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专题 > 锚定“三区”新定位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内容
常州滨江经开区拥有25.8公里长江岸线资源。长江上首座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一级公路“三位一体”常泰长江大桥的建设,以及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滨江新城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常州滨江经开区大力推进产业、城市、人才融合发展战略,不断创新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模式,探索并形成了“4+”开发模式,全面打造创智新高地、城市新中心、滨江宜居城。目前已建成环保产业园、滨江国际企业港、滨江智能装备企业港等项目,在建有滨江创智企业港、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科创港等多个项目,载体面积超60万平方米。
“房东+股东”模式:滨江集团不仅聚焦工业地产,建设产业载体,引进高端制造业与创新产业,在通过优质的产业招商、一流的园区服务当好“房东”的同时,还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为区内企业提供各项增值服务。其中通过滨创一号基金,实现对区内汉森机械、宸光新材料等企业的投资,形成“房东+股东”的深度发展模式。
“定制+弹性出让”模式:滨江集团在园区开发过程中实行前置招商,对意向入驻企业进行个性化定制,既保持园区的统一性,又保证了企业的定制需求。今年在滨江创智企业港和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科创港项目,为翰昂、天宜上佳等企业进行厂房定制。滨江集团在园区规划建设前期就考虑到厂房产权分割问题,后续可根据企业需求弹性出让。
“盘活存量+混合开发”模式:滨江经开区是由原新北工业园发展而来,存在不少的低效用地企业。滨江集团积极承担区内存量用地盘活任务,与多家低效用地企业进行对接洽谈,对未开发用地、低效用地进行重新规划,开发标准厂房园区;同时在开发模式上,采取整体收购开发、与原企业合作开发、引入外部资本合作开发等多措并举方式灵活操作。在新园区规划设计时,创新设计“类首层”的多层厂房,既满足企业生产中荷载、运输、吊装等高规模需求,又实现集约化用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产业园+人才公寓”模式:滨江集团在做好产业园区开发的同时,做企业成长发展的“陪伴者、好帮手”,不仅解决企业生产载体的“优产”问题,还考虑解决企业员工的“优居”问题,先后为企业提供了1254套员工公寓,另外正在建设210套配置六恒系统的国际人才公寓,助力园区企业发展,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目前,滨江经开区已成功创建“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成功获批全国绿色化工园区(创建单位)、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单位),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滨江新材料产业园连续四年入选“中国化工园区30强”,位列1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