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部门动态 > 教育局 > 内容
7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年少年班录取名单公示,全国共招录了45名少年英才。来自常州市第一中学的15岁少年夏梓童名列其中。
据悉,今年,江苏共有6名少年进入中科大少年班,夏梓童是常州的唯一一个。该生三井实验小学读到四年级,直升新北实验中学,后考入一中实验班。当时也是我区一个改革试验,新区历史上首例,全市也数十年一遇。
夏梓童高考成绩为649分,高出特殊类型省控线137分(物理类)。在通过中科大少年班的层层选拔后,15岁少年圆梦今夏:“四年级时定下的目标终于实现了,很开心!”
目前,常州正通过“我们爱科学”课程、“强基计划后备人才”培养、跨学科融合教育、推动高中人才培养和高校人才选拔之间形成有效衔接等举措,探索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引导更多学生树立对高深学问的志趣。
谈选拔:经历3轮考核,复试难度最大
中科大的少年班始于1978年。当年,在著名科学家李政道的大力倡导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破格选拔了一批成绩优异的少年,创建了少年班。
现在的少年班有两种招生方式:一、少年班;二、少年班“创新试点班”,简称“少创班”,主要面向高二及以下年段招生,被录取后,即可直接进入中科大就读本科。不过,两者略有不同,少年班对年龄的要求更严格,适合年龄更小、综合成绩出色的学生;少创班年龄要求放宽一年,且更青睐竞赛生。
据介绍,少年班的选拔分初试、高考、复试(含笔试、面试)3个环节,进入复试的学生,已是经过前两轮筛选出来的顶尖学生,录取率约三分之一。
7月11—12日,夏梓童在家长的陪同前往中科大参加少年班的复试。“复试笔试考数学、物理两门,难度很大。”小夏回忆,中科大会选取大学阶段一些中学时能听懂、但没有接触过的知识进行现场教学一个小时,然后马上分发试卷进行考试。面试采用有组织无领导小组的形式,现场有7个考官,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终,小夏凭借出色的表现,被少年班录取。
谈学习:小学、初中自学为主,高中个性化培养
夏梓童小学四年级时,跟着妈妈去中科大游学,彼时就定下“15岁考进少年班”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因具备超强的专注力和学习力,他接连跳级,实现了儿时夙愿。夏妈妈说,从小学到高中,特别感激学校的信任、包容和支持,让小夏走了另一条求学路。
根据夏妈妈的介绍,小夏从小就对认字、数字敏感,3岁就能自主阅读科普类书籍,爱玩数字游戏。在三井实验小学入学一个多月后,他发现课堂上的内容自己早已掌握,主动提出回家自学。学校在经过测试后同意了申请。在家自学效果斐然,他在四年级时通过考核,跳级进入新北实验中学,3年后通过自主招生选拔进入市一中。此时,在家自学了7年的小夏,已将高中知识全部学完。于是,本该是高一学生的他,坐进了高三教室里,全力以赴备战中科大少年班。
市一中校长殷群表示,小夏不仅要在课外根据大学水准不断提高数学、物理能力,还要应对6门高考学科的综合复习。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此前自学为主的他建立起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助力他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语文老师反复对我的作文提出修改意见,数学老师充分信任我,给予我一定的空间,帮我在自主学习和校内复习间做出平衡,化学老师给我列的学习计划表上对重难点做了详细标注……”小夏说,进入一中后,从校领导、班主任到任课老师,都给予他大的鼓励,帮他提振信心、找到方法,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殷校长那句‘你一定会爆发,相信你自己’,我一直铭记于心。”
谈规划:想在最爱的数学领域深耕
生活中的夏梓童是个阳光少年,喜欢下围棋、玩魔方、踢足球、打乒乓。因年龄小,他在班上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夏宝贝”。班主任朱胜楠眼里的“夏宝贝”,思维活跃、乐于分享、热爱集体、善于规划,勤思考、爱钻研。
课上,数学老师讲到某个难点,他会在第二天拿来一张纸,密密麻麻写满了他的思考过程;他经常主动为同学们讲题,还总是努力找到最优方法讲解;他合理安排好自主课程和校内课程的学习,每次考试后,都主动找老师寻求学习建议;他虽面临高考和少年班选拔双重压力,但仍抽时间参加班级所有活动,从运动会到社会实践,一样没落下。
夏梓童说,9年的求学生涯,如今能进入中科大少年班深造,内心有很多感谢,感谢老师的鼓励,感谢家人的支持,还要感谢不懈努力的自己。对于暑假,他也有着细致的规划:自学大学数学,以便可以快速切换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转变。未来,他想在最爱的数学领域里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