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部门动态 > 法院 > 内容
刚刚过去的十一小长假里,常州孟河镇的六十多岁的商师傅(化名)家办理了一场丧事,在冰冷的殡仪馆里“躺”了一年半为亡妻,终于可以入土为安了。
事情还得从一年前说起。2024年5月29日,商师傅的妻子因肾结石碎石术后插管致小便疼痛,为图方便,就到住所附近一内科诊所就诊。诊所初步诊断为尿路感染,采取了抗炎治疗。没成想三日后,当其妻再次去诊所输液时,出现了胸闷、出汗等过敏症状,被紧急送往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
商师傅悲痛万分,认为是诊所的过错,带人将诊所围锁了两个多月,要求诊所予以赔偿。只是个私人“小作坊”的诊所哪里经得起如此“封闭”。围锁期间,不仅“颗粒无收”,部分需要特殊存放的药品也发生变质受到影响。因赔偿金额差距较大,双方最终未能协商一致。商师傅便拒绝火化,执意选择将亡妻的尸体冷冻在殡仪馆里。
停尸4个月后,商师傅一纸诉状将诊所诉至新北区人民法院孟河法庭。鉴于双方都有调解的意愿,在人民法庭的主持下,双方暂时“休战”。调解过程中,双方就商师傅亡妻的死亡与诊所治疗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诊所治疗过程是否存在过错产生了分歧。商师傅决意做司法鉴定。结果表明:商师傅妻子的死亡是因突发心脏病所致,诊所负同等或次要责任。
这一次的鉴定结果大大“颠覆”了商师傅的预期,他又自行找了家机构做了第二次鉴定,结果与第一次相差无几。一怒之下,执拗的商师傅撤回诉讼,开始四处信访。
村干部与相关部门对商师傅的遭遇和行为表示同情和理解,多次召集商师傅与诊所沟通协商,可商师傅态度坚决,咬定赔偿款一分钱也不能少。而诊所则依据鉴定意见,最多只愿给予一些补偿。双方互不让步,事情陷入僵局。眼瞅着双方日益加深的矛盾,还有每天300多元的冷冻费不断攀升,村委等相关部门急得团团转,无奈,只好来找新北区人民法院寻求帮助。
虽然这起纠纷没有诉至人民法院,但实现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急民所急,为民解忧,是人民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新北区人民法院打毅然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鉴于事发地属孟河地区,处理这一纠纷的重任就落在了人民法庭庭长蔡剑群的肩上。事不宜迟,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经过调查走访,很快有了解决思路。首要之务,是让商师傅放下戒备,打开心结。在与商师傅的一次次交谈中,蔡剑群面色柔和,与商师傅面对面促膝“唠嗑”,用通俗易懂的当地方言为商师傅解释法律条文,通过倾听、共情,并借助鉴定意见引导商师傅合理调整诉求。他的耐心和细致,渐渐让愤愤不平的商师傅放下抵触,恢复了理智。接着,蔡剑群又主动联络卫健委与诊所沟通,促使对方设身处地为商师傅着想,做适当让步。同时,发挥人民法庭人大代表联络站作用,邀请驻站人大代表和村干部以“乡情”为纽带,对商师傅的家人进行情绪安抚。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最终双方达成补偿协议。村干部激动地对蔡剑群说:“感谢人民法院给我们解决一个大难题,今晚我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至此,一副“人民法院+人大代表+卫健委”共同描绘的同心圆画卷徐徐拉上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