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部门动态 > 商务局 > 内容
“40多年前,我的父亲创立了医沛生。今天,对我们家族而言,同样意义非凡。”6月26日,在医沛生医疗器械制造(常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沛生常州基地”)投产仪式上,医沛生集团首席执行官西蒙·米歇尔的深情话语,流淌着跨越两代人的中国情缘,“能植根于常州这座生机勃发、创新涌动的城市,我们深感自豪。”
日内瓦湖的碧波遥应长江的奔涌,一场跨越山海的产业共鸣在常州高新区激荡回响。医沛生的中国故事,自西蒙父辈初次踏足这片热土时便已悄然开篇。从携手首批中国客户,到常州高新区现代化智能工厂的拔地而起,时间见证着这份跨越山海的传承与信任的深化。
作为全球自用药注射系统的领导者,总部位于瑞士的医沛生集团在自我给药领域里拥有世界领先的独立医疗技术,为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辉瑞、罗氏、基因泰克、东宝等全球著名医药企业提供产品。
2022年10月,医沛生集团在常州高新区投资设立了亚太区的首个生产基地——医沛生医疗器械制造(常州)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医疗注射笔和针头的研发、生产和装配。就在建设过程中,医沛生集团又果断增资1亿欧元签约新项目。截至目前,其在常州高新区的总投资额已达最初计划的3倍。
在建设期间即扩大产能,追加投入新产品线,来自于医沛生对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
还记得去年底,记者在医沛生常州基地会议室里看到的一张车间图,生产总监班杰明满怀憧憬与期待:“原本规划的4期产线现在压缩至2期完成,增资项目主要用于项目二期建设,目前还有部分预留土地,我们很看好中国的市场和发展。”
据悉,两期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1亿支新型便携式自我给药注射装置,主要应用于胰岛素和其他多剂量疗法,交付于知名药厂进行预填充。
从与常州高新区联系的那一刻起,医沛生集团就被这座城市良好的营商环境所吸引,更对这里能力卓著、反应迅速的服务团队印象深刻。
作为常州医疗器械产业的标杆项目之一,推进速度之快,远超预期。“破土到竣工仅14个月,‘中国速度’铸就行业标杆。”医沛生常州基地负责人斐雷杜表示,“常州高新区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丰富的高素质人才资源以及支持有力的政府团队,为我们提供了成功所需的一切要素。”
步入恒温恒湿的生产车间,高速注射笔装配线正高效运转。全球领先的工业4.0智能化制造体系,成为集团全球版图上的新亮点——整座工厂里的数据都是可以“流动”起来的,每道工序通过MES系统,可实现订单、人员、工序、产品的管理和追溯。此外,厂房在设计之初便定位为顶尖可持续性标杆,严格遵循最新版LEED铂金级标准与中国三星绿色建筑认证(GBL 3 Star),并凭借实际能耗表现斩获LEED零碳认证。
“常州基地是我们以结构化方式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典范。”医沛生集团首席运营官弗兰克·蒙吉斯强调,它深度融入全球网络,更践行明确的“本地驱动本地”战略——立足中国制造,服务中国需求。
本地化战略将带来显著优势:敏捷响应客户需求、降低供应链风险、提升交付效率与可持续性。“我们为能在这里投资感到自豪,并期待着在这一地区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弗兰克·蒙吉斯说。
医沛生选择在常州高新区建立其中国首家工厂,不仅是常州与瑞士在制造、科技、商贸领域合作日益紧密的缩影,更是对中瑞两国自1950年建交以来,始终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构建历久弥坚伙伴关系的最佳注脚。
常州是长三角地区瑞士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截至目前已集聚瑞士投资企业44家。近年来,常州与瑞士在制造、科技、商贸等各领域的合作交流愈发紧密。医沛生新项目的顺利签约,是常州和瑞士合作再上新台阶的务实举措,为中瑞友谊续写了新篇章。
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常州高新区目前已吸引立达纺织、乔治费歇尔、医沛生、奇华顿、美德乐、埃莱普等29家瑞士企业在这里落户扎根,中瑞(常州)国际产业创新园累计吸引25个国际领先的产业项目入驻,总投资超7亿美元、总销售额超7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