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1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全区财政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照2011年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克难求进,应变创新,切实履行职责,有效保证了预算执行。
(一)2011年财政收支情况
区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11年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66.2亿元,同比增长18%。2011年实际完成73.02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0.29%,同比增长30.2%,增收16.93亿元。其中,区本级预算为36.29亿元,实际完成41.12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3.32%,同比增长28.85%,增收9.21亿元。
在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构成中,增值税完成11.21亿元,同比增长24.79%;营业税完成16.04亿元,同比增长24.62%;企业所得税完成12.63亿元,同比增长15.15%;个人所得税完成3.74亿元,同比增长16.82%。
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征收部门分,国税口实际完成20.65亿元,同比增长21.36%;地税口实际完成42.98亿元,同比增长35.42%;财政口实际完成9.39亿元,同比增长28.1%。
2011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全区经济同比增长有所放缓。在此基础上,财政收入走势呈现“高开低走”态势,但通过努力,仍然保持30%以上的增速。全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列全市第一,分别高于全省、苏南、全市平均4个、7.8个和7.6个百分点,占全市的比重达到20.81%,较上年增加了1.21个百分点。
区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2011年全区预算支出为23.04亿元。由于上年结转、省市下达专项经费、国有资本收益专项支出增加、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内管理以及年度追加预算等因素,全区地方一般预算支出预算调整为38.77亿元,其中区本级预算调整为30.04亿元。2011年全区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实际完成38.77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同比增长28.55%,增支8.61亿元,其中区本级实际完成30.04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同比增长30.14%,增支6.96亿元。
区本级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7085万元,同比增长47.15%;
公共安全支出8301万元,同比增长37.52%;
科学技术支出27701万元,同比增长60.37%;
教育支出49500万元,同比增长61.02%;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5030万元,同比增长80.97%;
医疗卫生支出16934万元,同比增长38.3%;
农林水事务支出13107万元,同比增长33.26%;
环境保护支出10514万元,同比增长140.65%;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3163万元,同比增长143.09%。
根据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区本级和所辖镇、街道财政均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
(二)2011年财政主要工作情况
1.狠抓收入,确保完成财政收入目标
围绕收入目标,各级财政部门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一是及时分解目标。全区财政收入目标确定后,及时按地区和征收部门对目标进行了分解落实,促使各地区和征收部门早谋划。二是组织督促落实。定期组织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召开专题会,分析经济形势和税收征管中的问题,预测和细化任务;每月召开镇(街道)财政收入完成情况督查会,帮助镇(街道)出主意、想办法。三是自加压力。通过对全年收入的预测,我们自加压力,提高财政收入目标,通过与各镇(街道)、征收部门共同努力,全区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收入比年初预算增加6.82亿元,同比增长30.2%,增幅列全市第一位。
2.严管支出,确保重点工作资金需求
全面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管理,调整支出结构,确保重点工作资金需求。一是加大创新扶持力度。全年安排资金1.5亿元,其中财政扶持资金5300万元、科三费用4100万元、企业技术改造设备补助资金近5000万元。设立3亿元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专项资金,在此基础上配合相关部门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3.2亿元,支持新兴产业政策兑现,支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领军型人才引进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做好各类困难群众社会救济工作,启动低收入群体物价上涨动态补贴机制,全年共发放补贴资金790万元,惠及对象约1.67万人(户)。对区内年龄在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尊老金。完成新农合2011年提标筹资任务,人均筹资标准从260元提高到300元,全年共筹集基金9600万元,确保基金的良性运转。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年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1500万元,绩效考核奖补资金4320万元,安排700万元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继续执行“扩内需”补贴和经济适用房补助政策,累计扶持住房困难家庭194户,审核发放经济适用房补贴1552万元。全年筹资6亿元,确保被征地农民保障政策和新农保政策的全面落实。三是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全区财政支农支出1.3亿元,用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兑付水稻直补资金333.36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514.88万元、水稻良种补贴245.86万元。安排341.02万元为全区11.37万农户办理了家庭财产保险。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奖补范围,获批60个项目,有力地支持了村级公益设施的建设。四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全年共支付各类工程款约113亿元,保证了生物园二期动迁、创新型园区建设、新龙国家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两高两铁”等省市重点工程的后续投入以及新龙国际商务城一级开发和万顷良田的建设资金。
3.加强协调,促进金融服务企业
多措并举有效促进金融服务经济力度。一是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全年共举办各类银政企对接活动8场次(其中全区性的大型活动2场),促进金融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2011年全区贷款余额348亿元,比年初同比增长14.42%;全区担保机构担保金额47.9亿元;小额贷款公司累计放贷62.7亿元,贷款余额24.5亿元。二是积极推进区小额贷款公司组建工作。2011年新北区新成立小额贷款公司3家,注册资本10.2亿元。累计成立小额贷款公司5家,其中农村小额贷款公司4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1家,注册资本18.52亿元,占全市小额贷款公司总注册资本的17.8%。三是大力引进区外金融机构,健全金融体系。菲律宾首都银行、民生银行新区支行实现年内开业;成都农商村镇银行正在组建之中。
