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开区化工产业管理局、孟河镇安全生产和消防监督管理办公室、各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局各职能处室、直属单位,区各有关企业:
现将新北区2023年上半年化工医药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情况予以通报,请各地将通报情况及工作要求及时传达至各相关企业,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完成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一、基本情况
目前,新北区共有在产化工医药企业85家,其中危险化学品企业67家,一般医药企业9家,一般化工企业9家。危险化学品企业中生产企业35家,使用企业14家,储存经营企业18家,其中“两重点一重大企业”49家(包括重大危险源企业12家)。新北区范围内现有危险化学品新、改、扩建项目34个。危险化学品企业监管台账,调整情况见附件1,长期停产和关停中企业情况见附件2,危险化学品在建项目情况见附件3。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安全风险评估和分级等工作
根据《江苏省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和分级办法》要求,所有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分级。罗溪镇1家企业尚未完成申报。具体安全风险评估分级情况详见附件4。
(二)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
根据《江苏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基本要求(试行)》《江苏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验收指南(试行)》,所有化工企业应完成信息化平台建设并验收。滨开区1家新建危险化学品企业,3家(滨开区1家、奔牛镇2家)一般化工企业未完成平台验收3家。具体完成情况见附件4。
(三)从业人员执业能力提升工作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省应急管理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行政许可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危险化学品企业重点人员安全资质达标导则(试行)》等文件要求,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的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主管生产、设备、技术、安全的负责人必须具备化学、化工、安全等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化工类中级及以上职称,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至少要具备中级及以上化工专业技术职称或化工安全类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目前,危险化学品企业中从业人员执业能力尚未达标企业2家(属滨开区)。具体完成情况见附件4。
(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情况
为持续提升我区化工医药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和本质安全水平,培育安全生产标杆示范企业,按照《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推进危化品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推动我区化工医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44家构成重大危险源和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企业、危化品生产企业要求创建二级标准化,已达标31家,已申报企业9家,另有滨开区3家新建企业待创建,1家企业待关停。41家其他企业要求创建三级标准化,目前除1家待关闭企业外,已达标3家,2家已通过评审待公示,2家已申报二级标准化,未达标33家(其中滨开区6家、孟河镇2家、薛家镇8家、罗溪镇3家、西夏墅镇1家、奔牛镇4家、新桥街道1家、三井街道1家、龙虎塘街道1家、春江街道6家)。具体完成情况见附件5。
(五)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数字化建设,强化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应用,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成效,按照《新北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应用提升实施方案》《新北区化工医药企业“目视化”管理实施方案(试行)》《新北区化工医药企业特殊作业管理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要求,推动我区企业开展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要求44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涉及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企业6月底前完成“三清单”编制,目前已全部完成;9月底前完成关键岗位目视化展板张贴,目前已实施3家;10月底前完成双重预防数字化建设,目前已实施26家;12月底前完成特殊作业管理数字化转型,目前已实施25家。要求68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和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企业10月底前完成特殊作业电子票证,目前已完成42家。具体完成情况见附件6。
(六)主要负责人履职情况
依托市系统记分模块,67家危险化学品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均已完成信息申报与审核。对照《常州市危险化学品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记分管理办法(试行)》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法定代表人积分制管理制度,压紧压实“关键少数”责任,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4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因受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分别对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记1-5分。
三、存在问题
(一)“三清单”目视化管理进展较缓慢。部分企业“三清单”编制不够细致深入,“三清单”尚停留于纸面,未按照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要求落实到每日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岗位风险告知卡、措施清单等展板格式与内容陈旧,未按照“三清单”目视化管理要求加快实施展板更新。
(二)特殊作业管理数字化转型不够深入。部分危险化学品企业尚未实现特殊作业“电子票证”,部分企业仅满足于具备开具“电子票证”的功能,未按照特殊作业申请、风险辨识、环境分析、安全措施确认、安全交底、审批、监护、验收全过程信息化、程序化、可视化管理的要求实施数字化转型。
(三)标准化体系建设及运行质效仍需提高。仍有较多企业尚未实现标准化创建达标,部分企业没有将标准化体系运行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标准化建设与“三清单”目视化管理、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工作互相割裂,未能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个别企业仍然存在标准化体系建而不用“两张皮”现象。
四、下阶段工作要求
(一)继续推进完成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各地要督促上述工作尚未完成的企业,制定整改提升计划,明确时限和措施,未能按时完成的,区镇两级将联合开展重点检查,对发现重大隐患和违法行为的依法依规从严处理。将持续运用“线上巡查+线下核查”方式,分析研判企业安全生产运行情况,对未完成每日安全承诺、“五必查”管理不落实、监测指标超限运行、事故隐患超期整改、未完成重大危险源三类人员履职等企业进行通报,并列入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名单。
(二)持续开展危化品企业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专项整治,并在全面完成危险化学品深度安全体检基础上开展隐患问题整改复核。督促指导各企业追根溯源、举一反三,高质量完成问题整改,确保取得实效和长效,切实解决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和本质安全层面的顽瘴痼疾。持续深化推进重大危险源企业专项督导检查和高危细分领域安全风险专项治理,防范化解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风险。
(三)深入开展老旧装置更新改造。成立推进工作专班,加快推进更新改造步伐。组织专业力量再排查,确保底数见底;推动企业建立制定装置改造推进计划,每周调度更新改造进度,加强改造完成后的评估验收;督促企业科学研判,评估风险等级,建立老旧装置“一装置一策”,有效落实继续使用或改造过程的安全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实现老旧装置动态管理与提前预警,对工作开展不力的企业加强监管执法。
(四)全力推进双重预防机制目视化数字化管理。督促指导企业进一步细化完善“三清单”,并在关键巡检岗位制作张贴目视化巡检展板,按时完成双重预防数字化建设及特殊作业管理数字化转型。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涉及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目视化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推动,培育和选树一批运行优良的示范企业,以点带面提高工作质量,有序开展现场评估与验收。
(五)强化行政许可过程管理。按照《省应急管理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和《常州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变更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指导和规范危险化学品生产建设项目全过程安全风险防控。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事中事后监管,严格规范开展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夯实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基础,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六)强化安全管理专业化建设。持续推动标准化建设,推动化工医药企业按照目标要求完成创建达标。巩固提升“盛瑞工作法” 推广学习经验成果,组织开展危化品企业主要负责人“一述三评”活动,将评议结果作为分级分类监管的重要依据。继续落实危险化学品企业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培训工程,完成“三类人员”全员培训。全面推行化工医药企业安全生产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形成全员参与,自觉排查,有奖激励的安全文化。
附件:1. 新北区危险化学品企业监管台账调整情况表
2. 新北区在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情况表
3. 新北区化工医药企业基本工作完成情况表
4. 新北区化工医药企业标准化创建情况汇总表
5. 新北区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情况汇总表
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应急管理局
2023年7月27日
常开应急〔2023〕63号(附件1-附件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