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区行政审批局以区委第三巡察组巡察为契机,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总抓手,深入对标找差,强化改革攻坚,咬定目标任务全力冲刺,奋力助推全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1.营商环境优化实现再加速。一是组织领导更有力。成立以管委会主任、区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加大对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定专班5大板块15项年度目标,按月细化项目清单,形成月更新、季汇总的工作报送机制。制定《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意见》《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职责任务清单》,为各单位合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明确了目标方向,压实了工作责任。二是品牌打造更出彩。紧紧围绕做优做强做响“高兴事•高兴办”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品牌,制定《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高兴事•高兴办”综合服务品牌2020行动方案》,7月18日成功举办“高兴事•高兴办”品牌发布会,创新提出营商环境联盟建设概念,推出“秒批”“民生小店开心办”等十大亮点行动,受到各级各类媒体高度关注和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三是疫情应对更高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力推行“云办公+预约办件”工作模式,引导企业和办事群众非急缓办、急事网办、紧急约办,在减少人员聚集、防止疫情交叉感染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障审批不断档、服务高质量,累计通过电子邮件进行预约预审办件1337件次。区政务服务大厅提前研判并制定疫情防控预案,购置测温设备,落实防护和消杀措施,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及时调整并对外发布大厅服务公告,加强出入人员的引导和管控,确保大厅服务平稳、有序和安全,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四是考核迎评更扎实。主动对接市发改部门,第一时间将《2019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发送给各指标牵头部门学习,分析部分指标失分情况。召开营商环境迎评会,制定《新北区营商环境试评价指标任务分解表》《营商环境评价联络表》,全程跟进、着重推动各指标牵头部门明确目标任务、积极向上沟通、排查相关指标扣分点,确保营商环境评价工作稳中求进。
2.重大改革持续取得新突破。一是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印发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二十条具体措施,首批推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办学许可等16项告知承诺事项,企业只需提交申请材料和《告知承诺书》,就可当场领取相关证照,有力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问题,自改革实施以来,已有550余家市场主体受益。该项改革试点在全市实现三个“率先”,即:率先实现清单管理,率先应用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率先集中发布惠企政策。二是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对工改系统80个事项完成认领工作,制定新北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配套制度分工方案,拟定第一批9个工改配套制度(初稿)。推进区域评估工作,目前压覆矿区域评估已完成,2020年共104个建设单位或项目运用该成果。在全市率先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有效推行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证合一、联合踏勘、联合审图、联合验收等“三合三联模式”,加快推进水、电、气、公积金入驻,打造项目从立项备案到竣工验收的“全链条”闭合审批服务。1-11月,全区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办理平均用时为8.87个日(含中介机构用时),较去年同期缩减31.13%,其中最优用时为6.0个工作日。2020年全区191个可实施重大项目中,184个项目顺利开工,开工率达96.3%。三是深入实施商事制度改革。紧扣“1.5个工作日常态化、0.5个工作日最优化”工作目标,7月初设立企业开办专区,涵盖“综合导服、无偿代办、受理审核、核准审批、自助服务”等五大功能,1-11月累计完成全流程企业开办6090家,办件量位于全市首位;平均办结时长从7月的1.53工作日,压减至11月的0.72个,平均用时缩减了53%,提速幅度位于全市第二;累计打造0.5个工作日最优案例1436个,是去年同期的15倍。全面全域推广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今年1-11月份全区累计办理全程电子化登记14496户,其中公司5767户,占新设公司法人的90.14%。
3.政务服务质效实现大提升。一是在全省率先推出“秒批秒办”服务。累计构建“秒批”事项9个,截至11月底,累计办件580余件,全面实现申请材料零申报、办事群众零跑腿、工作人员零审核、全自动线上办理。同时,着力打通各部门信息壁垒,构建“不见面审批(服务)”场景119个,全区“不见面审批”办件量达5万余件,EMS邮寄量为1.7万余件。二是在全省率先实现“一件事”全流程网上办。以“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为目标,累计构建“落户一件事”“我厂房要开门”等不同场景60个,真正实现“一次申请、一张表单、在线征询、并联审批、电子缴费、一次出证”全流程办理。三是在全市率先推出服务大厅专区式集成服务全覆盖。以“进一门”为基础,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大厅区域功能,开辟企业开办、项目建设、不动产业务等服务专区8个,完善指引标识,全面实施“综合一窗”“部门一窗”“专项一窗”和“特色专窗”,实现综合导服、自助申报、一窗办理、项目洽谈、群众等候等多功能于一体。同时,严格落实政务大厅晨会制度,有效提升全体窗口工作人员精神面貌。四是优化“政策一键通”功能。聚焦群众与企业需求,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将咨询建议模块与市级12345平台对接,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并归类至常见问题库,形成双向互动机制。截止11月底,政策一键通已收集归类各级涉民涉企的文件384个,整理归类申报各级平台22个。五是高效运行12345服务热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第一时间与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建立联动处理机制,编发12345疫情周报,对复工复产、返常出入人员、疑似疫情人员举报等问题进行及时跟进,确保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今年1-11月共受理诉求件25918件,按时办结率99.98%,答复完整率100%,群众满意率达98.11%。同时,有效处理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交办件、国家政务服务网交办件,满意率98.58%。
4.基层政务体系建设驶入快车道。一是稳步推进事项赋权。以基层整合审批服务力量、成立行政审批局为契机,围绕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目标,为I类、Ⅱ类镇(街道)分别赋权137项、119项;为孟河镇赋予第二批事权11项,累计赋权146项。召开基层行政审批局专业化培训会(第一期),组织相关举办业务骨干针对12项事项进行专题培训。围绕下放的42项行政许可类事项,编制《审批实务100问》和《赋权事项审批工作指引》,确保基层审批工作人员快速、全面掌握各类审批知识。二是加强基层政务体系规范化建设。召开全区“审批服务一窗口”暨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推进会,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重点将孟河镇、罗溪镇、奔牛镇作为挂牌试点乡镇,联合上门到各镇(街道)督办进度。制定《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镇(街道)政务服务规范指引手册(2020版)》,为各镇(街道)品牌形象、阵地建设等提供统一的VI设计样板。推进基层服务大厅规范化管理,指导制定工作人员服务规范、窗口物品摆放规范、大厅考核实施办法等,推进服务大厅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三是强化基层“一门”“一窗”改革。推动各镇(街道)将人社、民政等镇属部门事项集中到为民服务中心,整合低频事项,将审批事项较少的部门、办理频率不高的事项纳入综合窗口。鼓励各镇(街道)将交警、公安等垂直部门以及公积金、水电气等纳入为民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