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部门动态 > 教育局 > 内容
为深化新北区教科研基地建设成效,辐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5月15日下午,新北区教科研基地暨学科基地展示活动在常州市新北区新桥第二实验小学举行。新北区教管中心教研室主任周文荣、新北区学科基地负责人郑娟、新北区教研员鲍书洁、丁佳燕、新桥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曹燕和兄弟学校近百位骨干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教育实践路径。
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专家与兄弟学校骨干教师共赴课堂革新盛宴,沉浸式观摩了“慧创”课堂。青年教师以扎实的学科功底、灵动的创新设计,赢得了在场专家和同仁的一致好评。
语 文
一次示范,一次引领,一种促进,一种激励。从低年级童言稚语的趣味启蒙,到高年级思辨洪流的深度碰撞,语文组老师们以文本类型为切口,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利用“大情境”“深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互动”,呈现“高思维”,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在情境体验与思维碰撞中构建慧探、慧用、慧评、慧创的“慧创课堂”新样态,为学科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数 学
在数学课堂展示中,教师们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通过分层任务设计关注个体差异,运用智慧课堂工具、生活化情境让抽象知识“可视化”。教师们以规范的数学语言、工整的板书和自然的教态,通过数学实验、数字化学习等方式赋能数学新课堂,共同探索落实新课标,践行新课堂的实施路径。此次活动不仅是教学技艺的展示,更是全体数学教师共研高效课堂创新路径的契机,为新二小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共同推动教学创新与实践落地。
英 语
两位英语老师能充分解读教材,把握学生学习重难点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以主线为引领,串联不同板块和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历经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从而迁移创新,从感知单元主题到深入主题意义,最后实现意义输出,逐步实现内容进阶、语言进阶和意义进阶。此次活动助推英语教师将新课标理念转化为课堂实践,助力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英语课堂中实现全面成长。
科 学
科学老师带领星星娃们沉浸式观察和体验式学习,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借助AR技术增强现实观察体验,运用生态调查、自然笔记与数字化记录相结合的方式深化生命认知。并以专业的自然观察方法结合AR智能识别技术,通过虚实融合的情境创设,将户外探究、实物研习与科技手段有机整合,构建起连接自然世界与数字学习的创新桥梁。此次活动不仅是自然教学方法的深度交流,更是全体科学教师探索“科技赋能自然教育”实施路径的重要契机,为培养学生生态意识和自然探究能力开拓新思路,共同推动自然教育在真实场景与虚拟增强环境中的协同发展。
美 术
美术老师用头脑风暴的思维“共振”激发创造,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探究几何图形的分割与重组方法,让学生在游戏的教学中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从而拼合成具有装饰美、有趣生动的新图形。培养了学生的组合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充分展现了新二小在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构建多元协同的美育生态体系,实现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变,从技能训练向创造力培养跃升。
音 乐
音乐老师巧妙运用方言吟诵、童谣传唱等传统方式,结合现代音乐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律动体验中自然习得方言发音特点,在旋律感知中领会童谣的音乐特色。通过创设沉浸式的方言音乐情境,既传承了地方语言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实现了文化传承与艺术教育的有机融合。此次活动充分展现了方言童谣在音乐教育中的独特价值,为探索传统音乐文化教学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
道德与法治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展示中,教师以“爱心搜索之旅”为情境,践行“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分层任务引导学生在教室互助、社区服务、公共场所善举中发现点滴爱心,结合多媒体展示国家救灾中的大爱故事,让抽象的爱心具象化。教师以亲和语言、生动板书,借助情景模拟、小组探究,赋能课堂。此次活动助力教师共研德育新路径,为二小星星娃播撒爱心种子。
体育与健康