4.与时俱进,创新融资和监管方式
全力做好建设口资金平衡。着力做好土地出让金收入组织工作,全年征收完成70亿元;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年共争取中央及省级保障性住房补助6974万元,基建贷款贴息599万元;同时加大地块收储,盘活闲置土地。一是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全年新增融资50亿元,其中BT项目1.8亿元、短期融资券6亿元、信托贷款10亿元、股权信托9.86亿元。二是加大监督与管理力度。完善了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制管理制度,理顺了财政与投融资主体的结算关系,继续推进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软件的开发。三是构建财政监督“大格局”。把专项检查、全过程跟踪审查、财务决算审计与咨询成果再评价进行有效结合。完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专项审计、“小金库”专项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29项重点工程项目全程跟踪审查。在“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中,全面复查了108个行政事业单位、82家社团,对违规行为均按规定作出处理,严肃了财经纪律。
5.强化管理,提升财政科学管理水平
深入推进财政各项改革,健全财政体制机制,不断提升财政科学管理水平。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在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部门预算的基础上,推行了包括部门预算、综合预算、基金预算、基本建设资金预算在内的全面财政预算,并从2010年开始在镇(街道)全面实施部门预算管理。构建绩效管理体系,对科三经费、技改贴息、城维费等专项资金开展绩效管理试点工作。二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梳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常高新集团公司化改造、恐龙园公司股改、新港公司重组等工作。三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出台了《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区级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出售、出租(出借)操作流程》,进一步理顺资产公开处置评估程序和资金结算方式。四是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根据创新型园区建设的变化和职能,制订园区部门预算编制原则,调整园区运行经费和开发投入开支渠道;开展四大园区与镇(街道)体制调研工作。五是加强镇(街道)财政分局管理。一方面,重视财政业务建设,结合“全区我最优”的特色工作,深入开展“一镇一品”活动,参与式预算等多项工作获市财政局推广;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基层财政职能和岗位职责,组织开展基层财政工作检查,加强镇(街道)财政资金监管,全面提高了镇(街道)财政管理水平。
6.带好队伍,注重组织文化建设
在“为人民服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财政文化指引下,局机关扎实地开展各项工作。一是大力推进财政信息平台建设。对财政业务综合平台进行开发升级,促使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数据结算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克服人少事多的矛盾。二是积极推动创建工作。建立局领导、各处室与财政分局定期联系制度,在帮助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推动全系统的创建工作。2011年,新桥财政分局被评为区人民满意站所、区会计中心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三是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围绕全区开展的 “学先进提速增效,促发展勇当一流”、“我为高新区发展进一言献一策”、“金牌员工”等活动,积极制定实施方案并取得实效。春江财政分局廉政作风建设中实施的“五个一”工程、三井财政分局实施的资产管理工作、河海街道实施的参与式预算等得到了市财政局的好评和推广。
各位代表,过去各项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预算执行和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受国际国内宏观形势变化影响,经济运行中不确定因素增多,财政增收基础还不稳固;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对财政保障的要求日趋提高,财政支出的压力日益加大;部分基层财政运行比较困难;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2年全区财政预算草案
按照省、市、区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根据《预算法》和新北区2012年国民经济同比增长预期,2012年全区财政收支及区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草案编制情况如下:
2012年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区委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和中心工作,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平稳较快同比增长;依法组织财政收入,保持收入稳定同比增长;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重点支持“三农”、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等方面,促进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坚持依法理财,创新财政管理机制,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2012年收支预算安排的原则:坚持保同比增长促发展,坚持量入为出略有结余,坚持保障重点控制一般,坚持科学理财精细管理,预算编制坚持行政经费不提标、一般专项不增加、全力保障区重点工程实施。
(一)全区财政收支预算及区本级财政支出预算
2012年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
2012年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为29.2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8.26%,增加2.23亿元。其中区本级20.43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6.35%,增加1.22亿元。
2012年区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30亿元,根据“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结余结转使用”的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原则,区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30亿元。
(二)关于2012年全区财政收入预算及区本级财政支出预算的编制说明
1.全区财政收入预算说明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承上启下之年,做好财政经济工作,对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意义重大。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18%,财政收入的同比增长与此相适应。在实际执行中,征收机关将按照“依法征管,应收尽收”原则,大力组织财政收入,推进协税护税工作,确保完成财政收入目标。
