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部门动态 > 教育局 > 内容
在“双减”政策全面落地的时代背景下,提升小学阶段学业质量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与紧迫课题。2025年4月7日下午,由新北区教育局和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精心筹备的小学学业质量提升月度研讨会在新桥第二实验小学全域教室召开。此次会议由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徐文娟主持,新北区教育局副局长蒋辉、基教处处长顾晓春、区教师发展中心各学科研训员、各小学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课程处)主任齐聚一堂,共同聚焦小学教育发展,探寻学业质量提升路径。
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以“弘雅育人,教研共生”为主题,主要交流了校本教研方面的创新实践。学校以“让生命诗意地栖居”为办学理念,将“弘雅文化”融入教育,构建特色育人环境与课程体系,为校本教研指明方向。在管理机制上,通过三级督导闭环管理保障教研实效,以三维进阶赋能提升深度,分层培养激发教师动力。教研模式创新多维生态,常态教研夯实基础,跨学科教研突破创新,项目化教研塑造品牌,校际联动辐射经验。同时,创新集体备课模式,以主题化设计聚焦核心,流程化实施确保质量,常态化反思推动改进。未来,学校还将深化教研数字化转型、跨学科深度融通以及教师发展生态优化三项改革,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新北区吕墅中心小学以“深耕‘雅正教研’赋能提质增效”为主题,积极应对办学挑战,推动教育进步。立足学校教育教学的问题从五方面探索突围。一是课题引领,依托多项在研课题,创新科研推进方式,实现科研教研一体化。二是城乡牵手,与多校达成深度合作开展优秀教师城乡牵手活动,提升教学水平。三是跨界融合,开展跨学科、跨学段及关键年级教研,培育学生综合素养,助力学段平稳过渡。四是分层培养,实施青苗计划、英才计划、助力计划,针对不同教龄教师分层培养,打造优质教师队伍。五是数智赋能,引入AI课堂反馈和备课系统,实现精准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向高质量乡村优质小学迈进。
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以“补短板扬优势,技术赋能提质量”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提升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索。学校直面问题,从作业改革和信息化管理两方面入手。作业改革遵循“双减”政策和新课标的要求,建构“三位一体”管理体系。控制作业总量并每日公示,建立三环节跟踪机制监管过程,制定批改规范实现标准化。创新“1+3+X”周末作业体系,通过集体研题、三级审核等流程实施,数学组估算训练和英语组绘本阅读成效显著。信息化管理方面,横向贯通资源库平台建设,实现电子化检查,共建共享教学资源;纵向穿透成绩管理系统,标准化采集数据,实现多维分析和数据建模,将传统经验管理转变为数据驱动的精准治理,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撑。未来,学校将持续优化管理,深化应用,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徐文娟以“立足‘双减’‘三新’,提升课程实施品质”为主题,对前期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针对学校的课程调研进行全面系统反馈。徐主任说到前期的课程建设常规调研呈现了诸多亮点:学校课堂教学关注“30 + 10”模式,实现讲练一体并基于学科特点创新;落实“五线融合式”教学设计,促进新课程理念落地;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抓手,加强新课标学习与新教材研究;在提升学业质量上有举措,关注练习设计、命题研究和学业诊断。
为进一步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徐文娟着重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理论学习与转化:系统且持续地推进新课标学习,组织多样化学习活动,促使教师透彻理解理论内涵,并将其深度融入日常教学实践,实现从理论认知到教学应用的高效转化。针对新教材,开展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精准把握内容结构、教学重难点,形成科学、规范且具操作性的研读及使用策略,为教学的精准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2.夯实课堂教学基础:充分激活备课组的效能,通过集体研讨、资源共享等方式,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方向清晰、准确。精心优化活动设计,增强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性与连贯性。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高度关注个体差异与多样化需求,因材施教。设计富有素养立意的练习,涵盖知识巩固、能力拓展、思维提升等多维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打造高质量、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3.革新校本教研模式:紧密围绕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关键问题确定校本教研主题,增强教研的靶向性与实效性。构建基于问题解决的教研机制,鼓励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参与,通过案例分析、行动研究等实证研究方法,深入剖析教学现象、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改进路径,切实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学质量,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研文化。
4.精细打磨课程环节:在课标研读方面,推动学习目标的升级与细化,高度关注学习方式变革与学科实践活动开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度思考。教材解读过程中,巧妙平衡“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关系,深入挖掘教材价值,做到读懂、读透、活用、创新。教学设计坚持教学评一体化原则,细化目标、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密切关注课堂生成,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练习设计以目标为导向,兼顾课中与课后、课时与单元、单项与综合、基础性与挑战性,精心培育学生学科素养,通过对课程各环节的精心打磨,全面提升课程实施品质。
此外,徐文娟着眼于未来教育教学发展,对后期学校教育教学相关工作进行了细致且全面的部署,为各校后续工作的有序展开清晰勾勒出行动路径,指明了前进方向。
蒋辉高度肯定了各学校在学业质量提升工作中的积极探索与阶段性成果,聚焦“磨”字,从目标、方法、过程阐述其意义,并从多方面提出提升学业质量的“磨”字策略。
在阐述“磨”的意义上,蒋局指出,从目标看,“磨”要以问题为导向,锚定问题点和核心点,明确磨的方向与程度;从方法而言,“磨”意味着对教育质量的常抓不懈,教学质量不是一蹴而就的;从过程来讲,“磨”是在磨砺中不断去粗取精、实现生长。
在具体“磨”的策略方面,蒋辉强调了以下六个方面。
1.磨教材:在新旧教材转换阶段,深入理解教材与课标的关系,明确教学目标、内容与学生最近发展区。
2.磨课堂:基于“五线融合”打磨教学范式,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培育,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然后。
3.磨作业:做到精选精编精改,合理控制学生负担,注重巩固成效;同时分层布置,形成合理梯度,让不同学生有成长感。
4.磨学生:学科教师精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和学习方式偏好;另一方面,以班主任为中心对学生进行联合研讨,制定问题清单和发展举措,加大导师制个性化指导并数据跟进。
5.磨工具:学校可因校制宜引入开发如AI、虚拟现实等辅助工具,遵循安全第一、节约人力、方便教学的原则,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6.磨教师:科学安排教研频次力度,让教师参与公开课等教学活动实现熟能生巧;重视教师命题、解题、讲题“三题”能力培养,提升教师基本功,以更好地助力新北区小学学业质量提升。
此外,蒋辉着重强调,教育绝非仅关乎知识传授,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长同样关键。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学生兴趣、动机、意志与情感培养,挖掘学生内驱力,助力全面发展。针对教师发展,蒋局指出,不同梯队教师面临各异挑战与成长需求。新教师要快速积累经验、提升教学技能,老教师则需突破固有思维、更新教育理念。我们要及时为教师提供针对性反馈与发展建议,推动各梯队教师发展,进而全方位提升新北区小学教育质量。
此次研讨会搭建交流平台,凝聚发展共识,明确提升路径。展望后续工作,新北区各小学必将深入落实研讨成果,将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把有效策略融入日常工作。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时代新人为目标,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全体教育工作者定会携手并肩,砥砺奋进,全力推动新北区小学教育迈向更高水平,为区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铸就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