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桥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关于法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以提升片区(街道)法治建设水平为抓手,全力推进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新桥”,街道法治建设总体情况如下:
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
(一)强化机制建设,筑牢法治基石。
健全体制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新桥街道2024年切实加强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把法治建设工作纳入新桥街道发展的总体目标,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同时,新桥街道成立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办事处主任为执行组长,党政办、政法和社会综合治理办公室等办公室、部门工作人员为成员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解决法治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明确由新桥街道政法和综合治理办公室承担法治建设日常工作,负责统筹、协调、督促、检查、推动法治建设任务落地。各村社区居委会也成立了法治建设工作机构,社区党支部书记亲自抓,形成了齐抓共管法治建设工作格局。
强化队伍构建,提升保障力度。新桥街道始终将法治人才队伍建设视为重点工作大力推进,积极选拔政治素养卓越、法治业务精湛的人才充实到法治工作一线岗位,全力确保法治队伍的稳定性与专业性。在2024年,新桥街道多次组织法治业务专项培训活动,通过系统且深入的培训课程与实践演练,显著提升了法治人才队伍整体的业务水平,为法治政府的高效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持与人力保障。同时,新桥街道加强法治建设经费保障,将法治建设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有效保障了普法宣传、矛盾纠纷化解、法律顾问及驻队律师等工作费用支出,保障工作坚强有力。
压实主体责任,保证落实成效。新桥街道注重发挥“关键少数”作用,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形成自上而下的良好法治氛围。落实党工委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2024年多次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部署法治建设重大问题,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注重发挥司法所和法律顾问的法治参谋作用。
(二)深化依法行政,提升建设效能。
推进政务公开,依法发布信息。以构建政务公开运行机制为核心,新桥街道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增强街道工作的透明度和开放度。积极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相关办法、细则及制度,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依托政府信息公开栏等宣传阵地,全面公开政务信息,公布内容涉及街道低保户政策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大型项目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严格决策程序,规范决策行为。新桥街道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集体决定制度,提升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新桥街道在推进重大行政决策项目的相关工作时,严谨遵守公众参与、专家深入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廉洁性审查以及集体研讨决策等一系列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范。同时,建立司法所长列席街道党工委会与主任办公会议的常态化制度,旨在为各类议题的合法性把关提供建设性法律建议。必要时,还会广泛征求街道法律顾问的专业意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审核与研讨,全方位保障相关决策的合法合规性。
健全法律顾问制度,深化法律援助。落实街道法律顾问制度,严格按照区政府关于政府法律顾问聘任和考核要求,及时聘请街道办事处法律顾问,根据本街道实际情况科学细化法律顾问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并严格落实。2024年,法律顾问共参与合同审查、信访接待、立法民意征集、纠纷处置、法律服务中心值班等工作,完成各类合同审查68份并出具法律意见书,有效防范了法律风险。完善“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机制,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实现街道13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落实社区法律顾问每月8小时社区服务工作制。同时,为满足群众触手可得的法律需求,新桥街道深化法律援助联络点建设,目前实现13个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全覆盖,确保群众可以获得家门口的法律服务。
(三)推动治理实践,延伸法治触角。
开展精准普法工作,提升群众法治素养。以“八五”普法系列活动贯穿全年,普法经费列入街道年度经费预算。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实施法治宣传教育“六进”工程,推动精准普法。新桥街道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求定制差异化普法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农民工学法、妇女权益保障、民法典进社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一系列普法活动,与村社区共同开展普法活动9次,企业普法走访服务2次。发放手册15800余份。第二,注重普法实效,建立反馈机制。新桥街道成立普法宣传队,将网格员、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村社区居民代表、联合起来,事前集思广益定主题,事后普法效果大家评。通过“事前收集+事后反馈”模式不断优化普法内容,显著提升普法实效。深入推进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引导“法律明白人”在社区治理、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宣传一线发挥作用。
共筑调解工作格局,多元解纷活力激发。深入开展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积极打造基层协商民主格局,探索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社会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政法牵头、社会协同、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多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格局。一方面,新桥街道强化调解组织建设,目前新桥街道及13个村社区均实现调委会全覆盖。新桥街道、村两级调委会及公调对接室共调处矛盾483件,涉及金额约756万元,化解非正常死亡2人事件,群体纠纷8件。没有因调解不当或不及时导致的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同时,新桥司法所注重发挥“品牌优势”,将现有的“于建军公调对接调解室”、“老娘舅调解室”、“老兵调解室”功能进一步细化分类。于建军公调对接调解室处理损害赔偿类纠纷,老娘舅调解室处理婚姻家庭类纠纷,老兵调解室处理拆迁安置类纠纷均有优势,司法所可指定相关调解室协助村社区化解相应类型纠纷。另一方面,新桥街道持续增强调解人员专业能力。大力推进“专职+专业”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推动人员调解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现有具有法律知识背景的专职调解人员4人,邀请法官、律师、检察官及优秀人民调解员对全体人民调解员累计开展培训2次,对调解主任开展集体培训3次。
深化综合执法改革,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定期组织街道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并组织执法人员定期参加法治教育网培训学习及考试,提高行政执法队伍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配备执法记录仪,在执法过程记录、现场检查取证、执法文书制作送达、案卷整理归档等环节做到细致、到位,协助完成执法数据信息平台执法案卷信息的录入和维护,实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结合“小微执法”行动,对无证摊点、占道经营等各类不文明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强化沿街各类商户的源头管控。
二、存在问题
2024年以来,新桥街道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一)基层落实仍需加强。部分社区对法治示范社区创建的积极性不高,这些社区往往缺乏主动探索与创新的热忱,在面对法治示范社区这一建设目标时,或因固有观念的束缚,或因资源调配的困难,未能展现出应有的热情与活力。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另有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场景里,暴露出不善于运用最新法治理论来有效指导实践工作的短板。
(二)法治品牌仍待挖掘。新桥街道目前只有法治文化一条街、望湖法治文化广场,仍然缺少规模性的法治文化阵地,未能将党建阵地、科普阵地等阵地建设与法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优秀法治文化作品,特别是具有新桥街道文特色的法治文化作品的挖掘和创作方面仍显薄弱。
三、2025年工作规划
2025年,新桥街道将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统筹谋划,有序推进各个改革事项,全面提升依法治理能力水平。
(一)着力健全依法治理体系。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发挥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凝聚街道各部门法治建设合力。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形成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持续强化依法决策保障机制,积极合理配备整体素质高、法治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建立专业法治队伍机制。
(二)严格规范行政决策流程。坚持“谁承办谁负责”的原则,做好对重大决策、签订行政机关合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等事项的合法性(规范性)审查,建立健全“双把关”与“跟踪问效”制度,形成依法办事的闭合回路,坚决制止和纠正超越法定权限、违反合法(合理)程序的决策行为。
(三)切实推动普法治理成效。切实贯彻“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工作责任制,压紧压实各部门的普法责任,推动各部门对应自身的执法群体、服务群体,充分利用好法律服务资源主动开展法治宣传工作。持续开展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提优工程,强化“法律明白人”培育,持续赋能基层依法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