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化之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龙虎塘街道主动融入全市“532”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全区“三大工程”建设,紧扣街道党工委工作要点,大力实施“六提行动”,组建工作专班,全面落实督查通报闭环管理机制,以“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要求,深入推进“光伏圣地、传感之谷、幸福龙虎”建设。
今年上半年,街道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5亿元,完成率50.09%。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9.69亿元,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12.23亿元,同比增长1.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66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工业投资11.54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限上贸易额286.79亿元,其中限上零售额21.05亿元,总量均位列全区第二。完成进出口总额153.9亿元,总量位列全区第一,实现外资到账495万美元。
回顾今年上半年,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主责主业,厚植高质量发展深厚底蕴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产业发展,锚定项目攻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一是紧盯支柱产业,发展动能壮大成势。以“八个一”重点工作为抓手,印发智慧能源产业五年发展规划、三年行动方案,成立嘉琥创业基金,助力项目招引和产业升级。围绕光伏、传感两大产业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协同发展沙龙、常州市传感产业协会新春座谈会等活动,帮助企业打通交流壁垒、对接上下游资源。截至上半年,实现光伏智慧能源产业产值197.49亿元、传感产业产值65.67亿元。策应《常州市新型智能微电网试点建设推进方案》要求,积极打造智慧能源应用场景,成功建成全市首个低碳市集示范项目—盘龙社区光储充一体化项目。
二是紧抓项目招推,发展根基不断夯实。聚焦产业链图谱短板,紧扣年度招引任务,密切与区商务局、科技局、国有公司联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企业家营商环境、招商引资“代言人”作用,持续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前往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实地拜访30余次。截至6月30日,成功招引“两特三新一智能”产业项目20个,其中智慧能源产业项目9个,超10亿元项目2个,招引服务业项目13个。1个省重大项目、9个市重大项目、11个区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上半年入库市重大项目4个,完成率80%;新开工3个,完成率75%;产业类项目完成投资12.27亿元,完成率47.2%。
三是紧握创新驱动,发展活力充分激发。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引进“三高一资”项目8个、已落户7个,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13家、已落户6家。“龙城英才”创业类入选12人,完成率80%,创新类入选4人,完成率100%,入选数、完成率均位列全区第一。稳步推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新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总部企业5家,天合富家入选2024年“独角兽”企业,天永诚挂牌新三板。加大科创平台支撑力度,东南大学集成电路系统研究中心、科技树常州创新中心入驻运营,成功招引光子行、佺碳等近10个优质项目,聚和、宏微成功升格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天合光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即将投运,天合光能新一代光伏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正式签约,注册资本2亿元。
四是紧扣资源要素,发展空间有效拓展。建立片区城市更新专班,深入推进“三个一百”“两个倍增”计划,全力盘活存量用地。1-6月,完成重点地块增效129.5亩,完成率51.8%,安瑞达、广达热电等地块总体规划加快拟定中。完成竣工载体12.23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剩余7.2万平方米载体年内完工。新开工中园跨境电商产业园一期8万平方米、龙创未来科技港一期13万平方米。
二、书写民生答卷,擦亮以民为本幸福底色
持续推进“家门口的幸福地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品质理念引领城市建管,以担当实干增进民生福祉,以长效机制落实政务服务,全力打造幸福龙虎新样板。
一是城市更新步伐加快。龙虎塘中学改扩建项目即将开始招标,新苑五路、潘杨路建设同步推进,香树湾老小区改造正在施工图深化中,融创中心三、五层建设项目已完工。系统规划园区停车,全面推进退红线区域停车,截至6月30日,完成落地收费项目14个,新增车位1548个,扎实推进传感小镇、盘龙苑西区、玲珑菜场、新科路停车场建设,新增车位404个。深入开展“一幢一策”社区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全面推动住宅小区电动车停车问题整改,累计新增充电桩1012个,在建440个。持续推进“城市大管家”工作,通过数字化监管平台,串联绿化养护、环卫保洁和市容维护等多项城市管理业务,不断推动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
二是民生保障提质增效。兜牢保障底线,及时发放低保、临时救助、困境儿童补助等各类补助178.42万元,惠及群众437人。街道残疾人之家获评全市首批省级综合性残疾人之家,德康驿站成功通过省级示范点复评。兜牢就业底线,开展“春风行动”校园招聘等活动5场,提供岗位6000余个,达成意向800多人,线上直播间观看人数1.7万人。不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龙虎塘二实小获评素质教育综合评估优胜奖。突出群众参与,提升文明底色,上半年开展道德讲堂活动2场、“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3场,积极打造“国潮故事”“龙娃虎妞书香荟”等系列全民阅读活动26场,文化场馆累计服务51.27万人次,人均7.59次,均列全区第一。
