平台方面,海外资信报告调取136份。四是创新推进新业态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开拓跨境电商业务,推动9710等四种跨境电商模式在我区全覆盖。永安行、四海商舟等9家企业被认定为2021-2022年度常州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获批企业数量全市第一。
6. 为民办事求真务实。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力办好群众身边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是持续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复制推广玲珑、汇丰、东海等菜场改造经验,优化环境布局,改善设施设备,提高服务品质,启动新龙花苑农贸市场和富都农贸市场改造工作。二是启动加油站“厕所革命”。积极指导加油站进行厕所升级改造和管理提升,中油三井加油站等3加油站获首批“新北区加油站星级卫生间”荣誉。三是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围绕商贸流通领域防疫要求,定期对农贸市场、大型商超、加油站、涉外隔离酒店等重点场所开展防疫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为区内重点农贸市场和企业协调接种疫苗近千剂次。
7. 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全区加油站(点)安全生产“对标帮扶”专题宣讲,邀请中石油常州销售分公司安全生产主任张勇做专题培训;召开“百团进百万企业”安全生产学习宣讲会,观看《生命重于泰山》电视专题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的重要论述。二是细化实施专项整治。制定下发《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商贸服务行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农贸市场禁止使用燃气设施的通知》等文件,在全区开展餐饮燃气安全检查,检查企业160家。三是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联合相关部门并聘请第三方机构对辖区大型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和加油站等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组织检查近50次、企业近百家。联合滨开区现场督导检查新博龙泉酒厂等8家企业,查出安全生产问题共18件,并督促企业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