2.区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说明
2012年区本级财政支出预算安排努力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公共财政的特点,保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确保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大决策有效落实。
(1)继续贯彻厉行节约要求,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车辆运行费用、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维持上年水平。
(2)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12年共安排涉企专项资金4.03亿元,同比增长9.54%。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2012年共安排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类资金6.22亿元,同比增长15.92%。
(4)加强城市长效管理,提升城市环境品质。2012年安排城市长效管理、环境保护等资金2.88亿元,同比增长7.46%。
(5)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确保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2012年安排农田水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涉农资金0.99亿元,同比增长28.25%。另在基本建设计划中安排1亿元用于新农村环境整治。
(6)加强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2012年安排5亿元充实风险准备金,确保区财政运行安全。
三、完成2012年预算的主要措施
2012年是新北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启动年,也是高新区建区20周年、新北区成立10周年,完成2012年财政收支任务意义重大,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管理,保障资金供给
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财政政策,切实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重点项目资金供给。一是把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目标作为财政的第一要务来抓。进一步完善抓财政收入机制,健全目标分解与考核机制,有效调动各方征收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协税护税体系建设,完善财税信息共享平台功能,充分利用好涉税信息。二是把完成土地出让金收入目标作为关键工作来抓。土地出让金收入是我们建设新城区、经营新城区的重要资金来源,是新北区实施“城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依托。要积极参与土地的收储、经营性土地的出让工作,加强出让金的征收工作,确保收入目标的完成。三是把协调融资和向上争取资金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区级融资平台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增强其融资能力;积极探索多种投融资渠道,加快向社会资本、资本市场融资步伐。充分利用各条线现有政策,全力配合区相关部门,争取上级资金的最大支持。
(二)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重点
重点保障6个“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建设工程的资金需求。一是紧紧围绕2012年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创新型园区建设、“510”行动计划,整合财政专项资金,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和重点,加大对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发展、人才发展等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二是围绕教育发展、基层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等统筹资金,在保障运转的基础上,研究投入规模和投入合理分担机制。三是围绕失地农民城保、新农保、新农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利建设等重点方面测算安排好资金,使财政资金在发展经济、保障稳定方面发挥好作用。
(三)抓住要害,完善财政监督办法
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性资金的大量投入,对财政加强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加强财政监督体系建设。逐步健全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绩效评估相结合,涵盖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机制。完善相关部门合力、局与分局联动、各处室共同参与的大监督格局。二是加大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力度,将项目管理工作延伸到规划设计、预算编制环节。完善重大项目全过程跟踪审查制度与程序,强化审查力度,加大对中介咨询机构的再评价与管理力度。三是推进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对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切实加强项目预算管理。四是完善各项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细化实施细则,加大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规范操作程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五是加快“项目库、专家库、中介库”的三库建设,为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和评价结果运用工作奠定基础,以促使财政资金高效运用。
(四)理顺体制机制,强化国企监管
进一步理顺国企管理体制、机制。一是协调国企资源整合、资本重组,探索融资新品种,拓宽融资新渠道。二是督促国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探索加快发展的新途径。三是完善和规范国企考核评价制度、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促进国企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五)完善相关政策,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2012年,着重研究和完善以下政策制度:1.区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暂行办法;2.区属国有企业资产处置管理办法;3.促进金融集聚区发展政策;4.财政资金安全运行制度;5.财政内部各项管理制度。
(六)凝心聚力,建设一流队伍
围绕“为人民服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财政文化主线,加强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环境,提升全员素质,提高工作效能,建设一流财政队伍。
各位代表,2012年财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法接受区人大的监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努力工作,为将新北区早日建成“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区、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园区、生态宜人的国际化新城区、富裕文明的协调发展示范区”发挥职能作用,以优异的成绩迎接高新区建区20周年、新北区建区1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