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围绕量增质升,不断壮大财政综合实力
一是向外引资培育税源。坚持“固税源、拓财源”,围绕“两特三新一智能”重点产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支持引进一批高利税、高技术、高成长企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税源质量。二是向内挖潜组织收入。坚决贯彻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和惠企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加强财政与税务等部门协调联动,强化收入运行调度,做好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监测分析,科学组织土地出让收入,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三是向上争取增加财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财政部门与区经发局等主管部门沟通对接,及时捕捉、掌握上级政策方向和资金投向,做好项目储备,争取上级更多政策资源资金支持。四是优化结构加强统筹。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持续压减非刚性支出,清理长期固化和非急需的项目支出,优先保障基层“三保”、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重点保障区委、区政府各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资金需求。
二、聚力提档升级,全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倾力支持重点产业。聚焦生命健康产业、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智慧能源产业和创意产业,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新一轮重点产业发展政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高水平产业创新集群。二是持续加大科技投入。聚焦支持创新载体提档升级,攻关破解一批创新链关键“卡脖子”技术。支持各领域创新成果项目转化,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三是不断完善保障机制。聚焦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强化部门协同,做好项目前期准备,统筹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放性金融工具等,全力保障重大建设项目实施,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三、突出公共导向,着力保障民生事业改善
一是全情投入保障基本民生。全面落实就业补助、稳岗返还等政策,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稳住就业基本盘。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政策同向发力,着力保障教育、卫生、养老、住房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突出短板。二是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持续构建完善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体系,着力保障乡村治理现代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池塘生态化改造等重点工作开展。落实各项农业补贴政策,完善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政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三是全速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持长江大保护。持续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支持“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足额保障安全生产经费,提升区域安全发展水平。
四、注重提质增效,持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
一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深化“零基预算”理念,持续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专项资金清单化管理,聚焦重大政策、重点项目,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强化绩效管理约束,推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相挂钩。进一步优化基层财政管理标准体系及标准内容,抓好标准运用推广和评价,力争通过国家级试点验收。二是加强“数字财政”建设。继续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持续优化现有模块的管理,并根据上级要求上线新模块业务;深化电子票据改革,有序扩围电子票据种类。加快推进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系统建设,实现“一张清单管制度”“一个平台管发放”。全面应用“苏采云”系统实施政府采购活动,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三是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全生命周期管理,继续开展闲置资产盘活工作。四是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系统谋划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方案,统筹推进国有企业布局优化,完成国有企业压降目标;加速国有企业转型发展,推动恐龙园IPO、城市大管家业务拓展、国企数字化转型等工作,打造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工资总额管理、考核管理等监管制度,提升国资监管效能。
五、筑牢底线思维,有力防范化解运行风险
一是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严格对照2024年化债任务,细化偿债方式,落实偿债资金来源,规范化债程序,实时监控债务化解进度,确保债务化解真实合规有效。二是强化管控经营性债务。2024年末融资平台公司经营性债务规模同口径增幅控制在合理区间。提前谋划融资平台公司数量压降工作,积极稳妥、依法合规推进融资平台公司整合撤并与市场化转型。三是有序压降融资成本。积极调整优化融资结构,抢抓金融政策窗口期,合理储备融资产品资源,做到存贷比结构合理、长短期有序配置,严格融资成本上限管控。四是加强管理政府债券。持续压实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与债券资金支出进度。依托专项债券穿透式监测系统,对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控。
六、聚焦政治统领,全面推进机关党的建设
一是全面提升政治站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强化“财”自觉服从服务于“政”的意识。二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四强”党支部建设要求,深化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创新融合,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三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推进作风建设常态长效,全力支持巡视巡察和派驻纪检监察组履职监督。四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多渠道加强财政干部培养,制定干部跟岗锻炼计划,鼓励财政干部勇于担当,敢为善为,统筹谋划干部培训工作。五是加大权力监督力度,进一步突出监督重点,聚焦党政机关过紧日子、重点民生资金管理、加强基层“三保”、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等重点领域开展监督,推动财会监督与各类监督有机协同,同向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