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部门动态 > 教育局 > 内容
为更好贯彻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精神,提高教师对幼儿自发性游戏行为的观察解读能力,2023年11月1日,自主游戏组成员在黄思鸿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自发游戏个案追踪案例研讨,通过个案追踪,探讨自发性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及其支持策略,尝试基于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现场疑问”开展一对一互动倾听。
一、自由畅谈,共话感想
首先,我们交流了各自实践中“深有感触”的幼儿自发性游戏,相互倾听,对话交流中引发共鸣,对自发性游戏的价值又有了新的认识:自发性游戏的发生与有效开展依赖于开放且具有支持性的环境与材料。同时,教师应在认同自发性游戏的积极作用上给予正面引导,善于通过调整教研活动方案的实施方式来适应并支持幼儿自发性游戏的开展。
二、案例研讨,共享智慧
其次,我们聚焦孙倩文老师和薛珂老师的“自发性游戏个案”进行分组研讨。各位老师围绕着“幼儿在这段游戏过程中经验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期间我们做了什么?是什么有效支持他们发展?”等几个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孙老师提供的是一位幼儿两周内在不同区域的跟踪观察案例,基于连续观察,看到幼儿在不同区域中的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游戏、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中情感得到满足、经验认知得到延展、探索交往得以发展。薛珂老师提供的是一位幼儿两个月内在建构区的跟踪观察案例,从一开始投放阿基米德材料到孩子的创意拼搭再到后期随着幼儿经验的增长,搭建“土楼”中遇到问题,增加数量和探究搭建土楼围墙,再到分享展示作品。我们看到具有创造力的儿童,持续探究的儿童,乐于挑战的儿童坚持探究品质。而我们教师对“材料资源”和“问题经验”进行价值判断、默默观察与肯定幼儿行为、适时与幼儿对话并抛问等方面都是对幼儿有力的支持。在“懂”幼儿的基础上及时做出跟进尝试,真切感受到自发性游戏存在的价值,形成支持策略。
三、总结提升,共同成长
最后,韩主任肯定了老师们持续观察中发现与支持幼儿的教育行为,是走向儿童的阶梯。同时,指出我们对自发性游戏的研究,也正是研究儿童,促进幼儿游戏的深度学习,提高游戏质量,支持幼儿的主动发展与经验生长;培养“自主生活、专注探究、解决问题、乐于创造、身心愉悦”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