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部门动态 > 教育局 > 内容
为进一步推进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提升全体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用爱助燃智慧的火花。2022年2月21日下午,春江幼儿园开展了三类资源开发建设汇报活动。
篇章一:精彩分享
教师是每个课程故事的点灯人,在莹莹微光中点亮属于孩子们的故事,在火光跳跃中聚焦每一束光芒,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照亮孩子也照亮自己。本次课程汇报活动由王敏威老师主持,汇报人和汇报内容分别是:周嘉蕾《开业大吉》、潘嘉雯《一纹一理一世界》、赵振莹《菜园里的小水渠》。老师们从课程缘起,思维导图,实施过程,课程反思等方面,采用PPT与解说相结合的方式为大家呈现了内容生动,各放异彩的班本课程。
(一)《开业大吉》——大六班角色区“比心文具店”的开店史
快上小学的大班幼儿对小学生的文具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大六班历时半月的“比心文具店”开张啦!孩子们为了开张文具店可做了不少准备,在老师的引导、爸爸妈妈的帮助和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孩子分成各个小组共同解决开张遇到的各种问题。问题一:装修小分队怎么装修文具店呢?在讨论的过程中,孩子逛超市、逛零售店,慢慢梳理出了装修经验:柜子的摆放;宣传海报的制作;店面的装饰。问题二:进货小分队怎么办呢——怎么进货?进些什么?孩子自己制定进货单,制定货品价格。问题三:没钱怎么办?以奖励制为基础进行货币转换,利用大拇指兑换钱的机制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
(二)一“纹”一“理”一世界——亲自然理念下的课程资源建设案例
虞永平教授说:孩子们是“自然之子”,大自然中好多细腻的秘密都是为孩子准备的。孩子天性决定了他们对大自然充满好奇,有探索和发现自然的愿望,有亲近自然的倾向。秋天到了,大自然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带着这种好奇,大一班的孩子们来到户外,观察、探索着秋天幼儿园里的变化。地上的落叶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重点。借由树叶引发的话题,一个从没有接触过的名词“纹理”引起了孩子们探索的热情。大自然总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它的奇妙及变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而孩子也是天生的捕捉这些奇妙、体验细致变幻的高手。当放松全部的感官去拥抱大自然时,大1班的孩子们发现了大自然的纹理,走进了纹理的世界。通过这次纹理的微课程活动,孩子们学会了耐心观察生活,无论是在大自然还是生活中都深入感受到不同纹理的点、线、面的不同美感特征,并尝试进行多种形式的艺术创造,联系生活了解到纹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菜园里的小水渠
大四班植物园中,孩子们对于用怎么样的方法给菜园浇水非常执着,于是《菜园里的小水渠》课程如火如荼开展了起来,孩子们从对小菜园浇水入手,从水渠大调查——设计“水渠”——我们来“行动”三个活动探秘水渠。幼儿用照片、表征、绘画等形式记录下寻找到的水渠,了解水渠的构造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幼儿给幼儿园的菜园设计水渠!幼儿实地考察了解菜园周边的环境,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设计“水渠”。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成功打造出“水渠”,幼儿在区域里玩起了“水渠”游戏,孩子通过试水实验、水灰比实验成功制作水渠。
篇章二:互动交流
课程故事汇报交流后,老师们针对如何有效进行资源开发这个问题各抒己见。就本次资源开发的经验老师说了说自己的收获与建议。老师们认为这三个课程故事都是追随幼儿经验,从身边的资源入手,关注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借助多种方法追随幼儿。潘老师的纹理资源让丁涵老师受益匪浅,李倩云老师也表示我们要尊重孩子,生成活动要从孩子兴趣出发,从孩子的生活出发。周嘉蕾老师表示在游戏的设想—准备—开始中,幼儿始终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而老师在这其中起到的是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在站位靠后的过程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增强,通过问题的引导,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结合调查取证的方式,从被动知道向主动知道靠拢,形成深度学习的雏形。潘嘉雯老师认为我们的课程实施并不仅仅是着眼于教会儿童什么,而是让孩子在亲历生活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学习的方式,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形成自己的学习品质。只要孩子们的兴趣还在,我们的“纹理”探索之路就会一直继续下去。
通过本次课程故事分享,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课程的建构方向,也对自己未来的教育蓝图有了更明确的内心预设,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用专业的力量把握教育契机,用温暖的互动关注幼儿,让幼儿浸润在如水文化中灵动生长,让课程的生发源自生活经验又回归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