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部门动态 > 教育局 > 内容
1月7日下午,新北区数学跨学科项目组的老师们带着对教育的执着与探索精神,相聚于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围绕“指向思维发展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研究”展开了一场精研覃思的研讨交流。
课堂展示:数学之美跨界绽放
课堂作为教学的前沿阵地,率先奏响精彩乐章。奔牛实验小学的骆晓倩老师呈现了一堂三年级《数剪窗花》课程,巧妙融合传统剪纸与数学知识。骆老师以猜谜方式开始课程,随后通过欣赏、探究活动揭示轴对称图形概念。接着,学生历经尝试剪、选择剪、自由剪三次实践,提炼制作方法并提出美化方案,将抽象几何概念具象化,创作出多样窗花,深化对数学空间观念的理解,感受数学与民间艺术融合的魅力。
紧随其后,薛家实验小学的龚红雅老师呈上《包装的学问》一课。龚老师以生活商品包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多盒牛奶包装问题。通过动手实践和交流讨论,学生们得出了“重叠面积越大,包装越节约”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包装方案。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模拟包装过程,运用数学知识设计出最佳的包装方案,让数学思维扎根生活。
交流分享:理论领航点亮方向
两场交流分享恰似智慧星辰,为教师们照亮前行的道路,提供极具价值的前沿理论与实操指南。小河中心小学的陈佳丽老师带来《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任务设计》专题分享,深入且细致地剖析了跨学科任务的设计依据,并结合生动的案例,强调了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驱动问题、设计分阶段活动来设计关键环节的设计。陈老师的分享为老师们打开了跨学科任务设计的创新之门,开拓了崭新思路。
河海实验小学的陈烨老师聚焦《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设计》,特别强调了评价在跨学科学习进程中的导向与激励作用。陈老师指出,跨学科教学的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通过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高阶思维能力和社交性发展,促进知识的整合、融合与实践探索。讲座中,陈老师详细阐述了评价课程内容、辅导过程和学习成果的方法,强调评价应注重多元化、全面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课议课:专业研讨砥砺前行
飞龙实验小学的吴丽丽老师表示,两位上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够有效地整合跨学科知识,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吴老师指出,教师在评价上要注重过程和成果的结合,同时提出需进一步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深化评价体系。
百草园小学的胡珂老师表示,两堂课都与新年主题贴近,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真实情景中体验与思考。同时,胡老师提议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融入教学评价环节,以期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三井实验小学的蒋励青老师从跨学科融合效度的专业角度出发,为这两堂课提出了优化整合学科资源、切实提升知识连贯性的建议。教师们畅所欲言,思想碰撞激烈,为数学跨学科教学的精细化雕琢添砖加瓦,夯实根基。
专家引领:高瞻远瞩指引航程
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李志军对两堂课在跨学科探索领域的创新实践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改进建议。他强调,在课程设计时,要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追求学科价值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给予学生自由,让他们亲自体验发现、研究、优化和反思的全过程。李志军还指出,项目组成员需要结合新教材深入思考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内容。他建议以小组教研的形式进行初步研究,再在项目组集中研讨,重点提炼典型课例,持续关注学科本质,进一步深化跨学科融合的深度与广度。
耕耘不止,奔赴莫停。项目组的老师们必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入研究和领会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的精髓,以跨学科融合为燃料,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助力他们冲破知识单一的桎梏,在多元知识碰撞的天地里自由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