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互动 > 调查报告 > 内容
为提升农村生活环境,实施长效管理。孟河镇通过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汇报情况汇总如下:
1. 您的性别是?
A 男(56%)
B 女(44%)
2.您的年龄?
A 18岁以下(0%)
B 18-30岁(46%)
C 31-50岁(50%)
D 51岁及以上(4%)
3.您对当前村庄的整体环境卫生状况是否满意?
A 非常满意(65%)
B 比较满意(31%)
C 一般(0%)
D 不太满意(3%)
E 非常不满意(1%)
4.村里垃圾清理的频率
A.每天(96%)
B.隔天(0%)
C.每周2 - 3次(3%)
D.每周1次(0%)
E.不定期,垃圾多了才清理(1%)
5.您对村里垃圾处理的满意程度
A.非常满意(59%)
B.满意(34%)
C.一般(6%)
D.不满意(0%)
E.非常不满意(1%)
6.您家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是?
A. 直接排到附近沟渠、河流(15%)
B. 经简单沉淀后排放(0%)
C. 接入村里污水管网处理(81%)
D. 自家沼气池或化粪池处理后排放(3%)
E. 其他(请注明 )(1%)
7.您所在村乱堆放现象的普遍程度
A.非常普遍,严重影响环境和通行(9%)
B.比较常见,集中在某些区域(25%)
C.偶尔可见,影响较小(56%)
D.几乎没有(10%)
8.乱堆放主要出现在哪些地方(可多选)
A.道路两旁(46%)
B.河道周边(25%)
C.公共活动场地(2%)
D.村民家门口(23%)
E.其他(请注明)(4%)
9.您家中的厕所类型是?
A 传统旱厕(3%)
B 三格化粪池厕所(3%)
C 水冲式厕所(93%)
D 其他类型(1%)
10.您所在村道路的状况
A.全部硬化,路况良好,无明显破损(65%)
B.大部分硬化,局部有少量坑洼、裂缝(34%)
C.部分硬化,存在一些土路路段(0%)
D.基本为土路,路况差(1%)
11.您觉得村里道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可多选)
A.路面破损严重(2%)
B.道路狭窄,会车困难(51%)
C.缺少路灯,夜间出行不便(14%)
D.道路两旁杂物乱堆乱放(12%)
E.排水不畅,雨后积水(8%)
F 缺乏长效管理机制(13%)
12.您是否愿意参与村里组织的环境整治活动
A.非常愿意,会积极参与(37%)
B.愿意,有时间就参加(59%)
C.看情况,不影响自己就行(3%)
D.不太愿意,觉得与自己无关(1%)
13.对于农村长效管理,您认为最需要优先改善的方面是(可多选)
A.旱厕改造(12%)
B.污水处理(12%)
C.垃圾处理(23%)
D.道路修缮与维护(21%)
E.河道治理(14%)
F.整治乱堆放现象(18%)
14.您认为政府提供的环境治理支持措施有哪些不足?(可多选)
A 资金投入不足(24%)
B 技术指导缺乏(12%)
C 宣传不到位(13%)
D 村民参与度低(32%)
E 监督机制不完善(19%)
15.您认为提升农村长效管理最有效的措施是?
A 加大财政投入(34%)
B 加强村民环保教育(50%)
C 完善基础设施(6%)
D 建立奖惩机制(10%)
16.您对农村长效管理还有其他建议或意见吗?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由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参加问卷调查的男性居多占56%。其中年龄在18-30岁占46%,30-50岁占50%,51岁及以上占4%;参与调查的人员中,对当前村庄的整体环境卫生状况非常满意的占65%,比较满意的占31%。调查中,96%的村里垃圾清理频率是每天。参与调查的人员中59%的人对村里垃圾处理非常满意,34%的人满意。调查中,81%的人污水处理方式是接入村里的污水管网处理。调查中,56%的人觉得乱堆放现象偶尔可见,影响较小,25%的人觉得比较常见,集中在某些区域。乱堆放主要出现在道路两旁、河道周边和村民家门口。调查中,93%的人使用的是水冲式厕所。调查中,65%的所在村道路全部硬化,路况良好,无明显破损,34%的大部分硬化,局部有少量坑洼、裂缝。村里道路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道路狭窄,会车困难;缺少路灯,夜间出行不方便;道路两旁杂物乱堆放;、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等。调查中,37%的非常愿意,会积极参与;59%的人愿意,有时间就参加。对于农村长效管理,最需要优先改善的是旱厕改造占12%;污水处理占12%;垃圾处理占23%;道路修缮与维护占21%;河道治理占14%;整治乱堆放现象占18%。参与调查的人员中认为政府提供的环境治理支持措施主要有村民参与度低、资金投入不足、监督机制不完善、技术指导缺乏、宣传不到位。调查中提升农村长效管理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村民环保教育。
三、调查举措
1. 村容村貌提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理乱堆乱放、残垣断壁,整治“三线”(电线、网线、有线电视线)乱拉乱接;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利用闲置地块建设小菜园、小花园,改善整体视觉环境。
2.引入市场化运作:对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专业性较强的环节,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专业公司负责运营,提高管理效率
3.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村广播、宣传栏、文艺活动等形式,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环境改善的意义,提升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到清扫、监督等工作中。
4.建立监督机制:设立村级环境监督岗,由村民代表、老党员等组成监督小组,定期检查环境状况,对违规行为及时劝导纠正;开通举报渠道,接受村民和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