体育老师秉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通过情境化教学和游戏化设计激发运动兴趣,运用跨学科融合、传统文化渗透让体育课堂“育人化”。教师们以专业的运动示范、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生动的教学语言,通过分层指导、趣味活动等方式赋能体育新课堂,共同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创新。此次活动不仅是教学方法的交流,更是全体体育教师共研“以体育人”实施路径的平台,为学校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共同推动“五育融合”在课堂中的生动实践。
信息科技
老师们通过项目式学习设计融合真实场景,借助智能教学平台与AI工具实现技术赋能。课堂中既注重画图表、做文档分析等基础技能的规范性训练,又创新融入AI数据分析工具的应用,通过分层实践任务满足差异化学习需求。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数字化学习工具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更通过小组协作、实践探究等环节落实了“做中学、用中学”的教学理念,为构建信息科技高效课堂提供了“真实情境-技术赋能-思维发展”三位一体的实施范式。
劳 动
劳动砺心智,实践促成长。一次劳动,一分收获;一次体验,一次成长。看似简单的活动,带给孩子的却是自立、自理、自信。在劳动课堂展示中,老师不仅让孩子们养成健康习惯,守护舌尖安全,还提升了动手能力,从观察到实践,每一步都锻炼专注力与耐心。这堂课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责任感的培养。让新二小的孩子们在劳动中树立小主人意识,主动分担家务,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精彩的课堂展示与深入观摩学习后,与会人员齐聚全域教室,共赴一场“科研赋能未来”的思想盛宴。
专题分享:变革•创新
新桥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江燕以《面向未来,以科研驱动学校的创新与发展》为题,系统阐释学校面向未来的“新质”教研体系。新桥二小依托“数学港”“未来教室”等复合多变的非正式的学习空间,实现“任务驱动-合作探究-迁移创新”的深度学习闭环,构建校园无界、开放、多元、真实、丰富的学习生活新样态。学校还积极组建“慧创”四有好教师团队,以“展翅”“振翅”“翱翔”三级教师成长营为引擎,推动90%的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助力“慧创教师”以飞翔的姿态拔节生长,让“科研基因”真正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新桥第二实验小学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穆丹聚焦《寻脉·深耕·融创——学科实践的教科研转化与创新路径》,以数学学科为切口,揭秘“做数学”课题的破局之道。学校数学组以“学习空间融合”“学科实践”等课题为引领,从“寻脉”“深耕”“融创”三个维度发力。“价值寻脉”精准定位学科实践,解读政策内涵,把握学情痛点,构建学校实践育人体系;“实践深耕”推进“做数学”课题实施,将教学痛点转化为课题,改造数学教室打造多元空间,分层设计项目化学习,构建三维评价体系;“融创路径”从“研教融创”“学科融创”“内外融创”入手,促进教师成长,实现跨学科融合,扩大成果影响力 。
深度领航:突破•转型
最后,周文荣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周主任高度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成效,他认为本次活动有诸多亮点。
1.课堂实践的深度突破。本次活动呈现了学科融合的实践探索、空间赋能的教学创新和真实问题的项目学习,以生活场景为资源践行“做中学”的理念 ,展现了新桥二小教育科研与课堂实践的深度交织,为区域教学改革注入了鲜活生命力。
2.科研转化的路径探寻。从未来导向的顶层设计到教育科研的闭环逻辑,再到教师成长的生态建构,新二小将学校发展与教育前沿深度融合,数字化、互联化、个性化规划清晰可见,系列探索为“科研反哺教学”提供了可复制的操作范式。
3.指向未来的系统革命。新桥二小以技术赋能为引擎、以空间重构为支点,破解知行割裂的实践,跨学科学习与实践的关键在于知行合一,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解决真实问题,着眼未来教育的系统革命,利用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研究顺应未来教育趋势。
对未来新北区教科研发展周文荣提出了以下建议:
1.从经验到理论升华。要将实践中积累的鲜活经验进行理论化提炼,形成可推广、可辐射的教育范式。
2.从局部到全域协同。需打破校际壁垒,推动基地学校、集团校区乃至全区教育单位形成全域协同的发展格局。
3.从成果到效能追踪。在成果展示之外更要建立长效追踪机制,通过及时反思与动态改进,切实将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实效。
周文荣强调教育的创新不是靠一所学校,更多的是要靠新北区所有学校的共同奔赴。让我们要以基地为起点,在深耕中锤炼专业智慧,在融创中开拓未来之境。
以科研为帆,以创新为桨,新北教育人正奋力驶向教育改革的深水区。全区将持续深化教科研基地建设,以“科研引领、创新驱动”为核心,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与跨学科实践深度融合,赋能教师专业成长,助力学生素养提升,为新北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