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局直属事业单位,局机关各处室:
经研究,现将《2025年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卫生健康局
2025年4月30日
2025年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25年全区卫生健康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干字当头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常有健康”三年行动,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群众需求为根本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以新质生产力为强劲支撑,以融合发展为工作抓手,努力实现全区卫生健康领域资源更均、能力更强、服务更优、管理更精、发展更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北区筑牢健康根基。
一、塑造“改革卫健”,推进分级诊疗与资源均衡
(一)向内挖潜增能,推动资源整合
1.实现区妇计中心与新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源共建共享,推动两家单位业务融合、设备统筹、人才互通。(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二处、妇计中心、新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实现区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在春江人民医院建设区消毒供应中心,统筹全区医疗资源,组建中心管理团队,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保障机制。(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三处、卫健一处,春江人民医院)
3.三井人民医院和河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整合,布局优化。按照“一体化管理、同质化服务、差异化发展”原则,推进两院合并工作,最终实现临床与公卫、全科与专科错位互补发展。(牵头处室、责任单位:综合计财处、卫健一处、卫健二处、卫健三处)
(二)向外借力蓄势,推动跨域协作
4.引入优质医疗资源,深化新北区第二人民医院(奔牛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同济医院合作机制,提升区域专科能力。(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一处、卫健三处、奔牛人民医院)
5.实现全区基层医疗机构与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度合作,借助医学会专科分会成立,促进各基层医疗机构与市一院专科医联体建设,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人才进修、专科建设、组团帮扶等,促进基层卫技人员诊疗服务水平提升。(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三处,各基层医疗机构)
(三)强化基层服务能力
6.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全面统筹施工组织、严控成本、保证质量等工作,全力加快市一院高新院区项目、德康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和基层医疗机构大型修缮项目建设。推进奔牛人民医院综合门急诊楼、春江公卫中心和区消供中心项目顺利竣工。(牵头处室、责任单位:综合计财处、卫健二处、卫健三处,相关基层医疗机构)
7.加大优质技术和优秀专家下沉帮扶力度,新增专家工作室(联合病房)3个,基层慢病筛防中心1个、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功能中心3个。全区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机构占比超过50%,新增甲级村卫生室5个。新建运动健康指导门诊1个,将8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三处、卫健二处)
8.推动基层医疗机构转诊中心建设,畅通分级诊疗通道,实时跟踪下转患者动态。根据市统一号源接口文档进行系统改造,在基层医疗机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中部署预约号源嵌入模块,并对接市号源池,以信息化手段助力分级诊疗工作。以专科医联体建设为突破,优化医疗资源供给,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持续完善医防协同机制,年内力争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达90%以上。(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二处、卫健三处)
二、塑造“发展卫健”,强化全要素赋能支撑
(一)提升医院管理效能
9.减少定性化考核指标,优化定量化考核指标,探索建立基层卫生绩效考核信息系统;根据省市区高质量考核要求及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位发展目标,精简考核指标,差异化设置考核内容。(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一处)
10.通过精准的区级综合考核,科学核定薪酬总量,为一、二级医院设定不同的绩效系数,确保薪酬分配更加公平合理,激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与运营效能。(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一处)
(二)提升患者就医感受度
11.提升医疗服务患者满意度。持续加强医务人员专业素养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高于90%。12家基层医疗机构均开设夜间门急诊,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夜间中医特色诊疗服务。(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三处,各基层医疗机构)
12.加强医疗质量检查力度。持续推进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医务人员提醒谈话、医疗纠纷典型案例通报,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医患纠纷数量较往年下降20%。(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三处)
13.完善医疗质量控制评估维度。提高医疗质量改进效果评估权重,强化对基层医疗质量重点管理岗位质控绩效评价。(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三处)
14.完善全域急救调度系统,拓展智慧急救平台功能,规范非急救转运服务,实现从院前急救到院内救治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更新全区AED地图,新增AED设备55台,开展急救技能培训不少于1000人次,新增持证人员500人,形成“人人学急救、会急救、敢急救”的良好氛围。(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三处)
(三)优化队伍结构
15.减少管理职数。根据单位功能定位,科学设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能科室,根据医院规模和职工总数对中层干部职数进行总量控制,严控专技转行政,明确专业人做专业事。(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一处)
16.规范编外用工。缩减编外非卫技人员数量,严格编外人员准入审核,规范编外人员适用岗位和职责权限。(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一处)
(四)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
17.推进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开展“机关大讲堂”、青年干部成长营、家风助廉、“健康新北说”等系列活动,全年举办主题学习教育不少于12场次。(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一处)
18.聚力打造“时代先锋 卫健先行”党建品牌,建立“机关+直属+基层+民营”支部党建矩阵,联合推出“时令”和地域特色的健康集市。(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一处、卫健二处、卫健三处)
19.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增设“暖新”驿站,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免费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提供慢性病筛防治管康一站式服务。为全区外卖骑手减免健康证办理费用,为快递小哥提供健康体检服务,定期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赠送滋补茶饮、驱蚊香囊、健康科普等健康礼包,为0-3岁婴幼儿家庭免费发放托育体验券。(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一处、卫健二处、卫健三处、卫健四处)
三、塑造“惠民卫健”,做优全周期全人群服务
(一)让生育友好更加可感
