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北区水稻即将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最为关键的阶段。根据前期智能性诱、赶蛾点监测及田间普查,全区稻纵卷叶螟蛾量高、虫卵量大;稻飞虱后期潜在风险高;田间郁闭度高,利于纹枯病快速扩展,适宜稻瘟病和稻曲病的发生。全区水稻生育期相差大,早的已经破口抽穗,迟的还有一张叶,给大面积防治时间的确定带来困难,各农户要根据自己水稻的生育期,灵活掌握用药时间,各级农技人员要集中精力,全面宣传,努力做好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控工作,保障秋粮丰收丰产。
一、病虫发生情况
1.稻纵卷叶螟
智能性诱监测,8月15—21日出现高峰,日诱蛾量21-113头,最高峰(8月18日)诱蛾量113头。
赶蛾点监测,8月16-21日,日平均255头/亩,8月21日出现蛾峰,单日虫量325头/亩。
8月20-22日田间普查,田块卷叶株率1.5—20%,平均百穴虫卵量25头·粒,虫以4-5龄为主,8月下旬后期卵块进入孵化高峰,田间虫量还将激增,低龄幼虫进入3龄后开始暴食,危害程度加重。
2.稻飞虱
8月20-22日田间调查,白背飞虱一般田块百穴虫量0-40头,但后期褐飞虱迁入后,仍有大发生的风险。
3.纹枯病
据8月20-22日调查,纹枯病平均病穴率为3%,幅度为0—15%,近期由于气温高,水稻群体大,田间郁闭度高,利于纹枯病快速扩展。
4.稻瘟病和稻曲病
稻瘟病和稻曲病都属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发生危害受气候影响明显,目前田间菌源充足,本地品种抗性很低,病害流行的可能性极大。
二、防治意见
1.防治策略
重点防治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飞虱、稻曲病等病虫害。
2.防治时间
大面积用药时间是8月25-28日(第一次)。各地结合水稻生育期开展防治,在水稻破口前5-7天防治第一次,齐穗期防治第二次。
3.药种与方法
普通水稻:每亩用6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5克加25%甲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8克加40%稻瘟·三环唑悬浮剂60毫升加30%噻呋·嘧菌酯悬浮剂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穗期两次用药配方一样。
绿色食品水稻:第一次用药配方:每亩用25%呲蚜酮悬浮剂20克加25%甲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8克加75%三环唑水分散粒剂25克加30%噻呋·嘧菌酯悬浮剂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第二次用药配方:每亩用25%呲蚜酮悬浮剂20克加25%甲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8克加40%氟环·稻瘟灵悬浮剂40-80毫升加30%噻呋·嘧菌酯悬浮剂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稻纵卷叶螟发生严重地块可在以上配方的基础上每亩再加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20克。
三、注意事项
1.坚持适期用药,强化宣传指导。目前正是水稻穗期防治的关键时期,各镇(街道)要高度统一思想,加大技术指导和防治发动力度,要充分利用公示栏、明白纸、短信、微信、QQ等宣传手段,将防治技术意见宣传到村、到种植户、到农资店,要充分发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功能,提高防治功效和农药利用率。
2.提高喷药质量,保障防治效果。要做到先上水,后用药,严禁田间无水喷药,要用足水量,药后保水3 - 5天,配药时应采用“二次稀释法”以提高病虫防治效果。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尽量避开降雨时段,防治后4小时内如遇中等以上降雨须立即加大药量补治。
3.增强安全用药意识,减少各类事故发生。目前正值盛夏高温季节,要加强保护意识,避免中午高温时段作业,防止人身中毒和作物药害事故发生;药后田水严禁排入河塘,防止水生动物发生中毒事故;植保无人机防治,亩用水量不低于4L水,应在无风或微风天气条件下进行,同时避免将药液漂移至鱼塘、蔬菜、苗木、畜禽等区域,以免产生中毒或药害。
4.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保护环境安全。每次施药后,将农药包装物带离农田,送至各回收点,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