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全面落实市委“532”发展战略和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的深化之年。区商务局将围绕高新区“创智新高地、城市新中心、滨江宜居城”发展定位,聚焦打造产业高地、推动内外循环,拓展发展空间、挖掘消费潜力、筑牢安全底线五个方面,确保重大项目攻坚取得新成效、开放型经济水平迈上新台阶、国际合作园区发展呈现新面貌、服务民生能力得到新提升,助力常州高新区建设成为价值高端、集聚高效、特色鲜明的长三角产业中轴示范区。
(一)抓招商、增外资,打造产业新高地
大力开展集群招商,努力形成“引进一家、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聚集效应,促进高端优质项目进一步集聚,加速打造产业集群。一是面向重点地区招引优质民企。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积极吸引上海、杭州、苏州等地优质企业来区设立总部。统筹推进以深圳为主阵地、辐射珠三角地区的驻点招商,紧盯国内外500强、行业50强企业、细分行业隐形冠军,全力突破一批带动性强、集聚效应突出的制造业龙头项目。二是发挥产业优势集聚优质外资。优化境外招商资源配置,建强驻点招商队伍,瞄准以德国为主的欧洲国家的高端制造业,精准招引,强链补链,积极打造外资集聚“强磁场”。三是全力挖掘本地企业资源。进一步发挥“店小二”精神,创新服务举措,充分挖掘区内潜力企业,引导企业加大投资,扩大生产,促进优质企业进一步集聚。四是精准发力推介“高新形象”。积极宣传高新环境、高新机遇、高新愿景,深入挖掘项目信息,当好高新“形象大使”“招商大使”“服务大使”。五是完善机制形成最强合力。探索建立全区招商引资共享机制,推进信息共享、促进资源整合。筹推进板块与部门合作招商模式,优化考核机制,提升招商引资考核占比,凝聚起攻坚突破最强合力。
(二)稳外贸、促转型,推动内外双循环
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点围绕惠企政策落实、外贸新业态发展、新兴市场拓展等方面,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一是提升服务保障力,多层次稳主体。健全重点企业服务机制,对出口龙头骨干企业和新兴出口企业,定期联系帮扶,召开政企恳谈会等交流会,助力破解企业出口堵点、难点,把牢外贸基本盘。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充分利用省、市、区三级出口信保政策,实现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信用保险全覆盖。落实重点企业挂钩联系制度和动态跟踪制度,加强运行监测,指导企业积极应对经贸摩擦,力保外贸进出口稳步增长。二是培育竞争新优势,发展外贸新业态。鼓励企业加强创新,形成以技术、品牌、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提升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发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平台优势,推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发展海外仓,加快贸易数字化发展,赋能中小微外贸企业发展。三是积极开拓新市场,打通内外双循环。优化国际市场布局,组织企业参加线上线下展会,引导企业开拓东盟、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发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带动作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出口。鼓励出口企业融入内循环,组织区内企业合作对接,鼓励外贸企业利用网上销售、直播带货、场景体验等新模式拓展国内销售渠道。
(三)建平台、优机制,拓展发展新空间
扎实推进自贸区联创区、国际合作园区以及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一是深化自贸区联创区建设。深化落实复制经验、申请下放权限、自主创新、产业发展等主要任务,依托综保区和中瑞国际产业创新园的资源禀赋优势,开展差异化特色化改革实践,以区块带动产业,从而推动区域发展,扩大联动创新区建设成果的溢出效应。二是推进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加快中瑞园区载体建设,力争二期3栋多层厂房建成竣工,现代化共享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推动中瑞创新园宣传节点方案落地实施。启动中日韩园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工作,建造富有日本精密制造产业特色的小面积载体,以及具有日系风格的配套功能设施。三是加快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建设,以产业集聚带动保税物流服务业发展,逐步推动外贸业务回流。加快培育进口商品交易中心,进一步提升已有省、市级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品牌影响力。
(四)办实事、惠民生,挖掘消费新潜力
坚持为民务实的服务宗旨,服务保障基本民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一是提升社零消费总额“贡献度”。多措并举,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消费促进活动,提高消费资源配置和创新引领能力,提升国际化水平,蓄积消费厚积薄发之力。二是持续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用好政策激励,引导全区农贸市场开展升级改造并规范经营管理,重点推进翡丽都会、龙湖南、嘉宏星光城等5家农贸市场。三是强化商务领域综合监管工作。做好单用途预付卡的行业管理;强化行业安全监督管理,通过聘请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等方式做好安全生产的日常检查工作,继续牵头做好全区商贸服务行业危化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四是持续推进加油站厕所改造升级。总结“标杆加油站”厕所改造升级经验,推进加油站“厕所革命”向标准化和精细化方向延伸,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
(五)抗疫情、抓安全,夯实发展基本盘
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履职尽责,慎终如始,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切实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一是持续做好重点领域疫情防控。围绕农贸市场及大型超市等人流密集场所,以及常州机场、常州港等“外防输入”重点部位,加强防疫措施检查,指导做好重点人员和入境人员管控等工作。二是守住安全生产底线防线。深化重点场所消防安全整治,常态化开展加油站和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检查、督查,指导做好餐饮行业燃气使用安全自查工作,加大安全培训力度、密度,不断提升行业安全管理能力水平。三是推进滨开区安全生产专项工作。定期对滨开区内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督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针对发现问题,及时督促企业落实整改,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