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互动 > 调查报告 > 内容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级关于老旧装置的工作部署,准确掌握企业老旧装置管理情况。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应急管理局于2025年8月26日,通过在线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企业老旧装置运行现状和管理情况,征集意见建议,为进一步科学制定政策、优化工作方法提供信息支撑。
一、问卷调查情况
截至9月25日,经过数据统计,本次在线调查反馈情况如下:
1.参与投票的企业人员中,主要负责人占比45%,安全总监、分管负责人占比34%,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占比1%,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占比14%,普通员工占比6%。
2.参与投票的人员所在企业,通过信息化系统管理设备设施的,占比60%;同时使用信息化系统和纸质台账管理设备设施的,占比40%。
3.参与投票人员所在企业,60%存在服役满20年以上老旧装置;16%存在超设计年限老旧装置;7%在未来5年内,存在满足老旧装置条件的装置;7%在未来5-10年范围内,存在满足老旧装置条件的装置;10%未来10-20年范围内,存在满足老旧装置条件的装置。
4.参与投票人员认为,所在企业老旧装置排查不存在遗漏的,占比81%;认为不太可能存在遗漏的,占比5%;认为可能存在遗漏的,占比12%;认为大概率有遗漏的,占比2%。
5.参与投票人员认为,排查老旧装置过程中,存在老旧装置概念模糊,不确定哪些设备应当定义为老旧装置的,占比16%;需协调安全、设备、生产等不同部门,缺乏统一的指挥领导的,占比20%;装置数量较多,对投用时间、设计年限等关键信息缺乏统一登记,排查难度大,占比17%;不清楚后续的政策和工作要求,担心排查上报后会面临更严格的监管的,占比15%;有其他难点的,占比13%;不存在难点的,占比19%。
6.参与投票人员认为所在企业设备使用经常出现问题,存在安全风险的,占比58%;认为设备老化严重,担心存在安全隐患的,占比11%;不确定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占比3%;不认为存在安全风险的,占比29%。
7.参与投票人员认为老旧装置需要开展定期评估,目前频次合理的,占比76%;认为需要开展定期评估,目前频次较高的,占比12%;认为需要开展定期评估,目前频次较低的,占比9%;认为不需要开展辨识评估的,占比1%;所在企业不涉及辨识评估的,占比2%。
8.参与投票人员认为老旧装置辨识评估存在评估表和辨识表设计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占比23%;认为企业相关专业人员参与程度不够的,占比24%;认为邀请的专家辨识评估不够细致的,占比17%;认为存在其他问题的,占比18%;认为不存在问题的,占比18%。
9.参与投票人员认为所在企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存在困难为资金投入大的,占比16%;为装置复杂,更新改造难度大的,占比14%;为装置拆除安装过程安全风险较大,占比16%;为更新改造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撑,难以获得内部批准的,占比13%;为难以找到匹配的新设备的,占比10%;为需要停产停工,影响生产经营的,占比17%;为其他困难的,占比14%。
10.参与投票人员认为所在的企业开展老旧装置更新改造的原因是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占比11%;是提高设备本质安全水平,占比17%;是设备检验检测未通过,占比10%;是正常淘汰、更新,占比15%;是提高环保、能耗水平,占比13%;是政府政策推动,占比12%;是其他原因的,占比9%;另有未开展更新改造的,占比13%。
11.参与投票人员认为未来所在的企业设备设施在安全上的提升方向为设备替换为更的地品牌,提高质量和可靠性的,占比18%;采用微通道、微反应器、连续流等新技术的,占比13%;提高自动化作业水平,取代人工操作的,占比19%;提高设备智能化水平,提高监测预警和自动化控制、处置能力的,占比23%;其他方向的,占比13%;观望中,没有确定的方向的,占比14%。
12.对于监管部门应该如何更高效地管理老旧装置,参与投票人员认为通过信息化系统,统一管理企业的设备设施的,占比76%;通过填报表格的方式,定期收集企业设备信息的,占比0%;通过企业内部“五位一体”系统管理,监管部门接入系统信息的,占比12%;由企业自主进行管理的,占比9%;其他方式管理的,占比3%。
13.对于监管部门如何更好地帮助企业开展老旧装置更新改造工作,参与投票人员认为应该增加政策供给,在立项、变更等手续上给予更多支持的,占比23%;应该增加资金补助力度、简化申请流程的,占比23%;应该加大更新改造过程中的服务指导的,占比22%;应该加强日常服务指导的,占比18%;应该采取其他措施的,占比14%。
14.参与投票人员认为所在企业老旧装置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主要有:(1)对相关老旧装置的判断无法完全掌握;(2)职责分配不合理,缺少牵头领导人员。提升的主要方向:(1)要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牵头责任人,在其带领下协调各个涉及部门进行统一管理;(2)加强检查与更新淘汰力度;(3)对老旧装置进行自动化提升。
15.参与投票人员对监管部门老旧装置管理的意见建议主要有:(1)建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老旧装置更新改造,要将特种设备特检院检验检测结果作为参考依据,不建议一刀切进行更新改造;(2)希望各级统一明确法律法规依据,并加强企业层面的落实;(3)希望政府部门提高监管效能,减少各种相关表格的填报。
二、结果分析
从调查问卷收集到的情况来看,我区老旧装置排查评估与更新改造五年行动计划取得了一定成效,大部分企业彻底摸排了公司的装置设备,掌握了自身老旧装置情况,并采取了管控措施,能够常态化开展相关辨识评估工作。但从问卷中也可以看出,部分企业在老旧装置安全管理上仍有难点堵点亟待解决,比如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难以动员相关专业人员参与老旧装置管理,比如受制于资金、安全等方面的限制,更新改造难以推进,比如老旧装置的管理效率需进一步提高。要改善解决上面的问题,需要多方发力、共同努力,推动老旧装置的监管方式更加高效、风险研判更加准确、政策措施更加给力。
三、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服务指导,推动“顶层设计”转化为“落地实践”。要利用好“两新”政策的契机,平衡好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资金奖补的撬动作用,形成政策合力,稳步推动企业实现本质安全水平和风险防控水平的提升。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每次入企检查的机会,向企业宣贯相关政策,关注企业老旧装置的安全状况、管理情况,对企业采取的管控方案、对策措施的合规性、科学性、可靠性进行研判,与企业和专家共同商议改进提升的思路和措施,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构建完善的老旧装置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二是提升管理效能,推动“被动达标”转变为“主动升级”。要推动企业转变观念,更新改造不是简单的“以旧换新”,也是技术迭代的契机,可以实现安全化、自动化、绿色化、经济化等水平的同步提升,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要督促企业由主要负责人牵头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领导,落实责任人员,建立健全设备长周期安全运行工作机制,给予资金和人员等方面保障措施,持续提升设备安全管理水平。要让政策与科技形成合力,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打通数据孤岛,努力实现设备设施的高效精准自动化智能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