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部门动态 > 人社局 > 内容
“地震时要躲在桌子底下,护住头部最重要!”在奔牛镇五兴苑社区广场上,12岁的曹权熟练演示着地震避险动作。他与小伙伴们姿势标准、讲解自信,引得围观居民连连称赞。这生动一幕,正是新北区“小红帽”守护青少年安全项目成果展的缩影。
自2024年12月在新北区民政局“北斗星・社创+”活动支持下启动以来,该项目以沉浸式安全教育为核心,整合多方资源,已帮助26名青少年系统掌握安全技能,累计服务890人次,成功构建起“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安全守护体系。
沉浸式学习:让安全教育“活”起来
“传统安全宣讲效果有限,我们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安全知识真正‘活’起来。”项目负责人的话,点明了“小红帽”项目的创新内核。
在网络安全教育环节,孩子们分别扮演“网络骗子”与“受害者”,沉浸式还原“免费游戏皮肤”“中奖链接”等生活中常见的骗局场景。随后,专业社工会逐一拆解骗局逻辑,让青少年清晰摸清骗子套路。这种互动式教学,彻底改变了以往青少年“被动接受”安全知识的模式,推动他们主动探索、深入思考,将网络安全知识刻进脑海。
项目还积极组织青少年走出课堂,走进警察学校、防震减灾馆、消防站等专业场馆开展实地体验。在消防站,孩子们在消防员手把手指导下,学习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亲手穿戴消防服,真切感受消防员的工作日常;在防震减灾馆,模拟地震平台让青少年直观体验不同震级的震动,在真实场景中掌握正确避险姿势。“以前总觉得火灾、地震离自己很远,现在才知道,掌握正确应对方法真的能救命。”参与活动的青少年蔡瑞杰的感慨,道出了沉浸式学习的显著成效。
多方联动:凝聚安全守护合力
青少年安全守护绝非单一主体能完成的任务,需要多方力量协同发力。“小红帽”项目精准把握这一关键,着力打破资源壁垒,积极推动“社区+学校+家庭”安全共同体落地成型。
在社区层面,青少年化身“安全宣传小志愿者”。他们发挥创意,亲手制作安全标识,张贴在社区公共区域的显眼位置;同时主动向居民发放安全小贴士,用稚嫩却认真的声音讲解安全知识。“看到孩子们认真讲解,不少居民都会停下脚步仔细听。”社区书记的话,印证了小志愿者在社区安全宣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针对家长群体,项目专门开设“家长与居民安全课堂”,邀请社工、民警、心理教师等专业人士担任讲师,围绕家庭安全教育方法、青少年心理健康等与家长密切相关的主题开展培训。“现在我会主动和孩子聊新闻里的安全事件,教他识别身边的安全隐患。”一位家长的反馈,体现出家长安全意识的提升与教育方式的转变。
学校则成为项目的重要合作伙伴,通过家校沟通群定期向家长、学生推送安全知识,及时协助筛选参与活动的青少年,确保安全教育既能在学校内得到呼应,又能在校外有效延伸,形成完整的教育闭环。
成效显著:从“知险”到“会避险”
截至目前,“小红帽”项目已开展8次小组活动、16次社区倡导活动,累计服务890人次,26名青少年全面掌握了交通、网络、食品、居家等多领域安全技能,真正实现从“知道危险”到“学会避险”的跨越。
在项目成果展上,青少年通过照片墙展示、互动问答、户外避险演练等丰富形式,向居民全方位呈现学习成果。“这是我们在消防站学用灭火器的照片,这是我们画的社区安全地图……”叶雨晨热情地向参观居民介绍,脸上满是自信的笑容。“孩子不仅学会了保护自己,还会主动帮别人,这样的项目太有价值了!”一位家长的感慨,说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如今的五兴苑社区,安全氛围愈发浓厚,居民对青少年安全的关注度也显著提升。
新北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小红帽”项目作为“北斗星・社创+”活动支持的优质推广项目,为青少年打造了安全、温暖的成长环境,有效降低了安全事故与心理问题可能带来的伤害。项目团队也明确,下一步将全面总结经验,进一步优化服务模式,计划把“小红帽”安全守护模式推广到更多社区,真正实现“守护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平安一个社区”的目标。
如今行走在五兴苑社区,孩子们制作的安全标识随处可见;家长安全意识明显提升,主动参与安全教育;学校与社区的安全联动更紧密、更高效。这顶用专业与爱心编织的“小红帽”,正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保驾护航,助力他们在平安、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