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区行政审批局将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争创全国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项目为契机,更加牢固地确立营商环境建设的群众导向、问题导向、实干导向,组织党员干部直面企业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以更多务实举措打造“高新事·高兴办”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品牌升级版。
1.强化落实,三大举措推动营商环境考评争先进位。瞄准“省、市营商环境评价第一方阵”目标,紧扣省市评价体系、把握核心内容、优化自身评价体系,常态化开展指标动态监测。一是细化落实工作任务。按照《重点任务清单》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组织各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对照重点任务清单进行细化,拿出责任分解表、推进计划表,确保工作举措具体、责任分解到人、时序进度清晰,汇总形成营商环境目标责任书。二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适时调整“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设置,推动组建优化营商环境暨“放管服”改革领导小组;优化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专班工作机制,建立专班工作暨营商环境评价考核指标完成情况月报制度,紧扣专班方案和项目清单,逐条逐项把握工作进度,一月一汇总、一季一盘点,持续做好动态跟踪问效,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全部落实见效。三是加强薄弱指标攻坚。重点针对在2020年全省33个城区营商环境评价中排位靠后或低于平均分的五个单项指标,包括执行合同、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纳税、政务服务满意度等,进一步明确责任部门职责,加快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加大攻坚力度,逐项进行提升,有效促进我区营商环境总体评价争先进位。
2.健全体系,三级联动实现政务服务全覆盖。围绕“15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加快打造“1+10+N”的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品牌连锁店,为广大企业群众提供“同质同效”的优质服务。一是将区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服务旗舰店。以新政务大厅建设启用为契机,按照全省一流的“城市会客厅、政务综合体”目标,加快完善布局,加快施工进度,注重细节优化,努力建成全市辖市区政务大厅中功能最全、标准最高、服务最优的示范标杆。二是将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建成服务连锁店。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全科+专窗”服务100%覆盖。引入第三方评估,从大厅建设、机制建设、智能化建设、人员队伍建设、群众办事满意度、创新创优等多个维度实施星级化管理。三是将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成服务便利店。进一步推进民生服务类事项的下放和集中,让老百姓更方便地在家门口能办事、办成事。同时,结合村级实际尤其是针对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深化网格+政务服务代办试点,做到办事由网格员全程代办,实现服务由“群众跑”向“我来跑”的转变。
3.畅通经脉,三大改革按下审批效能快进键。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提升审批效率的关键一招,将改革的要求和我区的实际充分结合起来,提高广大企业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一是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以并联审批、改革督查等重点,加快完善工程审改配套制度。持续推行“拿地即开工”试点,下半年再实现5个“拿地即开工”项目,并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推进环评、地灾、压覆矿等区域评估成果的共享和应用,试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与施工许可合并办理,实现更多简单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并审批,探索对经评估的低风险项目免予施工图审查,深入推行以“政企互信+企业诚信”双信制为基础的告知承诺制。二是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面落实国务院、省、市关于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改革要求,探索更多事项和证明材料的告知承诺制运用,创新核查机制,把“VR云勘察”功能引入告知承诺审批的前、后环节,强化审管联动。推广“十大民生小店开心办”特色服务在各镇、街道全面落地,真正实现民生小店就近可办、承诺即办、当场可办。三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企业登记便利化改革,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势,2021年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登记率不低于90%,努力实现新办企业登记0.5个工作日常态化。稳步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制定事项清单和实施方案,有序推动“一业一证”扩面扩项,加快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一业一证”改革领域的率先应用。加快“一照多址”改革,更大力度推广电子证照应用。进一步优化涉企信息互通和商事登记联动机制,提高多部门协税护税工作水平。
4.科技赋能,三大系统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通过积极尝试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持续催生常州国家高新区优化政务服务的新体验、新经验、新成果。一是推进系统整合。以“一网通办”为总门户,重点推进法人侧电子印章、个人侧电子签名应用,梳理可通过信息共享的20个电子数据清单,实现所有部门可网办事项申报材料缩减10%。深化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与民政、残联、档案、医疗等业务再融合,解决系统重复登录、数据多次录入等问题,减轻基层业务负担。深化苏锡常三地高新区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拓宽“长三角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合作范围,升级自助终端“办事指南、自助申报、常用服务、证明打印、进度查询”功能,打造100个事项“跨省通办”场景。二是推进系统迭代。探索升级“VR云勘察”2.0版本,完善事前审批指导、事后业务监管功能,梳理第二批“VR云勘察”事项清单,推广沉浸式全景模板,提升应用率。将“VR云勘察”系统延伸运用至“放管服”改革全领域、全流程、全过程,打造“放管服”VR云系统。三是推进系统应用。深化多部门“秒批秒办”创新联动,丰富网上办场景,年底前累计实现15个以上“秒批秒办”事项上线运行。针对即将到期的许可证照信息,通过系统筛选、数据比对、精准推送,构建信息确认即完成办理的服务模式,争取打造 “无感智办”场景21个。
5.服务直达,三大载体拓宽便企利民新渠道。立足用户思维,把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群众作为第一责任,将“店小二”理念落到实处,切实解决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一是持续开通星期六审批服务直通车。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推动高质量的审批服务直通重点园区、直通重点企业(项目)、直通重点人才、直通商会行业协会、直通基层一线,实现常规服务向延时服务、普惠服务向精准服务、规范服务向创新服务等三个转变。二是深入推进智慧政务零距离。在全省率先探索“智慧政务进商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重点园区、重点楼宇、重点商圈的合作,不断创新“政商合作”“政银合作”新模式,年底前开通商业综合体、专题园区、人才公寓等政务服务“直通车”4列以上,推进智慧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三是定制化提供政策直达服务。深化“政策一键通”服务,根据企业特征和喜好,利用数据汇聚和用户画像技术,构建企业智能导图,分析企业适配条件,主动向企业精准推送。以12345平台专家联络机制为保障,提高政策解读的针对性、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实现政策精准解读,协助用户一键申报,推进各类政策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协同区工商联、人社局,依托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搭建“初创企业训练营”,组织导师、专家为初创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业务指导、风险防范、安全教育等初创企业特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