三是政务服务高质高效。全力打造“一门、一窗、一网、一次”全方位办事服务体系,今年上半年,便民服务中心累计办件17470件,其中个人办件量15313件,企业办件量2157件,办结12345工单1347件。围绕“进、办、服”三条主线,积极对接企业需求,在常荣电器等企业开展“龙虎事·融e办”政务服务进企业活动,为企业提供劳动用工解读、健康知识讲座等延伸服务活动11场。深入永祺车业、宏微科技、天纳克等企业一线,复杂事项帮办代办200余次,实现企业点单、网格代办、送证上门的流程式服务。持续深化审管联动工作,累计开展餐饮行业审管联动19次,巡查商铺162家,完成整改并发证128家。
三、突出实干担当,打造高效廉洁政府形象
始终坚持务实为先、实干为重,充分释放改革发展活力,着力提升行政效能,增强干事创业底气。
一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不断健全“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在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中主动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按时办复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7件,按时办结率100%,办理满意率或基本满意率100%。
二是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大兴调查研究,保持深入基层一线找问题寻对策的良好作风,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今年上半年在区网站平台上公开政府文件8件,“12345”平台回应民生热点1755件,办结率100%。紧扣企业反映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放大“政务服务进企业”“小高工作室”等工作品牌效应,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保障效能。
下半年,龙虎塘街道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区委五届八次全会要求,对标全年工作任务,加压奋进、破难前行,不断提能级、惠民生、优治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以项目为支撑,推动主导产业集聚壮大
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紧扣“三个一百”“两个倍增”计划,统筹抓好项目招引推进工作,加快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一是着力推进重点项目招引。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抢抓上海、深圳等特大城市产业外溢窗口,精准开展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进一步完善招商手册,梳理产业图谱,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精准匹配政策,全力推动重点在谈项目快签约、快落地,力争全年招引优质产业项目不低于15个,其中总投资超10亿元产业项目不低于2个。二是聚力攻坚重大项目建设。深化“招推服一体化2.0”工作机制和“小高工作室”服务效能,围绕“拿地即开工”,提前做好水电气、能耗、污染物排放等要素配套保障服务。聚焦海逸、莱赛、众诚达等省、市、区重大项目,明确时间节点,排定任务表、流程图、责任单,确保责任落实到位、精细管理到位。三是全力保障重点项目落地。落实落细要素资源保障,统筹推进用地盘活和载体建设,紧抓美卡摩、迪讯等重点地块转型升级,加大南部印染园更新提升,通过零地增长挖掘空间潜力。建立招商项目信息明细表和现有在建载体明细表,精准匹配项目信息与现有载体,把“项目等场地”变成“场地等项目”,力争全年新增载体面积20万平方米,完成工业用地提质增效250亩以上,其中重点增效170亩。
二、以服务为支点,注入经济发展强劲动能
持续提升企业服务管理水平,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壮大。一是全面优化服务举措。强化数字治理能力,落实“绿名单制度”和“首违免罚制度”,推行“监管一件事+综合查一次”,落实领导挂钩服务重大项目、走访重点企业等有效机制,持续推动天合、聚和、森萨塔、宏微等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产能进一步释放,力争全面完成主要经济指标任务。二是大力营造创新生态。落实“独角兽”企业成长发展10条政策,实施新一轮高企引育计划,推动企业研发投入比重形成上扬曲线,力争全年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5家以上,招引“三高一资”项目14个以上、优质科小项目12个以上,新增高企30家。发挥重大人才工程牵引作用,统筹推进省“双创计划”“龙城英才计划”等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力争国家重大人才项目再有突破,入选省“双创计划”3名、“龙城英才计划”15名以上。三是数绿融合持续赋能。深入分析企业实际需求,持续推动企业“智改数转”,力争全年新增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0个以上,获批三星级上云企业10家以上、四星级上云企业2家。以上半年成功建成的“盘龙社区光储充一体化项目”为标杆,积极探索开展零碳园区建设和智能微电网试点,力争全年创成智能微电网试点2个。
三、以民生为根本,提升辖区群众幸福指数
借助人大代表、议政代表等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多渠道了解基层所思所盼,推动“群众想什么”和“政府干什么”高度融合。一是提升城市建管水平。科学优化区域交通网络,持续推进新苑三路、新苑五路、宜山路改造等道路建设,更大力度推进精品街道、美丽街区建设,力争城市长效管理考核保持在全市第一梯队。全面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龙虎塘中学改扩建项目年内开工,香树湾老小区改造项目尽快开工、年内完工。加快推进常州市新领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中心建设,确保8月中旬建成投用。加快启动园区路内停车整治规划项目,加强管理、扩容车位,力争全年新增停车位1905个。二是提升保障兜底力度。积极开展“人才夜市”“工业游学”等就业服务活动,实现用工需求、岗位需求和就业需求高度匹配,力争全年新增就业1500人以上。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安全网”功能,完善以社会保险全面统筹、社会救助精准兜底、慈善帮扶有效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门诊特殊病等医保市级统筹政策落地落细,确保各类困难群体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三是提升公共服务质效。高标准建设锦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持续提升社区党组织服务能力。围绕利企惠民关键词,全面推广“政务服务进企业”行动,科学建立“员工—企业—政府”间的快速响应通道,不断提高企业群众的满意度。深入开展“龙虎夜里厢”系列活动,整合夜市、赛事、展览等多种形式,推动辖区企业、居民、驻区单位积极参与街道文化活动,打造贯穿全年的群众文化体育品牌。完善龙贝贝托育中心服务供给,办好社区托育、托管、校外辅导等公益服务活动,提升玲珑养老院、桑榆堂长者照护之家服务水平,托住“一老一小”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