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互动 > 调查报告 > 内容
为保障全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稳定发展,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应急管理局于2024年3月21日,通过在线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企业对政府在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方面的满意度,为进一步服务好企业提供指引。
一、问卷调查情况
截至4月20日,经过数据统计,本次在线调查反馈情况如下:
1.参与投票的企业人员中,主要负责人占比10%,安全总监、分管负责人占比40%,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占比5%,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占比34%,普通员工占比11%。
2.参与投票的人员中,认为主要负责人职责中“建立健全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较难落实到位的占比17%;“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较难落实到位的占比11%;“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较难落实到位的占比9%;“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较难落实到位的占比16%,“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较难落实到位的占比28%;“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较难落实到位的占比19%。
3.参与投票人员认为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过程中,主要负责人安全意识不强,不重视安全生产的占比8%;安全管理人员工作水平不高的,占比3%;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太多,难以全面掌握,占比30%;工艺设备复杂,难以全面了解固有风险,难以准确发现隐患的,占比4%;作业人员安全素质不高,安全理论知识和技能不足的,占比19%;监管部门要求高、任务多,难以及时全面落实的,占比30%。
4.参与投票人员所在企业,开展安全生产自查每日一次或数次的占比86%;每周一次或数次的占比4%;每月一次或数次的占比5%;超过1个月未自查的占比5%。
5.参与投票人员认为,所在企业教育培训频次合理,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培训效果好的占比79%;教育培训频次、时长能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效果一般的占比13%;教育培训无计划,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随意,培训效果较差的占比1%;对教育培训毫不重视,未有效开展教育培训的占比7%。
6.参与投票人员认为所在企业已标准化达标,全要素持续有效运行,持续改进的,占比71%;尚未标准化达标,但已按照要求开展工作,正在积极申报创建的,占比11%;已标准化达标,但未全要素持续有效运行,效果一般的,占比8%;尚未标准化达标,也未按照要求申报创建的,占比10%。
7.参与投票人员认为所在企业已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完成“五位一体”信息化平台建设,并在日常工作中充分有效运用,对安全生产工作有很大促进作用,平台日常运行维护良好的占比64%;已部分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建设平台,并在日常工作中充分有效运用,对安全生产工作有很大促进作用,平台日常运行维护良好的占比2%;已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建设平台,但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率不高,能在平台中开展的工作未充分在平台中运行,对安全生产工作促进作用一般的占比28%;平台建设仅应付监管部门的要求,基本不运用平台开展工作,对安全生产工作基本无促进作用的占比6%。
8.参与投票人员认为所在企业对安全风险全面深入辨识,已采取可靠有效防控措施,发生事故概率较小的占比28%;认为风险辨识比较全面,已采取较为可靠防控措施,发生事故概率较小,可能发生意外事件,但后果较轻微的占比67%;认为风险辨识不够全面深入,采取的防控措施可能难以保证安全,发生事故概率中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以及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占比0%;认为风险辨识应付了事,较大以上风险辨识有漏洞和盲区,防控措施不到位或失效,发生事故概率较高,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的占比5%。
9.参与投票人员认为,因人为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环节和部位中,车间一线操作岗位占比29%;仓库、罐区等储存场所物料装卸、运输岗位占比11%;检维修作业环节占比28%;动火、受限空间、登高等特殊作业环节占比25%;远程控制室操作岗位占比1%;其他占比6%。
10.参与投票人员认为监管部门安全检查频次合理适中,确实发现了企业存在的问题隐患,对企业整改提升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效果较好、较明显的占比74%;认为检查频次合理适中,但提出的问题隐患停留于表面,对企业整改提升指导意义较小,对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效果较差、不明显的占比1%;认为检查频次过高,增加了企业负担,但确实发现了企业存在的问题隐患,对企业整改提升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效果较好、较明显的占比19%;认为检查频次过高,增加了企业负担,提出的问题隐患停留于表面,对企业整改提升指导意义较小,对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效果较差、不明显的占比1%;认为检查频次太少,建议增加检查频次,强化对企业的问题隐患查处,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占比5%。
11.参与投票人员对监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管、检查、服务、指导还有下列意见建议:(1)加强对“关键人数”及“三管三必须”履职情况重点排查,监管过程突出检查重点,全面暴露隐患,提高执法威慑力;(2)抓重点企业、重要环节,高效有效监管,避免过分增加企业负担;(3)检查与指导结合,提供交流学习平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4)希望减少监督检查频次,安全管理人员太多精力应付检查上,没时间做好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二、结果分析
从调查问卷收集到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能够有效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比如定期开展安全自查,开展风险辨识,建立运行标准化体系,运用“五位一体”信息化平台进行安全管理等,但从问卷中也可以看出,部分企业在安全管理上仍有难点堵点亟待解决,安全生产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需进一步提高。
三、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信息化监管的手段和能力。通过建设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监管平台,全面接入企业双重预防运行、特殊作业管理、领导带班值班等数据,实现实时远程检查、动态智能研判、精准智慧监管的功能。强化线上巡查、线上监管、线上执法,分发挥信息化监管便捷高效的优势,有力促进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提升。
二是提高监管的精准化专业化水平。实施分级分类监管,依据企业的风险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避免“一刀切”。开展工作时避免当“二传手”,将各级各项工作深度归纳整合后安排布置,例如计划开展监督检查时,采取深度体检的方式,结合高危细分领域检查、“三清单”双预防评估、老旧装置排查等年度重点工作一并开展,有效减轻企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