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西夏墅镇农村工作局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为前提,推进质量兴农
一是紧盯种植任务。为切实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守好自身“粮袋子”,组织镇村干部、利用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地毯式排查,找准原因,分类施策,引导村民合理调整种植计划,多种粮、种好粮,推进土地高效利用,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2022年水稻种植面积为8000余亩,其中新增水稻种植面积900余亩。二是紧盯科技增产。协同省农科院,在园区推广绿色生态种植、先进农业机械应用、良种繁育等技术128个,运用“高标准农田+科技推广”的运作模式,主导产业良种率达100%。三是紧盯质量保障。一方面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针对水产养殖、农业机械、水利工程等方面进行会议部署、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在安全专项检查中发现的10余处安全隐患,已全部整改到位。另一方面进一步压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完成产地检疫生猪12000余头,生猪尿样“瘦肉精”检测300余份;完成区级蔬菜农残速测3000余个,合格率100%;800个纳入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的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开具合格证90余万张,提升农产品生产主体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以务实举措为保障,紧抓“六稳六保”
一是抓好动物防疫及无害化处理。全年防疫牲畜口蹄疫、生猪高致病蓝耳病、猪瘟48000余头次,小反刍兽疫、羊五号病300余次,禽流感、鸡新城疫360000羽,犬1000余只,消毒31万余平方米,无害化处理病死猪1300余头,无害化处理河道漂浮、路边乱抛死猪1头。二是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在从严从细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的同时,新增各类潜水泵、汽油泵等10余台,针对去年发生的香山欣园小区车库及路面积水问题,对小区地下车库、排水管道、物资储备、水泵养护等进行重点检查,召集建设局等相关部门对排水管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对排口进行重新规划,消除防汛隐患;针对阿里山路、微山湖路工具大厦、园区段这些由于地势较低、排水管道老化等造成的易淹易涝区域,进行了下水道垃圾清理及下水道的疏通工作,并备用两台汽油水泵,在短时间内积水过深的情况下进行排水,同时对集镇、园区企业进行再告知,要求企业做好汛期的自救工作。三是持续做好农机农灌工作。及时做好报修工作,确保各电灌站正常使用。对水费收缴编制合理方案,对各项经费支出严格把控,建立健全各项考核制度,积极推进节水型灌区建设,对照《江苏省节水型灌区评价标准(试行)》,北站灌区被评为“常州市节水型灌区”。对全镇28台小型拖拉机,23台大中型拖拉机和收割机进行年检年审工作,均检验合格。
三、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为支撑,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水利工程建设。1.村庄沟塘清淤工程:涉及8个行政村(社区)38座沟塘,3.8万方土方,已经全部完成。2.冬春水利修复工程:主要涉及梅林、东南、水塔口等7个行政村(社区),包含排水工程、灌溉渠工程、护堤止塌工程等10项,已在汛前全部完成并投入运行。3.生态河道整治:2022年我镇东风河纳入省级生态河道整治工程,于8月正式开工,预计11月完工,12月完成上级验收。4.小微水体整治:涉及47条小微水体,于9月正式开工,预计11月完成整治。5.农村污水管网建设:根据2022-2024三年目标任务,我镇将在2023年前完成54个自然村的污水管网全覆盖。目前正积极配合新美水务以及中车集团,预计今年完成30个自然村的污水管网建设,目前已完成25个。6.园区农田水利项目:涉及河道11条,总长约20.52km,新建生态护岸河道长约7.731km,涵洞约2.13km,水环境提升工程18处,巡河道路铺装约13.36km,争取上级资金约1.3亿元,我局积极配合协助建设单位进行附着物处理、农灌等方面的矛盾调处,确保工程顺利推进,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85%,预计年内基本完工。二是省级示范园建设。1.示范园项目稳步推进:根据总体方案,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三大类项目,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奖补资金为引导,5月份完成了二期农机仓库、育秧中心、稻米烘干中心等8个建设项目的施工与镇级验收工作;10月完成了三期现代智慧水稻园供电建设、现代智慧水稻园高标准秧田建设、现代农业展示园展示中心等8个项目并通过验收,所有项目计划12月底完成审计结算工作。2.对标争先拓宽发展道路:对标海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针对产业品牌化、农旅融合等方面的不足,修编园区发展规划。建设以兴华牧业与维尔利为中心的生态循环样板区,加大对无人农场与未来农场的示范基地的建设。6月,江苏省新北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荣获“省级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常州市兴华牧业有限公司荣获“省级畜禽养殖全程机械化标杆基地”。10月,完成示范园认定工作的相关材料并上报省农业农村厅,力争通过复核,以优异成绩获得省级示范园的认定授牌。
四、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一是深化农村长效管理工作。通过加强宣传引导,调动群众积极性;充分利用管理平台及手机小程序对每季度完成全覆盖考核,考核完成情况将纳入季度考核,促进村庄长效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建立“回头看”机制,对于问题整改、推进效果开展复查,既揪住老问题,又严查新问题,目前三个季度平均得分为92.91,列全区第三。二是深化美丽乡村和居民集聚点建设。积极探索农村住房改造试点工作,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形成“一村一品”,推进东南李家村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梅林、东南、水塔口居民集聚点建设。东南李家村美丽乡村建设8个标段2月全面开工,11月初完成;稻田民宿项目占地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99平方米,目前已完成酒店基础,土建部份预计年内完工。梅林村居民集聚点一期共规划现代化宜居农房96套,通过前期宣传发动、政策解读,经过审核,96户符合标准的农户已缴纳保证金,签订承诺书,上级指标文件已下达,施工队伍已经进场;水塔口村村庄规划正有序推进;东南村的规划正在上报审批阶段。
五、以农村改革为有效手段,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一是推进村(社区)“三资三化”专项提升。一方面通过清产核资工作,摸清了村集体家底,截至2022年三季度,全镇农村集体总资产为50306.79万元,负债为28657.45万元,所有者权益21649.6万元,为下一步村集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2022年已完成产权交易96笔,交易总金额290万元,32笔正在流程中,预计成交总额151万元。二是开展宅基地规范管理工作。对涉及的9个村(社区)进行宣传培训80余次,预计进行宅基地保障资格权认定的村民小组282个,截至目前,全镇已经完成254组,初认定户数8542户,人数29155人,宅基地保障资格权认定工作进度到达90%,预计11月份完成全部工作。农户新建、翻建工作有序推进中,浦河社区发起宅基地新建、翻建申请2件,均已通过预审。三是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根据各村(社区)实际情况,努力挖掘区域内可发展的经济潜力股,盘活用好农村资源要素,不断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引导协助观庄、梅林、浦西、浦河等村(社区)通过整合闲置资源建设标准厂房以及物业项目,强造血功能。浦河社区通过企业摸排、协商谈判,已成功引进一家企业;观庄村通过前期商谈走访正在进行方案调整;梅林村、浦西村正在进行方案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