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专题 > 品“魏” > 魏村生态农产品 > 内容
《论语·乡党第十》有云,不时不食。江南的美景宜人,饮食风貌也透着“精致”,凝结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智慧。时值暮春初夏,清风、雨水、阳光,一切都刚刚好,这个时节的美食也是格外诱人,在长江边上,就上演着当地百姓追赶时令美食的故事,这个美食看上去平平无奇,却是百姓餐桌上的“奢侈品”,更是外地食客争相品尝的鲜美菜肴,它就是:茭笋。
茭白作为江南特有的水生蔬菜,被誉为“水中参”,在中国千年饮食文化史中与莼菜、鲈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菜”,而在常州北部的长江边上,还生长着一位茭白的“亲戚”——“野茭白”,别称水笋,茭白笋,南方地区叫做茭笋。它与茭白长相类似,但论鲜度、口感度,比茭白老大哥还要高几个档次,每年大约4-6月上市,引得无数外地食客不惜驱车赴此一尝其鲜。
当下正是茭笋生长季,菜市场随处可见其身影。“采了五六十斤,也就剥个十几斤,不少外地人还专门赶过来买着吃。”卖菜的王阿姨笑着说道。
可是这样美味的茭笋,采摘起来却非常不容易。它们一般生长在长江浅滩,除了路途遥远,更痛苦的是泥泞难走。坑坑洼洼的小道,越往江边,地面越糊,脚踩下去拔出来的难度就越高,只有靠踩踏小道边上的芦苇才能勉强前行。且茭笋叶边有锯齿,拔的容易割伤手,可食用的笋心都在根部。“要挑选笋身粗且嫩的,一根一根拔,一直寻到根部剥开,才能看见白白嫩嫩的笋心。”
采茭笋别的不说,生命安全最重要。“茭笋毕竟生在长江滩涂上,只有退潮了才能采,所以涨、退潮的规律一定要懂,算错时间被江水围困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当地百姓说。
每个魏村人都有关于茭笋的独家味觉记忆,这是此方水土中,百姓们关于地方食材的家族传承,在时代延续下,最终汇聚成一种情感——家的味道。过去人们经常采茭笋剥了直接吃,这是天然的零食。如今餐桌上,茭笋炒蛋是最平常的做法,家家都会,吃起来外韧内柔,脆爽飘香。除了拿来炒鸡蛋,茭笋的食材搭配、烹饪方式多式多样。离开了家庭厨房,地方酒店餐馆更是不懈翻新,像近几年大受欢迎的茭笋炒虾、红汤茭笋、河豚茭笋等都是比较成功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