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商务局认真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考核目标任务,奋力攻坚重大项目,扎实推进“两稳一扩”,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商务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效能持续提升
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政治建设从严、组织建设从严、作风建设从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是压紧压实党建责任。落实巡察整改,针对巡察反馈问题,举一反三,综合施策,制定32项整改举措,完善形成7项制度,强化整改结果运用,提升党建工作成效。加强政治建设,修订完善《局党组工作(议事)规则》,充分发挥局党组的领导作用。加强党组织建设,完成党支部换届工作,配齐配强支委会人员、党务工作人员。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完善谈心谈话工作制度,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用好“云视讯”平台,确保日常教育全覆盖。
二是持续推动作风转变。扎实开展“对标争先提质效、聚焦重点争一流”作风建设主题行动,对标先进单位,查找差距不足,增强争先进位意识。细化招商人员和机关聘用制人员考核机制,充分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工作质效。健全内控机制,修订完善财务经费管理制度,组织学习《员工手册》,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财经纪律、保密意识。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筑牢廉政风险防火墙。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完成局OA系统部署,提升办公效率。
三是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压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信息队伍和网上宣传阵地建设,增强正面舆论引导。全年党政信息共录用68条,其中市区58条,省级9条,国办1条。宣传稿件省级媒体录用13篇,市区级媒体65篇,《常州高新区组织赴日本经招商小分队》获央视报道,《做强产业“中轴”,凝聚智造“向新力”》获江苏卫视、新华日报头版报道。“投资常高新”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161篇,浏览人次达16.5万次。
二、狠抓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全年招引优质项目100个,总投资784.2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70个,总投资693.7亿元,服务业项目30个,总投资90.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2亿美元,总量全市第一。
一是龙头旗舰更加凸显。积极抢抓产业风口,抢占发展赛道,持续招大引强,引进总投资超10亿元或1亿美元重大产业项目14个,其中总投资超100亿元或10亿美元项目4个,创历史新高。药明康德合全药业华东研发基地、药明康德五期创新药CRDMO项目、美敦力康辉常州科技园、比亚迪常州二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国能常州电厂二期工程和配套综合能源基地等一批旗舰型、基地型项目加快集聚。
二是外资项目量质齐优。全力克服疫情影响,通过“云会议”“云考察”等方式,对接外商300余次,洽谈项目近百个。深化园区招商,组织瑞士企业家走进常高新、中日智造交流大会等活动,中日(常州)智能制造产业园获评第三批江苏省国际合作园区。招引常州首个、全省第四个世界500强企业法国圣戈班中国区总部、韩国现代机器人全球首家境外独资机器人整机项目、瑞士医沛生中国首个生产基地等优质外资项目21个,总投资43.8亿美元,其中,注册资本超3000万美元项目15个。
三是利用外资再创佳绩。紧盯全年目标任务,狠抓新签项目到账,美敦力康辉、森萨塔传感器、贺尔碧格压缩机、森谷跨境电子产业园等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到账,新批项目到账占总外资到账近80%。积极探索利润转增资、QFLP基金、工业地产等多种途径推进外资到账工作,总规模超1亿美元QFLP基金云启、德同资本成功落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2亿美元,高技术产业确认到账外资3.09亿美元,同比增长88.4%,高出全市16.1个百分点。
四是主导产业集聚提升。聚焦产业发展前沿,组织生命健康产业“大咖”局、工程机械行业高管圆桌会议等活动,开展产业交流,强化产业资源整合。全年引进“两特三新一智能”项目70个,总投资693.7亿元。高端突破,中简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助力提升国产碳纤维在高端领域的自主保障能力;整零联动,比亚迪常州二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法国佛吉亚汽车座椅、德国罗森伯格高端汽车电子等项目集聚成群,以塑造高能级产业生态助推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三、深化国际合作,对外开放能级提升