20.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落实生育补贴制度,推动形成生育友好型社会。(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四处)
21.按需扩增普惠托育服务,新改扩建普惠托育机构2家。依托幼儿园、托育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科学育儿知识进社区90场,关注生长发育、幼儿饮食、医疗保健等方面,提高知晓率和参与度。强化托育机构常态化综合监管,促进托育机构规范化、多元化、品牌化发展。(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四处)
22.依托区托育服务协会、南师大,举办从业人员业务能力系列培训,普及幼儿急救、安全管理、课程设置等知识,强化队伍建设。(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四处)
23.依托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市儿童医院,推动优质资源下沉,选取托育机构作为示范点,开展线上课堂+线下实训,促进健康管理。(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四处)
(二)让健康晚年更加幸福
24.持续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提供具有老年医学科特色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服务。推广80岁以上老人门诊就医“零等待”服务,加强医疗机构适老化改造,落实安宁疗护按床日医保付费制度,建设市级安宁疗护规范化病房1个。(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四处、卫健三处)
25.支持乡镇卫生院开设护理院,建设家庭病床130张,提供家庭医生上门健康随访、膳食营养指导及中医保健服务,推动老年健康服务向社区拓展、向家庭延伸。(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三处、卫健二处、卫健四处)
(三)让孕育过程更加安心
26.实施“好孕行动”2.0版,为备孕二孩及以上家庭免费提供胚胎冷冻等辅助生殖技术服务;为生育二孩及以上孕产妇提供远程胎心监护,孕前、产前、出生后三道防线拦截出生缺陷风险;持续实施早孕及流产关爱服务。新建儿童友好医院2家。(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二处,区妇计中心,各基层医疗机构)
(四)让中医药瑰宝更加闪耀
27.新增五级中医馆1个,中医阁建成率不低于70%。加大适宜技术推广力度。人性化设置布局中医诊室及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室,在村卫生室、服务站进一步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有条件的开放夜间或周末服务。(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二处,各基层医疗机构)
28.加强中医适宜技术人才建设。提高中医类别医师在中医岗位和家医团队工作的比例,深化推进西医师、临床护士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护理人员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覆盖率达30%。(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二处,各基层医疗机构)
29.与上海龙华医院合作开展孟河医派人才培养。从杏林优才培养对象中通过综合评价,遴选8名重点培养对象,与上海龙华医院孟河医派名中医结对跟师,强化培训。(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二处,各基层医疗机构)
(五)让公卫服务更加放心
30.加快完成区级疾控和监督机构重组,明确疾控机构职能定位和能力建设标准。(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一处、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
31.开展医防协同试点,组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开展至少4场人员交叉培训,提升传染病疫情预警监测敏感度。建成一个传染病医防融门诊;推进二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使用;针对重点人群,联合多部门完善聚集性疫情响应机制。(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二处,区疾控中心,各基层医疗机构)
32.建立新型工作格局。协同体系紧密结合、提升顶层设计,医疗资源统筹整合、提升防治水平,监测渠道有序综合、提升监测覆盖面,信息系统有机融合、提升管理效率,服务需求高度契合、提升群众满意度。在内科、慢病科等诊疗信息平台实现慢性病患者窗口期随访自动弹窗跳转,落实区域内管理与服务分开绩效。(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二处,区疾控中心,各基层医疗机构)
33.建设慢性病一体化门诊。统一标识标牌,统一服务流程,统一人员配备及岗位职责。结合特色科室,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开设医防融合门诊,年内试点开设一到两家标准化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心。(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二处,区疾控中心,各基层医疗机构)
34.打造慢病健康管理中心医防融合专业团队,创新家医宣传形式,打造家医服务品牌,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民心医师”推广及宣传。(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二处,综合计财处,各基层医疗机构)
35.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就近门诊免费用药服务,新增至少1家基层医疗机构精神(心理)专科门诊。年内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二处,区疾控中心,德康医院、各基层医疗机构)
36.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全区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4%以上。(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二处,区疾控中心)
四、塑造“平安卫健”,提升行业现代化治理水平
(一)坚持发展与安全并行
37.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高度关注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医疗安全、公共安全、生产安全、网络安全等存在矛盾纠纷风险的重点领域。(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局机关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
38.持续聚焦消防、燃气、特种设备等,深入推进“防风险除隐患”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医疗机构按照实景化要求,逐病区、逐楼层开展灭火和疏散逃生演练,提升全员应急处置能力。(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局机关各处室,各基层医疗机构)
39.强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最大程度“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巩固全系统安全稳定良好局面。(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局机关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
(二)坚持发展与监管并重
40.加强与公安、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协作,完善执法数据共享、违法线索共查机制,保持打击非法行医高压态势。(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三处,卫生监督所)
41.切实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加大监督协管巡查力度,实现人均办案数、大案要案查处率“双提升”。(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三处,卫生监督所)
42.持续推进职业健康指导工作,对30家以上中小微企业开展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指导,指导至少1家公立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建设。(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二处、卫健三处,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
(三)坚持发展与法治并举
43.深化法治医院建设,督促指导医疗机构在开展重大事项、出台重要政策前严格执行法制审核,对依法执业关键环节定期自查。开设医院法治讲堂,系统培训依法治院事项,统一制定学法清单和典型案例清单,推动医务工作者学法用法、敬法守法。(牵头处室、责任单位:卫健三处,卫生监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