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部门动态 > 财政局 > 内容
2024年以来,预算绩效管理与零基预算改革有机联系、相辅相成,常州高新区(新北区)财政局通过优化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全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开展评估审查,建立支出标准等,打破支出固化格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为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探索打出“组合拳”。
一是事前绩效评估和绩效目标使预算安排有“尺度”。
将绩效管理关口前移,新设政策、项目入库之前结合预算评审、项目审批等,对其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等充分论证,论证结果作为编制项目预算的重要依据,2024年共进行11个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综合核减率为6.37%;进行167个电子政务项目评审,初步核减预算约0.1亿元。在预算编制环节,对“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等14个项目绩效目标编制进行重点审核,进一步明确绩效目标的设定原则、内容框架、指标体系及具体要求,把控预算源头。预算与绩效目标同步批复下达,一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硬化预算约束。
二是绩效监控使预算执行有“校正”。
动态跟踪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在全面日常监督的基础上,将涉及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领域项目或重大支出项目作为监控重点。2024年,新北区本级组织二季度和三季度两次重点绩效监控,其中三季度重点跟踪支出进度低于50%的项目,并召集部分单位分批座谈分析。通过预算执行与绩效运行双监控,全年收回并盘活沉淀资金1.25亿元,同时将绩效监控结果作为当年度预算调整及以后年度预算安排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三是绩效评价使改变预算基数有“底气”。
构建部门绩效自评和财政重点评价相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全覆盖,2024年区级80个预算单位共440个项目完成绩效自评, 32个部门共41个项目进行部门绩效评价。在此基础上,区财政选取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项目等16个项目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内容涵盖区级政策、部门整体、政府购买服务、民生实事、PPP项目、科技平台载体等。2025年区级预算安排根据零基预算改革要求,并充分利用绩效评价结果,经初审核减2.68亿元,打破部分基数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
四是成本绩效使预算优化有“标准”。
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财政资金降本增效,是过紧日子的必然要求。2024年开展新龙生态林物业管理及绿化养护全成本预算绩效分析试点,采取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双牵头”模式,联合项目运营单位和其他相关部门,从优化业务流程、厘清成本边界入手,按照绩效目标、投入成本、产出质量与效益匹配对应的原则,运用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在充分考虑财政可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财政支出标准,经初步核定每年可节约财政资金约700万元。2025年拟继续在城市运行、公共事业等领域开展成本绩效分析试点,逐步形成不同行业、不同类型项目支出标准,推动全区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深度融合。
五是基层评价使财政运行有“效率”。
2021年起新北区率先在江苏省试点开展基层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连续五年每年选取2-3个可比性强、特色鲜明的园区、镇(街道)进行评价,逐步构建起以财政基础管理为核心,涵盖预算管理、收支管理、债务管控以及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人民生活、可持续能力等综合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横向与纵向的综合评价“精准把脉”,推动基层政府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加强财源建设、优化支出结构、提升产业发展质效等,使基层财政治理更好地为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服务。
下一阶段,新北区将进一步筑牢预算绩效管理“阵地”,为零基预算改革夯基垒土。做深做实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提升事前绩效评估的全面性前瞻性,绩效目标的科学性准确性、绩效监控的及时性有效性、绩效评价的客观性权威性、绩效结果应用的约束性激励性。加强方法举措的协同集成,以系统观念综合施策,为零基预算改革奠定业务和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