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部门动态 > 教育局 > 内容
为深化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落实新课标理念,3月27日,常州市高中数学“课标实验”主题研讨活动在西夏墅高中举行。全市高中数学教师齐聚一堂,通过四节精品课例展示和两场专题讲座,共同探索数学教学的创新实践。活动内容扎实、形式多样,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
本次研讨活动围绕“正态分布”和“三角形解题策略”两大主题,呈现了四节风格迥异的研究课,展现了教师对新课标的精准把握和课堂设计的巧思。
西夏墅高中王荣霞老师从德国马克纸币切入,以“学生身高数据分析”为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正态曲线的特征,结合GeoGebra动态演示,生动诠释了“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课堂中,学生通过自主计算标准差、绘制频率分布图,深刻理解了正态分布的“对称性”和“集中趋势”。
常州市第一中学蒋平老师另辟蹊径,从“产品质量检测”的实际问题切入,通过案例对比(合格率与3σ原则),帮助学生建立概率思维。课堂尾声的“生活正态分布大发现”互动环节,学生踊跃分享实例,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结。
常州市第一中学田秀权老师以一道经典几何题为载体,通过“问题链”设计,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归纳“爪形图”的共性规律。板书设计逻辑清晰,巧妙运用彩色粉笔标注辅助线,直观呈现了解题思路的构建过程。
横山桥高中沈飞彪老师注重学生思维可视化,鼓励学生用“一题多解”突破定式思维,并借助实物投影仪即时展示不同解法。课堂中“错误解法诊断”环节,引发了教师们热烈讨论。
各分会场围绕“如何平衡课堂容量与深度”“技术赋能教学的边界”等议题展开研讨。
吕红范老师指出:两节《正态分布》课例虽切入点不同,但均体现了“从直观到严谨”的数学认知规律,为概念课教学提供了范本。
宗冬娣老师强调:几何教学应避免技巧化倾向,田、沈两位老师通过追问“为什么这样作辅助线”,真正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活动尾声,两场专题讲座为教师带来理论提升。徐丽锋老师《追求自然连贯的数学教学过程》提出:教学设计需遵循“问题——探究——反思”闭环,避免碎片化。杨宽老师《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分享“三阶讲评法”(归类析因→变式巩固→反思重构)。
本次活动既是教学成果的展示,更是新课标落地的行动研究,未来将持续开展“主题+课例+研讨”的联动教研,不断推动区域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