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2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总量保持全市第一,对全市增长贡献率达62.8%。区商务局荣获“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江苏交易团组织工作先进集体”“2022年度全省服务贸易(服务外包)统计工作成效显著单位”荣誉称号。
一是创新外贸业态发展。发挥新能源车辆及核心零部件等产业优势,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罗溪镇获认定常州市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推进常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新四仁完成首单全流程“9810”出口业务,并走通“1210”出口业务,实现跨境电商业务模式全覆盖。以沁瑞物流为主的“1210”进口额1316.89万元,同比增长254%。强化国际营销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出海设仓布点,区内富基融滨获认定省级海外仓,大亚、宏发纵横获认定市级海外仓。截至目前,全区拥有省级海外仓3家、市级海外仓4家,总量全市第一。扎实做好服务贸易(服务外包)统计工作,全区累计完成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6.28亿美元,同比增长60%,总量全市第一。
二是深度参与国际循环。帮助企业多元开拓国际市场,我区对欧盟、东盟分别进出口135.5亿、182.3亿,分别增长19.6%、20.7%。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419.1亿元,同比增长5.1%,对全区外贸增长贡献率达16%。同期,我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4.2%。强化政策指导和风险防控,助力企业“走出去”,全年区内企业直接对外投资额1.62亿美元,同比增长90.8%。新增3家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合全药业获认定省级服务贸易重点企业,光洋轴承等31家企业获评市级国际知名品牌,新阳科技、鲁尔泵获认定市级区域性总部企业,健亚生物研发中心获认定江苏省符合进口税收政策的外资研发中心。
三是护航企业稳定发展。疫情期间,引导汉森机械等外贸企业调整出口物流安排,采取海铁联运、江海联运形式稳定出口。对接上海市经信委、吴淞海关,打通滞港货物提取通道,帮助企业提前拆箱、查验、取货257票,保障企业供应链通畅。争取国家、省市扶持资金近3900万元,惠及企业、园区760家,有效支持外贸企业稳订单、稳市场。搭建区级中小微企业双平台,助力企业保订单、保市场、降成本。截至目前,服务小微企业155家,减免区级出口信保统保平台保费11.2万元;海外资信报告调取221份,减免企业资信服务费16.6万元。
四是优化涉外管理服务。组织外籍人士专场核酸检测,提供多语言版“我的常州”操作指南,便利外籍人士出行使用。积极讲好常州故事,组织外企高管、外籍教师、外国留学生参加常州梳篦文化体验活动,深化民间友好交流。举办APEC商务旅行卡推介会暨外籍人员来华邀请函办理说明会,做好邀请函网站备案审核,全年办理邀请函34批次,为企业高管、技术人员来华提供便利。
四、聚焦消费升级,市场活力有效激发
积极应对疫情对商贸流通领域的冲击,着力打造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1.1亿元,比上年下降3.0%。
一是充分激活社会消费潜力。开展促消费活动,举办新北区“江苏味道”“食美常州”“生态美食促消费”主题活动,带动全区大型商业综合体开展各类促销活动280余场次。重点商品消费恢复明显,石油及制品类消费稳定增长,实现限上零售额31.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3.1个百分点。丰富消费场景,支持万达等商业综合体打造星空市集,发展“夜经济”。用心办好民生实事,完成盘龙、万和城、滨江等4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推动迪诺水镇步行街完成智慧化改造,改善提升重点领域消费环境。
二是推动商贸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北区获评全省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示范创建区,全市唯一。推动迪诺水镇申报省级高品质步行街,全市唯一。在全市率先建立预付卡联席会议机制,加强预付卡监督管理,调解处理预付卡相关纠纷900余件,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成品油非法经营行为,查获非法加油车7辆,立案查处案件7件。保持烟卡专项整治高压态势,开展交叉检查、部门抽查、暗访检查15次,检查2500余户售烟商户,巩固提升整治成效。优化加油站(点)布局,完成新北区成品油零售体系“十四五”规划研究。积极做好文明城市测评和城市长效管理工作。
三是有效夯实发展安全防线。全面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成立局安全生产委员会,并明确职责分工。通过邀请专家授课、现场警示教育、派发宣传海报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培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开展商贸流通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聚焦餐饮燃气、醇基燃料等重要内容,督促企业落实责任,做好问题整改。强化疫情防控督查,累计检查农贸市场、大型商超等1400余人次,发出疫情防控提示函10余份。扎实做好商贸流通从业人员“应检尽检”工作,坚持每日调度排查,确保责任有效落实。做好滨开区安全生产工作,督查发现问题21件,指导企业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