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依法治区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奔牛镇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把依法治镇作为“第一保障”,将法治思维融入党委决策、政府工作、社会治理,致力打造“崇法善治”的净地,为建设“强富美高”奔牛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主要做法
1、抢抓试点,着力打造高效便民政府。持续深化“奔牛事·牛盾解”调解服务品牌建设,以非诉中心和接访中心为媒介,打通线上线下共治平台,实现解决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一方面,通过奔牛镇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平台和BenNiu民意直通车小程序向两大中心实时推送收集到的意见诉求,构建“群众派单、部门接单”的线上模式;另一方面,突出非诉平台化解纠纷主阵地作用,构建“1+N”两级线下网络体系,各级反馈的问题由牛盾中心和牛盾分中心集中研判受理。创新“1+2+5”大调解工作机制,联合新北区人民法院,建成镇级“龙城e诉中心”,在基层设立法院服务线上窗口,从“线上线下”“诉与非诉”实现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全周期管理。
2、依法治理,保障社会环境稳定。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和重大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定期召开全镇矛盾纠纷排处分析研判会和非诉中心周研判例会,强化责任、包干负责,围绕重点时段、重点人群、重点地区,有针对性、不间断地进行“滚动式、拉网式”排查。全面排查梳理矛盾纠纷,定期刊发《平安奔牛》工作简报,每天发布“三中心”工作动态,准确掌握各类矛盾隐患,抓好积案化解和源头治理,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升级。2022年,全镇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共排查矛盾纠纷186起,接案调处167起,成功化解156起,涉案总金额1007.6万元。
3、崇德尚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党委中心组定期学习法律法规,镇级聘用律师担任法律顾问,15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挂牌服务”全到位。在全镇铺开打造援法议事品牌,做到有场所、有标识、有制度、有队伍,积极搭建“牛人汇·红茶馆”“红色议事堂”“栀子茶园”“传法递情暖心屋”“吾心愿议事厅”等议事平台,形成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援法议事室为载体、村(居)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一核三体”运行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群众利益表达渠道,纵深推进“无讼村居”建设。2022年奔牛镇“援法议事”做法已实现镇域全覆盖,培育“法律明白人”187名,累计召开援法议事会30余次,圆满解决居民急需解决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10余件;新增1个五兴苑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累计提供法律咨询109余人次,代写法律文书5件,组织法治宣传6场次。
4、扬帆起航,法治文化精彩纷呈。推动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深化“法律六进”活动,积极开展重大节日节点法治宣传活动,联合“三官一律”在各校(园)、社区开展普法活动;邀请律师进常牛机械、华宇建设工地等企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编排小品《感谢您,群众的守护神》,通过演出和送戏下乡等线上线下的方式将反诈动态传播到户到人,用法治之风滋养社风民风;指导8个村(社区)参与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复核申报,推动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促进乡村治理;围绕大运河(奔牛段)二期生态廊道建设,将法治文化与运河生态廊道建设有机结合,以“做好‘四题八篇’实现司法为民”为理念,建设“大运河法治文化带”景观集群段,努力打造常州法治文化高地的精品亮点。2022年,奔牛镇共培育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8个,省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覆盖率达53%,全部15个村(社区)均已设立自己的法治文化阵地;开展法治宣传活动42场次,分发宣传品、宣传资料7万余份,覆盖人数5万余人次。
5、稳中求进,践行特殊人群管理高标准。助力推进特殊人员服务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扩大智慧社矫的覆盖面。结合特殊时段后续照管走访排查要求,由各村(社区)网格员对辖区内后续照管对象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研判”活动,及时了解他们近期工作、生活、思想、活动轨迹及社会交往等情况,重点关注各类风险隐患,做到提前发现、提前化解。打造推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品牌——“牧心家园”。秉持“牧心如牧牛,矫治先矫心”的服务理念,积极引入第三方心理咨询服务,探索精准矫治措施,帮助特殊人群顺利回归社会。2022年在册社区矫正对象30人,缓刑29人,暂予监外执行对象1人。在册安置帮教对象共125人,其中重点帮教对象19人。在册后续照管对象共20名。未发生特殊人群重大刑事案件。
6、创新模式,打造综合执法一队伍。2022年,奔牛镇综合行政执法局配备人员56名,持有综合执法证人员13名,占比23%。镇综合行政执法局2022年针对住建、安全环保、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管理、水务管理、食品药品等领域内容,创新“三融三联三统一”工作模式为抓手,注重打造和培养“多点融合”“一专多能”的一体化执法队伍,在污染防治安全生产、城市长效管理等方面取得相应成效,初步构建了“综合执法一队伍”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
二、存在问题
1、执法监督模块实施主体、职能和责任模糊,监督职能分散,没有统一的协调机制和可操作性的配套制度规范。个体依法行政的能力存在差异,导致实际工作推进不平衡。
2、村(社区)法律顾问每月打卡逐渐流于形式化,法律顾问服务积极性不高,无法解决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三官一律进网格”还需改善效能。
3、大运河(奔牛段)法治文化长廊投入使用后群众中的知晓率还不高,需要跟进后续的宣传举措。
4、群众对《法律援助法》《安全生产法》等新法律条文的知晓率还较低,法治宣传还有待加强。
5、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知晓度不高外,群众对政府机关工作机制、责任分工不了解也导致了工作推进受阻。
三、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情况
今年以来,镇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将学法纳入日常工作,用法治思维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矛盾化解,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奔牛镇多次组织领导班子带头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宪法等法治专题学习活动,贯彻将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的准则,坚定履行领导班子述法职责。
四、下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
1、抓住难点,确保全镇大局安定有序。重点围绕“控增量、去存量、防变量”的目标要求,开展信访维稳深化攻坚专项行动。抓好源头治理控增量,主动融入网格化社会治理,扎实做好重要节点安保维稳,排查梳理矛盾纠纷,及时准确掌握信访信息。抓好积案化解去存量,制定专人专项工作方案,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聚焦重点领域防变量,深入摸排劳资纠纷、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问题,持续关注军队退役、“民代幼”等群体,维护全镇信访稳定。
2、提档升级,推动法治建设成效显著。深入推进“法治奔牛”建设。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切实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合同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制度,依法规范行政执法流程,强化依法行政,加强村镇管理。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充分调动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法治建设,培养法律明白人,打造省级援法议事项目,提升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比例,指导东桥村争创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3、点亮品牌,激发法治宣传全新活力。创新打造“矛姐说法”普法品牌,利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开通法治直播间,设立“法检在线、律师坐诊、矛姐来普法、矛姐说反诈、法律明白人”等专栏,把专业力量的以案释法与接地气的以案说法有机结合,将法治宣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通过新媒体新技术运用,增强法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做到宣传内容为群众所需、宣传方式为群众所喜、宣传成效为群众所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